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热门搜寻:

蔚来20亿成立电池公司,车企吹响“自研电池”冲锋号角?
原創

日期:2022年10月28日 上午9:50作者:慧泽李 編輯:May

我们在不久前的《6亿投资锂矿,蔚来加速“去宁化”?》文章中提到了蔚来投资锂矿是其“去宁化”、自研电池的重要一步,接下来大概率就要自建生产线,并最终揭开电池量产的帷幕。

果不其然,近日一家名叫蔚来电池科技(安徽)有限公司悄然成立,该公司主要业务是电池制造与销售,注册资本为20亿元,由蔚来控股有限公司100%控股,董事长为李斌。

此举意味着,蔚来正式成立了自家的电池制造公司。

李斌表示,“汽车厂商做电池是正常的战略。”

目前,蔚来共拥有宁德时代和卫蓝新能源两家动力电池供应商,其中蔚来投资的卫蓝新能源主打半固态及固态电池,尚未进入量产阶段。

01 蔚来的电池创业轨迹

李斌在去年3月财报电话会议首次提出电池供应是其当前最大的瓶颈。当时似乎就已经认识到电池与芯片一样同样会面临被卡脖子的难题,自造电池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于是开始大规模的招揽人才,组建电池方面的研发团队。

到了2021年9月有了初步性的成果,蔚来发布了自研动力电池系统,称之为“三元铁锂”电池,独特之处在于采用了三元锂与磷酸铁锂电芯混合排布的方式,但电芯方面还在依赖外部,三元锂电芯和磷酸铁锂电芯供应商均为宁德时代。

作为电池内部技术门槛最高、成功占比最高的电芯部分,蔚来也是胸有成竹,为了攻破电芯的技术秘方,今年5月,蔚来拟投资2.185亿元,计划在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新建研发项目,包括从事锂离子电芯和电池包研发的31个研发实验室,以及1条锂离子电芯试制线和1条电池包pack线。

6月,蔚来公布柱状电池发明专利,该电池通过改变极耳的分布方式,增加了电芯的空间利用率,减小了电芯内阻,与特斯拉的4680电池有相似之处。同月李斌表示,蔚来已经有超过400人的电池团队,将在2024年推出800V高压平台电池包。

为了锁定上游锂矿,9月,蔚来又投资一家澳大利亚矿产公司,帮助其加快其阿根廷San Jorge锂项目的开发。

再到如今20亿自建工厂,量产的步伐愈发加快,仿佛指日可待了。

从时间节点来看,蔚来算是业内较早入局自研电池的玩家,而之所以在创业之初没有造电池的动作主要还是资金实力有限,而且当时的重心是放在了智能化与供应链方面,随着时间的积累,产销量的提升,造血功能让现金流得以滚雪球式的积累,这才有能力去攻破电池。

长远来看,蔚来在电池领域将采用“自制+外采”策略。至于自制与外采各占多少比重,蔚来方面没有给出具体的数字,但外界猜测,应该是优先采取自制的电池,不够的外购,甚至如果出现多余的则外销,这种策略就是比亚迪的模式了。

02成本方面的压力

蔚来自造电池会一直持续下去吗?

大概率是这样的,离弦之箭不会收手,原因在于电池的成本随着上游的涨价而传递到最下游的车企这边,车企为了保住利润,也不得不提高产品价格。

比如,作为锂电正极材料的碳酸锂,近年以来一直飙升,根据上海钢联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26日部电池级碳酸锂涨5000元/吨,均价报55.25万元/吨,工业级碳酸锂涨5000元/吨,均价报53.90万元/吨,续创历史新高。

正极材料涨价,会引发动力电池涨价,最终“涨价接力棒”会殃及车企,车企该如何应对?没办法也只能涨价。

2022年以来,已有超过15家车企的部分车型有涨价的动作,包括特斯拉、比亚迪、小鹏汽车、哪吒汽车等,涨价幅度在5000元-2万元不等。

但涨价毕竟不是权宜之计,只是被动地防卫,而且最终还是让消费者去接盘,而部分消费者极有可能因为涨价降低新能源车的购买意愿,而转身走向燃油车或其他性价比更高的新能源汽车,这是大家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基于此,只有车企自研电池,从最上游的锂矿入局,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方面的波动,让自身产品更具有竞争力及溢价能力。

目前,自研电池的落地效果较好的或许有两家:一个是比亚迪,一个是特斯拉。

比亚迪一直没有动力电池方面的成本困扰,也正是成本方面的优势让其产出的新能源车极具性价比,销量排行榜屡次登顶。

特斯拉方面也是如此,有业内人士称,特斯拉旗下的Model Y 采用的4680电池组的制造成本大约是原来搭载的2170电池组成本的一半。得益于成本的下降,特斯拉近日才有底气大幅下调Model Y 与Model 3的产品价格。

