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性能和安全運行水平,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健康有序發展,近日兩部門公開發佈《關於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徵求意見稿)》。值得注意的是,與目前汽車行業在L2自動駕駛級别的商業化普及不同,本次《徵求意見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確了智能網聯汽車搭載的自動駕駛功能方面包括:L3有條件自動駕駛和L4高度自動駕駛。
隨著新能源車滲透率提高,自動駕駛這種汽車智能化化的標志技術也在普及。工信部曾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具備組合駕駛輔助(L2級)功能的乘車銷量達288萬輛,滲透率升至32.4%,同比增長46.2%。此外,L3級以上高度自動駕駛技術也逐漸在城市出租車、幹線物流、末端配送等特定場景和限定區域開展應用。
申港證券表示,目前我國智能網聯汽車關鍵技術研發處於全球並跑階段,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智能網聯汽車技術鏈,包括自動駕駛系統集成,智能座艙、激光雷達、CV2X等關鍵技術自主研發均取得突破。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主要包括整車廠商、傳感器廠商、芯片廠商、電子通訊供應商、平台運營商、内容服務商及底層支撐服務商等多種角色。
無獨有偶,上海也於11月2日起公開徵求《上海市浦東新區促進智能網聯汽車創新應用規定(草案)》的意見。《草案》明確智能網聯汽車適用範圍和管理體制、應急處置要求和相關法律責任、無人駕駛裝備創新應用要求等。
而在日前舉辦的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場活動暨第二屆城市可持續發展全球大會上,上海市嘉定區透露,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正在嘉定實現除特殊區域外的全域開放,今年年底還將率先開展高快速路的開放測試,包括G1503上海繞城高速、G2京滬高速路段。
自動駕駛領域包含的產業方向非常廣泛,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自動駕駛等級想提高到L3級或以上,那麽激光雷達必不可少。
激光雷達被大多數整車廠、Tier1認為是L3級及以上自動駕駛必備的傳感器,可顯著提升自動駕駛系統的可靠性,在自動駕駛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年,激光雷達也迎來了裝載規模的爆發。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市場乘用車前裝標配搭載激光雷達數量還不到8000顆,今年1-9月,前裝搭載激光雷達的數量已達5.7萬顆,預計全年達12萬顆,增長10倍以上。機構認為,激光雷達行業具備了量產基礎並有望在2022-2023年迎來向上拐點。中銀國際建議關注智能駕駛產業鏈中的激光雷達和連接器。
中航證券9月研報顯示,目前搭載激光雷達的小鵬P5、極狐阿爾法S全新HI版等車型已正式交付,威馬M7、智己L7、小鵬G9、哪吒S、阿維塔11等搭載激光雷達的車型,也將在今年上市交付。可以說,2022年是激光雷達應用到車型的量產年。
國内激光雷達領域目前有公認的三強——上海的禾賽科技、蘇州的圖達通(Innovusion)、以及深圳的速騰聚創。
對於資本市場來說,長光華芯(688048.SH),歐菲光(002456.SZ)、萬集科技(300552.SZ)等A股上市公司,紛紛在互動平台或公告中披露了其激光雷達產業鏈佈局。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