首富马斯克频频上热搜,除了家事外,最受瞩目的还是收购推特(TWTR.US)后又“挞定”的那档子事儿。
马斯克曾减持特斯拉(TSLA.US)股份,一股热血要买了推特,但最终还是没买成,倒是让特斯拉的跌势来得更凶猛了些。
今年以来,特斯拉的股价累计下跌了30%,导致其股价下跌的主要原因包括:1)美国通胀数据引发的股市震荡;2)特斯拉的产量或未如预期;3)之前对于首富马斯克出售或抵押特斯拉股份以筹资收购推特的忧虑。
刚刚,特斯拉公布了一份好于华尔街一致预期的2022年第2季业绩,其下半年的产量有望大幅提高,而且出售了四分之三的比特币,腾出逾9亿现金进行未来的产品计划。
另一方面,首富收购推特的交易眼看着也要泡汤,特斯拉上半年所受到的不确定影响似乎正在淡化,下半年有没有可能超车比亚迪(01211.HK,002594.SZ)?
第2季交付量首跌,但业绩超越预期
特斯拉2022年第2季Model S/X和Model 3/Y产量分别为1.64万辆和24.22万辆,两个车型总产量同比增长25.27%,但较上季下降15.33%,至25.86万辆。
Model S/X和Model 3/Y的第2季交付量则分别为1.62万辆和23.85万辆;两个车型总交付量同比增长26.52%,但较上季下降17.85%,至25.47万辆。
见下图,特斯拉在2022年第2季的总产量和总交付量结束了过往的上升走势,有所下降,主要因为供应链的挑战以及上海超级工厂因为疫情停产,也因此被全面进军“新能源”汽车赛道的比亚迪追上销量。
不过如果只看纯电动汽车,特斯拉的交付量依然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销量王。特斯拉2022年第2季的交付量25.47万辆,对比于比亚迪纯电动乘用车销量18.03万辆多出7.44万辆。
2022年第2季,尽管有德州和德国柏林两个新工厂投产,特斯拉仍面对严峻的生产问题:产量贡献最大的上海超级工厂曾经全面停产,并于第2季的大部分时间都只是局部生产,影响了生产进度。
新工厂方面,德州和德国柏林工厂的产量爬坡似乎不尽人意,一方面是因为通胀令成本高涨,另一方面则因为全球供应链问题,使得上游的供应未能跟上其生产进度。
受汽车交付量较上一季下降17.85%(但较上年同期增长26.52%)影响,特斯拉2022年第2季汽车销售收入较上季下降13.46%,但按年增长41.93%,至140.14亿美元,这反映其在第2季的加价已反映到业绩中。
由于上海超级工厂的生产被中断,单位固定支出占收入的比重上升,导致汽车销售业务的毛利率按年下降0.35个百分点,较上季下降5.05个百分点,至27.55%,见下图。
2022年第2季,汽车销售收入占了特斯拉总收入的82.76%。
汽车销售和汽车租赁业务收入均较上季下降,但动力和储能以及服务业务却实现强劲的按季增长。第2季,动力和储能业务按年增长8.11%,按季增长40.58%,至8.66亿美元;服务及其他则按年增长54.15%,或按季增长14.62%,至14.66亿美元。
这些非汽车业务的增长稍微缓和了汽车业务的降幅,因此2022年第2季特斯拉的季度收入按年增长41.61%(或按季下降9.71%),至169.34亿美元,略低于华尔街预期的172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动力和储能,以及服务业务于2022年第2季扭亏为盈,分别实现毛利97百万美元和56百万美元,相较上一季分别为毛亏72百万美元和7百万美元。
因此,特斯拉的第2季整体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提升0.88个百分点,较上季下降4.11个百分点,至25%。
第2季股东应占利润按年增长97.81%(按季下降31.92%),至22.59亿美元。扣除非持续性项目之后的非会计准则股东应占利润则按年增长62.13%(按季下降29.87%),至26.2亿美元,均高于市场预期的20亿美元。
下半年有望反超
笔者认为,除了业绩高于市场预期之外,特斯拉的第2季业绩有几个点透视出正面信息:1)下半年产能和产量将提升;2)汽车销售的毛利率仍维持高于国内同行的水平,随着下半年产能释放,其毛利率有望恢复增长;3)减载数字资产,释放部分不确定性。
特斯拉第2季交付量和业绩较上季下降,主要与上海超级工厂因为疫情和升级局部关闭有关,但是到6月份,情况已经改观。
产能扩张,产量回升
上海工厂的6月份单月产量刷新纪录,更为重要的是,最近的设备更新已进一步提升产量。笔者从特斯拉披露的季度业绩中注意到,上海超级工厂当前的产能已在75万辆以上,远超之前的设计产能45万辆,而且美国弗里蒙特的Model 3/Model Y产能也提升了5万辆。
柏林和德州奥斯汀的新工厂第2季产量继续爬升。
柏林的超级工厂实现了单周产超千辆的里程碑(搭载2170电池),并在第2季实现毛利。奥斯汀工厂的第一台搭载特斯拉制4680电池和结构电池包的车辆下线,交付给美国客户。特斯拉表示会继续投资于产能扩张,以实现产量的最大化。
马斯克在业绩发布会上预计,德州奥斯汀工厂在未来几个月的周产量有望突破1000辆。
见下图的最新产能数据,特斯拉所提供的最新产能指引为190万辆,不过首富马斯克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特斯拉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实现全面生产,年产能相当于200万辆。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的12个月,特斯拉的实际产量为110.765万辆,比亚迪同期的新能源乘用车产量为108.8977万辆。
