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OK鏡」第一股歐普康視(300595.SZ)放量暴跌20%,封住跌停,成為兩市跌幅榜排名第一。成交金額15.67億元。不僅如此,OK鏡概念股全線下跌,普瑞眼科(301239.SZ)、「眼茅」愛爾眼科(300015.SZ)跌逾10%,何氏眼科(301103.SZ)大跌6.37%,愛博醫療(688050.SH)跌5.76%。
值得一提的是,歐普康視自2021年6月下旬的股價高點至今,累計下跌接近70%,目前市值僅299.7億元。公司今日的暴跌,也順便帶崩了不少醫療個股,導致昨天還全線大漲的醫療股,今天不少已經回到了跌幅榜。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醫療行業的達摩克里斯之劍——「集採」。10月26日,河北省醫用藥品器械集中採購中心印發《關於開展20種集採醫用耗材產品信息填報工作的通知》,其中表示,為深入推進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改革,該省擬於近期組織開展人工骨填充材料等20種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角膜塑形用硬性透氣接觸鏡包括在内。
角膜塑形用硬性透氣接觸鏡,俗稱「OK鏡」。該產品的特點是需要在晚上睡覺時佩戴,早上摘下,適用於眼睛延緩近視和散光度數增長,廣泛用於青少年近視防控。由於我國青少年近視比例較高,家長們又非常重視,導致該產品具備高毛利屬性。歐普康視半年報顯示,硬性角膜接觸鏡業務毛利率高達89.3%。愛博醫療也在2021年報中表示,角膜塑形鏡毛利率達到83.95%。
業績方面,歐普康視算是「優等生」,近些年公司營收、淨利潤均快速成長,2016年2021年,公司營收從2.35億元增至12.95億元,同期歸母淨利潤從1.14億元增至5.55億元。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收及歸母淨利潤分别為12.11億元、5.05億元,繼續同比增長21.58%、14.06%。
歐普康視營收70%來自於OK鏡及相關護理產品,其業績增長主要來自於OK鏡的滲透率提升,產品供不應求。資料顯示,2021年,國内OK鏡銷量約300萬片出頭,其中歐普康視銷量為63.4萬片,市佔率大約20%出頭,國内排名第一。
由於OK鏡具有消費品屬性,以自費為主,很長一段時間也被認為是「集採免疫產品」。此次OK鏡集採僅限於河北一省,影響範圍有限,但也釋放了OK鏡集採的信號,歐普康視號稱中國大陸唯一合法的角膜塑形鏡研發生產企業,自然首當其衝。目前集採會導致降價多少還不清楚,未來公立醫院全部執行的話,必然會導致民營醫院相類似的產品降價,導致歐普康視的利潤率下降,股價暴跌20CM也不意外。
不過,醫保集採的結果通常是價降量升,中間環節的作用減弱,對於廠家效益來說,主要看價降和量升哪個作用更大。申萬宏源表示,OK鏡以民營為主要渠道,河北地區公立市場有限;當前高值耗材集採的降價預期均偏向溫和,可參考種植牙及今年其他集採品種集採結果;OK鏡市場滲透率極低,適度降價有利於市場擴容;且國内OK鏡市場當前仍為進口主導,國產龍頭生產企業價格體系優勢明顯,OK鏡集採或將利於相關公司份額提升,長期看未嘗不是好事。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