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A股市場上的元宇宙板塊又嗨起來了。
同花順元宇宙指數16日收漲1.1%,多只股票紛紛拉漲。其中,二六三(002467.SZ)、浙數文化(600633.SH)等多股強勢漲停,剛宣佈旗下首款AI繪畫軟件開啓公測的萬興科技(300624.SZ)則收漲10.97%,盤中一度20cm漲停。
從去年提出至今,元宇宙熱度只增不減,有人說元宇宙技術可以改變人類的生產效率,還能開啓我們的全新人生。
在人們憧憬著元宇宙給世界帶來何種變化的同時,不少投行和咨詢公司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預測元宇宙未來給人類帶來的多種巨大價值。
德勤:元宇宙是加速經濟影響的戰略
近日,德勤發佈報告名為「亞洲的元宇宙:加速經濟影響的戰略」,稱虛擬現實可能對亞洲經濟產生「變革性影響」。
德勤在報告中表示:到2035年,元宇宙對亞洲GDP的貢獻可能在每年8000億至1.4萬億美元之間,假設「在未來五到十年内進行持續的技術投資」,這將佔到整體GDP的大約1.3%到2.4%。
報告稱,到2035年,元宇宙每年對中國内地的GDP貢獻將達到4560-8620億美元。中國正在通過深厚的技術和制造實力「塑造具有中國特色的元宇宙」。
報告寫道,「元宇宙不再是科幻小說」,儘管元宇宙技術仍處於起步階段,但亞洲已經有成百上千萬人在流行的虛擬平台上花費時間和金錢。
德勤認為亞洲在元宇宙領域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尤其是中國。
報告稱,中國正在通過深厚的技術和制造實力「塑造具有中國特色的元宇宙」,希望用元宇宙的發展賦能實體經濟。
德勤在報告中提到,中國發展元宇宙產業優勢眾多:
1)中國有很強的元宇宙創新傾向;
2)中國是一個中上等收入的國家,人口眾多,用戶會根據收入和年齡等因素以各種方式進入元宇宙;
3)與元宇宙有關的戰略性政策,符合中國實現科技獨立和提振國内消費的產業政策;
4)中國推動元宇宙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可以帶來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更多樣化的使用案例。
多城擁抱元宇宙
眾所周知,我國在數字化領域有很大的成就,並且有政策優勢。對於元宇宙這個「新基建」來說,我國可利用深厚的技術和制造力來發展元宇宙,為實體經濟提供動力。
今年以來,大到國家層面,小到城市和企業,均有在積極擁抱元宇宙,使元宇宙經濟迎來越來越多的機遇。
近日,工信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的《虛擬現實與行業應用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6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提出,到2026年,我國虛擬現實產業總體規模(含相關硬件、軟件、應用等)超過3500億元,虛擬現實終端銷量超過2500萬台。
城市方面,今年國内多個城市描繪出了元宇宙發展藍圖,支持元宇宙在技術研發、人才培養、產品消費等方面的發展。一時間,元宇宙在國内開啓了「百家爭鳴」的時代。
北京。北京十分重視數字經濟和科技創新的發展,在今年8月,北京發佈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4年)》(以下簡稱「計劃」)。
《計劃》指導思想突出副中心發展元宇宙產業的特色和市級定位。突出元宇宙在文化、旅遊、商業、城市服務等領域的示範應用,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計劃》提出,力爭通過3年的努力,培育、引進100家以上元宇宙生態鏈企業,落地建成30項以上「元宇宙+」典型應用場景項目,推動制定一批元宇宙相關標準,1+N產業空間體系初步形成。
《計劃》發佈後,北京市大興區與飛天雲動(06610.HK)等12家元宇宙企業簽約,攜手為打造千億級數字經濟產業集群注入新動能,共同助力大興區打造元宇宙產業發展高地。
上海。今年7月,元宇宙被寫入了上海市數字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
《上海市數字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上海將在「十四五」期間培育包括數字内容、數字貿易在内的數據新要素,支持龍頭企業探索 NFT(非同質化代幣)交易平台建設,研究推動 NFT 等資產數字化、數字IP全球化流通、數字確權保護等相關業態在上海先行先試。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具有「數字人才紅利」。領英數據顯示,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和杭州五大數字化轉型引領城市中,上海擁有的數字人才數量居首。而在數字產業方面,截至2022年6月底,上海累計建設超5.7萬個5G室外基站、20萬個5G室内小站,成為全國5G基站部署最多、覆蓋最廣的城市。
同月,《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賽道行動方案(2022—2025年)》正式印發,提出到2025年,上海元宇宙產業規模將達到3500億元。
深圳。元宇宙產業在深圳活力十足,行動上並不落後於其他城市。
11月10日,深圳元宇宙創新產業聯盟和深圳元宇宙研究院正式成立,將面向全球元宇宙產業的前沿理論及技術發展趨勢,在建設期内針對數字孿生、建模與交互、呈現與顯示、傳輸與安全等元宇宙核心技術獲得階段性突破,圍繞建築、政務、文旅、工業、消費、教育、醫療等各大產業方向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和產業競爭力的元宇宙技術產學研一體化平台。
深圳市政府副市長張華在大會上表示,接下來深圳圍繞元宇宙產業高質量發展,持續完善產業政策,招引和培育一批骨幹企業、創新載體和高端人才,積極推動應用場景開放。
深圳作為我國的「矽谷」,數字經濟領域的實力並不亞於上海。數據顯示,2021年深圳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突破9000億元,佔全市GDP比重達到30.5%,規模和質量均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
而深圳亦誕生了不少有實力的元宇宙企業,如騰訊(00700.HK)、創維集團(00751.HK)、萬興科技和中青寶(300052.SZ)等。
昆山。近日,《昆山市元宇宙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提出,三年計劃投入100億元,以夯實底層技術支撐能力、提升軟硬件產品供給、推動元宇宙應用賦能作為三大目標,建成15項以上典型應用場景,培育5家以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領軍企業、100家以上元宇宙「專精特新」企業。
此外,廣州、武漢、合肥和廈門等城市也均出台了元宇宙政策,爭取成為元宇宙集群集聚地和投資優先選擇市場。
國盛證券近日表示,政策的推出有利於推進元宇宙關鍵技術融合創新,加強產業鏈上下遊協同,全面提升硬件供給能力以及内容平台的投入力度,加速多行業多場景應用落地。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