随着特斯拉下半年急起直追,要重新超越比亚迪并非没有可能。
在业绩发布会上,马斯克透露了赛博卡车(Cybertruck)的进展,目前计划在奥斯汀超级工厂的Model Y产量提升之后开始进行Cybertruck产业化,他希望能在明年中开始交付Cybertruck。
利润率有望改善
蔚来(NIO.US)和小鹏(XPEV.US)为20%-22%的毛利率目标而战,比亚迪2021年汽车业务的毛利率只有17.39%,可见特斯拉汽车销售业务于2022年第2季高达27.55%的毛利率有多让同行羡慕。
值得注意的是,第2季的汽车销售业务毛利率已有所下降,主要因为上海工厂停产导致收入下降,但固定支出仍维持恒定,成本占比大增,加上德州和柏林新工厂新投产,产量不足,而支出上升,整体成本增加,拖累了毛利率表现。
但是下半年,情况有望改善,这是因为上海超级工厂已恢复生产,而且产能和产量都在上升,德州和柏林新工厂的生产进度也顺利,可摊释固定支出,形成规模效益。
更为重要的是,在国内车厂吹嘘一体化压铸工艺时,特斯拉早就已经展开。
在2022年第1季的业绩中,特斯拉就提到德州超级工厂交付的Model Y将采用一体化压铸工艺,车身生产时间只需45秒,应用于Model Y车身前后底板生产过程中,大量减少焊接等环节,将多个焊接件减少为1个,优化制造效率和成本,有效提高行驶安全。
见下图,左边的Model 3车身结构由171件金属构件组成,而右边的德州产Model Y车身结构只有2件金属构件,少了1600道焊接工序。
这些领先于同行的工艺优化,将可助力提升特斯拉的利润率。
今年6月,特斯拉对旗下汽车的进一步加价,也将反映到下半年的业绩中,有利于缓冲成本上升的影响。
另一方面,其动力储能和服务分部的毛利率已见改善,也可提升整体毛利率。
所以笔者认为,随着产量的上升,特斯拉下半年的毛利率有望提升。
减持比特币,腾出逾9亿美元现金
在第2季业绩中,特斯拉表示,到2022年第2季,该公司已经将大约75%的比特币转化为法币,并为其资产负债表增加了9.36亿美元的现金结余。
笔者留意到,截至2022年6月,特斯拉的数字资产净额(账面值)已由2022年3月31日时的12.61亿美元,降至2.18亿美元,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则由3月末时的175.05亿美元,增加至183.24亿美元,净增8.19亿美元。
Tradingeconomics的数据显示,比特币的美元价格由2022年3月31日的46,754.2美元跌至19,021.5美元,跌幅高达59.32%,最近稍微回升,现报22,893.58美元。
当然,首富表示,减持比特币并非因为看空,而只是回笼资金,以支持其产品开发计划、长期产能扩张计划以及应付其他支出而已。
比特币在2021年第1季投资15亿美元比特币,在期内录得2700万美元的账面减值亏损,但出售部分比特币为其带来了1.28亿美元的收益。
笔者留意到,2022年3月末,其入账的数字资产净额(账面值)为12.61亿美元,在第1季的业绩中,由于比特币大幅上涨,特斯拉所持有的比特币市值达到19.6亿美元,也就是说,如果特斯拉在第1季期末就出售所持的全部数字资产,至少可以获得6.99亿美元的税前利润。
暂时未知特斯拉在第2季减持比特币到底是赚了还是赔了,但是从账面值来看,其2022年6月末的数字资产账面值要比3月末时减了10.43亿美元,而特斯拉只套现了9.36亿美元现金,看来投资回报不是太理想。
笔者也注意到,特斯拉通常将数字资产已确认收益记录到“重组及其他”项下,而2022年第2季该款项为支出1.42亿美元,对比上季为零。不知这仅包括其现有工厂重组费用,还是也包括数字资产的已确认损益。
不过,减载与首富一样“情绪化”的数字货币,或许能降低特斯拉的波动风险,让其业绩更能反映持续性经营业务的实际表现,这是一大好事。
总结
无论如何,充满不确定性的第2季已经过去。随着德州和柏林新工厂产量提升,上海工厂全产能运作,特斯拉要克服交付危机并非不可能。
不过,正如首富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通胀将阻碍全球经济发展,而特斯拉也相应加价以缓和成本压力,但早前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如果通胀“冷静下来”,特斯拉也会相应调低电动汽车的售价。
特斯拉的管理层认为,大部分商品的价格或要到今年年底或明年才会转跌,不过马斯克表示仍有例外:“锂的疯狂仍在继续”,并敦促企业家们进入锂的产业链,“不要错过这个能大幅获利的机会”。
这或折射出一个趋势: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未来两年仍将为满足订单而战,而且在这期间,各大新能源汽车企业将竞相优化生产工艺,同时升级软件和服务,以提升硬件生产效率并拓展软件和服务收入。与此同时,上游的产业链,尤其锂的上游端,仍将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财华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华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content@finet.com.hk,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
财华香港网(https://www.finet.hk/)
财华智库网(https://www.finet.com.cn)
现代电视(http://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