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第一梯队的手术机器人公司微创机器人(02252.HK),最近在二级市场上坐上了一轮“过山车”。
9月下旬市场传出湖南省医保局对手术机器人限价的消息后,微创机器人股价应声下挫,近期股价跌至16.4港元的历史最低点。
然而10月14日起,微创机器人股价低位大反弹,截至发稿前,近7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达96.28%。截至发稿前,微创机器人股价为盘中最高报33.85港元,创出逾2个月新高价,总市值重回300亿港元上方。
医疗市场迎贴息贷利好政策
微创机器人股价强势反弹,或许与关于医疗设备财政贴息贷款的消息有关。
上月,国常会决定,对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阶段性财政贴息和加大社会服务业信贷支持,促进消费发挥主拉动作用,明确提及对医院在“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新增贷款,实施阶段性鼓励政策”的支持。
为响应国常会的决定,近日卫健委发布通知,拟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并拟于近期发布配套政策,进一步明确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在医院端落地实施的政策。相关财政贴息贷款原则上对所有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放开,每家医院贷款金额不低于2000万。贷款使用方向也包括了诊疗、临床检验、重症、康复、科研转化等各类医疗设备购置。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财政贴息政策涉及金额较大,有望刺激医疗设备采购及更新换代需求,为医疗新基建“添薪加柴”。在此背景下,国内医疗器械或将迎来采购高峰期。据报道,相关医疗服务机构可在2022-2024年期间享受专项贷款(约2000亿元人民币)并用于医疗设备采购和院区更新改造。
浙商证券在研报中表示,截至10月上旬,各地已公开披露财政贴息配套支持设备更新改造贷款合同金额约300亿元,院内设备更新加速,利好医疗器械相关公司。
招商香港近日在研报中称,根据该行的行业调研,预计新建一家三级医院的20-25%投资额有望用于医疗设备的采购和升级。因此该行认为近期医疗新基建相关贷款政策可能为医疗设备行业带来平均每年200-250亿元人民币增量,对应的行业规模的边际增量约为5%增长。
财政贴息政策,是助力国内医疗新基建加速的推动力。而手术机器人,为医疗新基建中重要一环。
微创机器人在腔镜手术机器人、骨科手术机器人等领域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市场期待公司的产品能在此次医疗设备更新改造中分到一杯羹。
在二级市场上,南下资金对微创机器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富途牛牛数据显示,10月中旬以来,南下资金纷纷涌向了微创机器人。截至10月21日,港股通持有微创机器人股份的数量1493.8万股,持股比例快速提升至1.56%,较8月底上升了0.7个百分点。
另外,近5个交易日,南下资金净买入微创机器人267.4万股,资金净流入超过6000万港元。
两款核心产品商业化在即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微创机器人是全球行业中唯一一家拥有覆盖五大主要和快速增长的手术专科(即腔镜、骨科、泛血管、经自然腔道及经皮穿刺手术)产品组合的公司。
公司的旗舰产品有: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蜻蜓眼三维电子腹腔内窥镜及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均已被纳入国家药监局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
不过,目前微创机器人只有一款产品实现了商业化,该产品为蜻蜓眼三维电子腹腔内窥镜,于2021年底开始在中国进行市场推广。
受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蜻蜓眼三维电子腹腔内窥镜销量不佳,2022年上半年仅为公司带来104.8万元的收入,而这104.8万元的收入也是公司当期全部的收入来源。
公司产品因尚未成功商业化,业绩持续亏损,且短期内看不到盈利的希望。2019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公司分别产生亏损0.7亿元、2.09亿元、5.83亿元以及4.59亿元,亏损额呈扩大趋势。
从市场发展前景看,手术机器人市场是一个拥有巨大的未被满足的、多层次需求的市场,极具增长潜力,且还拥有高毛利率。如全球手术机器人鼻祖直觉外科公司(ISRG)的毛利率常年维持在70%左右,去年实现17.28亿美元的净利润,盈利能力强劲。
更为关键的是,手术机器人赛道壁垒极高,具有高技术、高准入和高附加值的特点,因此行业只有少数玩家,尚待实力型企业挖掘。
那么,在国产替代的大势所趋中,微创机器人准备好迎接这场“盛宴”了吗?
除了蜻蜓眼三维电子腹腔内窥镜外,微创机器人目前有两款核心产品进入了注册申请阶段,离商业化非常近了。
目前,公司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和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均已进入绿色通道并获得NMPA上市批准。
图迈代表了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的最高水平,其是全球第二个、国产首个全面覆盖胸腔、腹腔、盆腔领域临床应用重要复杂术式的腔镜手术机器人。公司已就图迈的多科室拓展应用递交NMPA注册申请,预计将于2023年上半年获批。
鸿鹄是公司专为关节置换手术而设计的骨科手术机器人,也是唯一一款由中国企业开发,配备自主开发机械臂的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目前,鸿鹄已进入国家药监局绿色通道,并获得FDA的510(k)认证。
此外,公司在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和泛血管手术机器人方面均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其中,R-ONE已完成于中国的全部注册临床试验入组,成为中国首款完成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的心血管介入机器人系统。
此外,作为行业先行者的达芬奇,其当前大获成功的履历,让后来者看到了暴富的可能。随着数款核心产品在未来几年投入商业化,微创机器人能否利用价格优势和其他优势在国内市场赶超达芬奇?这就需要看公司的商业化能力,以及产品的安全性及稳定性了。
财华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华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content@finet.com.hk,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
财华香港网(https://www.finet.hk/)
财华智库网(https://www.finet.com.cn)
现代电视(http://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