除了成本方面的原因,车企自研电池的另一个原因是外部供应紧缺,这是一个供不应求的局面。

作为国内乃至全球的动力电池一哥,尽管宁德时代一直在扩大产能,但产能依然有限,不可能满足那么多车企的需求,而且,在国内动力电池占比超过50%的宁德时代话语权过大,这并非车企乐意看到的。

因此,车企别的电池厂商的动力就很大。比如,广汽、长安、小鹏已经找了中创新航作为主供,一家车企单独绑定一家电池厂商的模式就很危险,“脚踏多条船”就是常见的模式,比如,宝马的电池供应商就有3家,分别是——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远景动力。

但不管再怎么绑定上游,还是有不确定性的因素,都远不如自己造最放心。

与其被动去造电池,还不如早下手为强(毕竟人才是稀缺的),变被动为主动。

03“能否自研电池”成车企新的估值点

一家“全能型”的车企在资本市场是最吃香的,比如早期比亚迪之所以能获得巴菲特的青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有电池、芯片方面的自研保供能力。

全能型,不意味着“ALL IN” 所有的零部件,而是懂得取舍,比如像汽车轮胎、汽车玻璃这样不重要的零部件没必要自研,直接采购就行。

但对于“三电一芯”这种核心零部件,车企其实都想牢牢把握在自家手中,只是能力能否达得到的问题。

“能否自研电池”已经成为给车企估值的重要权重。

正如前文所言,“能否自研电池”关乎单车的成本,决定着单车的售价与毛利,对提升盈利能力至关重要。

造车毕竟是持久战,如果是以“长期主义”这样的态度对待,那么自己去造电池是任何车企迟早要面对的事,或许说是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谋求自保的手段之一,毕竟攻克了自制电池这一难关,还可以将触手触达至更多电池细分领域。

当然,有人会反驳说,“专业的人应该干专业的事”。但这句话有个大前提是以最经济的形式体现。某种层面上讲,上下游的合并是产业层面的自然规律,车企自造电池,不意味着电池厂商没订单了,两者或将并存。

纵观整个汽车行业,并非蔚来一家启动自研电池,2022年8月,广汽集团宣布投资109亿元设立自主电池公司,开展自主电池产业化建设;旗下的参股公司广州巨湾技研有限公司启动建设电池生产基地项目,用于量产极速充电动力电池的电芯、模组以及PACK系统,项目总投资36.9亿元。

不出意外,其他车企也会跟进,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吹响了产业链垂直整合的号角,继比亚迪之后,谁将是第二家完成新能源生态产业闭环的车企呢?

财华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华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content@finet.com.hk,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
财华香港网(https://www.finet.hk/)
财华智库网(https://www.finet.com.cn)

现代电视(http://www.fintv.hk)

相關文章

10月28日
在不确定环境下,探讨药明康德(02359.HK)的确定性成长价值
10月28日
在不确定环境下,探讨药明康德的确定性成长价值
10月24日
30GW光伏玻璃被提前锁定!洛阳玻璃“腰斩”的股价有救了?
10月24日
大单不断,凯莱英(06821.HK)预计前三季净利大增290%
10月21日
高盛VS.摩根士丹利:退潮后的华尔街投行谁更冷
10月21日
通信巨头三季报出炉!经营向好,数字化业务是亮点
10月21日
赚麻了!矿业股的三季报都是金钱的味道
10月20日
财华洞察|特斯拉的问题在哪里?
10月20日
三季报超预期!又传言储能闹“电池荒”!派能科技为何不涨反跌?
10月20日
“啤酒自由”会消失?德啤屡屡涨价,世界杯已悄然临近...

视频

快讯

17:33
蔚来汽车10月销量为20976辆 同比增长30.5%
17:28
石化油服:全资子公司中标45.86亿元天然气管道工程
17:27
吉利汽车(00175.HK)10月汽车总销量约22.67万部 同比增长约28%
17:14
互太纺织(01382.HK)越南海阳厂恢复至停产前产能约70%的水平
17:06
大成食品(03999.HK)前三季度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减少44.6%
16:59
鼎石资本(00804.HK):李大鹏获任执行董事及副主席
16:49
联环药业:公司药品吡拉西坦注射液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16:44
香港证监会公布首批参与跨境理财通试点计划的券商名单
16:33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商业银行实施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申请及验收规定》
16:32
中国交建:附属公司向关联人中交地产转让中交服务39%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