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聯會最新透露,特斯拉(TSLA.US)中國9月交付量創下上海工廠自2019年12月投產以來的新紀錄,超過8.3萬輛,不過比亞迪(002594.SZ)的9月交付量超過特斯拉兩倍,似乎更厲害。
據10月10日比亞迪(01211.HK)公佈的9月產銷快報數據,合計產銷分别為20.49萬輛和20.13萬輛,同比分别+160.06%和+151.22%,產銷雙雙突破20萬輛大關。其中,乘用車產銷分别為20.46萬輛和20.10萬輛,全部為新能源車,同比分别+192.14%和+187.01%。
自2021年6月比亞迪單月銷量首次超特斯拉中國以來,上述兩家企業的銷量排名備受關注。業内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崛起,標志著不同於此前燃油車格局的新能源汽車時代的到來。比亞迪曾在今年3月宣佈全面轉型新能源,停止生產燃油車,代表著該企業對新能源車的全力押注。
而比亞迪對新能源車的全力以赴,也能從今年銷量看出來。截至今年9月,比亞迪累計銷量穩穩的壓住特斯拉,坐穩新能源汽車市場頭把交椅,但市場也同時存在一些質疑聲。
以9月份數據為例,插電混合動力車型的銷量佔了新能源車銷量的52%左右,達到10.6萬輛,而純電動車銷量略低於這個數,為9.5萬輛。如果僅以純電動車的標準來比較,比亞迪9月銷量仍然高於特斯拉中國,但卻沒有「兩倍」這麽誇張了。
而政策上,目前對插混車的支持傾向可能有所改變,以上海地區為例,自2023年1月1日起,上海消費者想要購買插電混動或增程式新能源汽車,需要和燃油車購車群體一樣,加入到拍牌大軍之中。雖然各地對於插電混合動力車型的政策目前還不太相同,但至少從明年開始,插混不免牌政策不可避免地會對比亞迪上海地區的銷量產生影響。
此外,僅從比亞迪與特斯拉公佈的月度數據看,似乎特斯拉掉隊,比亞迪領先,但這個結論如果細究,似乎也值得探討。
從披露的數據來看,特斯拉公告中發佈的是汽車交付數據(Delivery),而比亞迪公佈的是汽車銷量(Sales volume)。
這個區别就在於,特斯拉的交付量是實實在在、已經將產品交到用戶手上的數據,而比亞迪公佈的銷量數據是客戶簽單的數據,在銷售至交付間隔時間不長時,銷量和交付量或許差别不大,但在全球車企都面臨供應鏈緊張的當下,銷量和交付量有一定的時間差,就可能會存在一些差别。
不過,無論如何統計,中國新能源企業奮力爭先,努力與全球龍頭特斯拉競爭,這個精神是值得被肯定的。
據11日報道,比亞迪在歐洲市場又有了新突破,德國汽車租賃公司SIXT與比亞迪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推動全球汽車租賃市場的電動化轉型。根據雙方協議,SIXT將在未來6年内向比亞迪採購至少10萬輛新能源車。
業内人士判斷,拿下SIXT的10萬輛採購單,對於比亞迪而言,是其走向國際化發展的重要一步。通過該租車公司的加持,比亞迪的全球化業務將從歐洲延伸至更廣闊的範圍。
不過若對比全球數據,比亞迪出海之路仍然任重道遠。從9月公佈的產銷快報數據看,比亞迪9月海外銷售新能源乘用車合計7736輛,但根據特斯拉10月3日公佈的今年前三季度數據來看,從全球範圍來說,今年前三季度特斯拉生產了930422輛汽車並交付了908573輛汽車,銷量已接近去年全年,照此速度發展,今年特斯拉有望達成140萬的年度銷量目標。而同期比亞迪純電汽車銷量為582129輛,特斯拉依然以壓倒性優勢穩居全球純電動汽車銷量冠軍的寶座。由此看來,比亞迪仍需努力。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