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周三)下午,由港股100强研究中心主办、香港财华社协办的财华智库“双循环时代的金融全球化”系列沙龙第十二期于线上举办,中国政信国际开发集团董事长黄钧进行了主题演讲《政信金融赋能乡村振兴脱虚向实》,以下是发言实录:
2020年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所有贫困县摘帽出列,至此,中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2021年2月21日,中央以一号文件形式宣布实施“乡村振兴”国策,主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由贫到兴,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而基建则是乡村发展产业的基础。开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需要引导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适度超前支持和满足乡村振兴对建设资金的旺盛需求,以撬动更多中长期信贷资金高效率和低成本倾斜流入农业农村,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
提升乡村基建水平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全面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依托现代化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数字经济形势下的新产业和新业态,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改善乡村基建的弱项和短板急需大量资金投入
我国刚刚完成脱贫攻坚战,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不少弱项和短板,如:耕地保护水平和质量不够、农业现代化设施不足、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空间巨大、农业防灾减灾措施缺失、乡村建设缺少统筹规划等,这些领域的现状改善,急需大量资金投入。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可发挥积极作用,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乡村基建项目具有投入大、投资期限长、收益率低等明显特点,在这些领域的信贷投放,商业银行普遍存在动力不足、热情不高、信贷投放较为分散等现象。一些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的乡村基建以及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项目普遍面临资金缺口较大、融资成本高企且融资渠道有限的现实窘境,迫切需要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发挥积极作用,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具有政府资源整合的独特优势,在资金来源上具有低息、长期、大额的核心竞争力,可以通过“跨期盈利”的方式来解决长期公共融资领域的老大难题,在乡村振兴中可以发挥主要作用。
要健全更加适配乡村基建特点的新的信贷统计和管理制度
在符合国家法规和信贷政策的前提下,应积极倡导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优先安排信贷规模,通过建立项目绿色通道,对乡村振兴项目优先开展尽职调查和授信审批,为这些项目提供贷款支持。同时,要健全更加适配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特点的新的信贷统计和管理制度,以进一步提升信贷审批和信贷资金的投放效率。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之外的力量不可忽视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之外的力量在支持和促进乡村基建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应彼此形成合力。比如,探索政策性、开发性、商业性金融机构开展多层次、组团式贷款;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创设支持乡村振兴的专属金融产品等等。
主动发挥政信金融的独特优势,全面赋能乡村振兴
政府投资与银行信贷联动支持要积极鼓励。在财政投入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可聚焦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重点领域,全面强化区域内资金、资产、资源的全要素整合,强化地方政府部门、金融机构、项目实施企业的多主体协同。围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重点建设领域,可依托政府信用,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开展合作,秉承“为乡聚财、为民理财”的理念,来全面创新投融资体制和机制,如:基础设施领域的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规范发展、阳光运作,积极有为的调动金融社会资本和民间投资来共同参与和支持乡村振兴,全面拓宽信贷资金的来源,建立多层次的资金保障体系,赋能乡村振兴脱虚向实。
财华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华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content@finet.com.hk,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
财华香港网(https://www.finet.hk/)
财华智库网(https://www.finet.com.cn)
现代电视(http://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