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剛呈現一些反彈迹象,妖股的抱團便開始了。
9月20日,新華聯(000620.SZ)繼昨日的「地天板」之後,股價繼續強勢,高開封上漲停板,成交量10.13億元,自此,公司已錄得5連板的傲人戰績,8天内斬獲6板,用「旱地拔蔥」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截至發稿,公司報收3.99元/股,市值75.68億元。盤後龍虎榜顯示,華鑫證券寧波分公司等知名遊資席位在列。
在強勢股的帶動下,不少前期熱門股紛紛漲停,比如廣東鴻圖(002101.SZ)、傳藝科技(002866.SZ)、湖南天雁(600698.SH)、人人樂(002336.SZ)、浙江世寶(002703.SZ)均漲停10%。
涉及環球影城概念?
資料顯示,新華聯隸屬地產板塊,主營業務為房地產項目開發建設、文旅景區開發與運營、施工總承包、商業管理、酒店管理、物業服務、旅遊服務等。其中,商品房銷售貢獻主要營收,佔比接近7成,而文旅業務營收佔比15.37%。
值得注意的是,在1月份答投資者問中,新華聯表示,作為注冊和辦公地都位於通州區的文旅企業,緊鄰通州環球影城,管理層高度重視環球影城開業的契機。
還稱其在北京擁有新華聯麗景溫泉酒店和新華聯麗景灣酒店2家五星級酒店,已經做好充分準備,更好地滿足遊客的住宿需求。另外公司旗下的旅行社亦將積極拓展環球影城的業務提供旅遊出行服務,增加營收規模。
這一回復顯然激發了市場的想象。據悉,環球影城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影、電視制片廠及以電影題材為主的主題公園,起源於電影聖地好萊塢〈Hollywood〉,是位於洛杉矶幾個著名觀光點之一。在環球影城可以參觀電影實際的幕後制作及特殊的攝影技巧,沿途會經過大金剛、大地震、大白鲨及其他電影的場景。
目前,環球影城在全球僅有5個,分别為好萊塢環球影城、環球奧蘭多影城、日本大阪環球影城、新加坡名勝世界環球影城以及北京環球影城。
2021年9月20日,北京環球影城正式開園,迄今剛好滿一年。其官方公佈,自園區開門迎客以來,累計超過1380萬人次的遊客在這里觀賞了6.8萬場以上的各類表演、演出,總時長達1.4萬小時,背後所帶來的經濟溢出效應,可見一斑。
環球影城的概念,疊加疫情逐步緩和、旅遊復蘇的樂觀預期,導致市場對於新華聯的股價瘋狂追捧,股價也上演了翻倍戲碼。
不過9月19日新華聯卻發佈澄清,表示並不涉及環球影城概念,也未發現近期公司經營情況及内外部經營環境發生或預計將要發生重大變化。這似乎與公司此前表態不太一致。而這種前後信披打臉的做法,也讓不少投資者驚呼不可思議。
對於此番股價反彈,或許與9月以來房地產開發板塊反彈,以及旅遊板塊及京津冀概念股板塊走強存在一定情緒帶動,低價股、股權又較為集中的新華聯再度成為遊資炒作對象。
近兩年業績大跳水,債務高企
業績方面,自2010年至2019年,新華聯連續7年實現歸母淨利潤為正,然而從2020年開始,公司就陷入虧損泥潭。2020年、2021年,新華聯連續兩年歸母淨利潤分别虧損12.86億元、38.93億元,累計虧損近52億元。
進入2022年,公司業績繼續泥足深陷。2022年1-6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21.21億元,小幅增長10.49%;淨利潤繼續虧損9.93億元,同比下滑36.8%。
造血能力出問題,導致新華聯面臨的債務沉重。目前公司資產負債率高達91.98%。資料顯示,截至8月29日,公司存在借款本金到期未償還的情況,涉及規模超過41億元,並且尚未簽訂相關的展期協議。
而在連續虧損的同時,新華聯的現金流方面也出現了不尋常的狀況。據該公司2022中報數據,其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呈現淨流出狀態,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溫僅有7.2億元,較2021年底的10.38億元,減少了30.6%。
屋漏偏逢連夜雨,公司控股股東經營也陷入困境。8月12日,新華聯曾披露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於8月9日裁定受理申請人湖南富興集團對公司控股股東新華聯控股有限公司的破產重整申請,理由是新華聯控股無力償還3000萬元欠款。
在上述破產重整受理申請披露前,新華聯控股所持的新華聯1.7億股(約佔總股份數的8.96%)一度面臨司法拍賣。由於新華聯控股的破產重整申請已被受理,新華聯控股財產的執行中止,上述拍賣已撤回。目前,新華聯控股持有新華聯11.12億股(期間經歷了被動減持),佔新華聯總股本的58.65%。
對此,新華聯控股和新華聯的董事長及實控人傅軍曾發文表示,司法重整也許是解決新華聯控股債務問題的唯一辦法。
資料顯示,新華聯控股旗下有5家龍頭企業和獨角獸企業、9家高新技術企業,以及8家上市公司,包括東嶽集團(00189.HK)、東嶽矽材(300821.SZ)等高新技術公司。如果新華聯控股破產重整,旗下公司控股權不確定是否會受到影響,不排除管理人要求新華聯控股方減持部分上市公司股票來償債的情況。
結語——
問題股被炒作,一向是A股的特色,新華聯雖然業績堪憂,債務沉重,卻絲毫不影響股價騰飛。
近期剛好是北京環球影城開業一周年,公司股價大漲,也反映出市場對於經濟復蘇的樂觀預期。不過預期能否成為現實,股價爆炒後是否又是一地雞毛,且看且行吧。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