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熱門搜尋:

車規級MCU漲價,這些個股浮出水面
原創

日期:2022年11月17日 上午9:46作者:慧澤李 編輯:lele

第三方機構群智咨詢(Sigmaintell)最新報告指出,2022年第三季度車用MCU(汽車微控制器)市場價格漲幅約5-10%,由於下遊的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增長迅猛,車用MCU的需求量日益旺盛,價格難下。

車用MCU在新能源汽車中扮演什麽樣的角色?價格的上漲帶來哪些投資機遇?

01產業鏈與行業前景

MCU即人們俗稱的單片機,是將計算機所包含的CPU、存儲器、I/O端口、串行口、定時器、中斷系統、特殊功能寄存器等集成在一顆芯片上,主要作用是運算和控制。MCU產業鏈如下所示:

車規級MCU漲價,這些個股浮出水面

上遊方面,可分為原材料供應商、設備供應商和晶圓廠商。

其中,原材料主要為矽片、ARM公司等的内核授權;

設備供應商中最重要的角色是光刻機;代工方面主要包括台積電、格羅方德、聯電、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等,目前呈寡頭競爭格局,頭部廠商市佔比超過90%,尤其台積電市佔率半壁江山。

由於原材料的不可替代性與代工廠商的高度集中性,上遊廠商議價能力較強,MCU的漲價原動力正是源於此。

中遊方面,MCU供應商以國外廠商為主,包括瑞薩電子(日本)、恩智浦(荷蘭)、英飛淩(德國)、微芯科技(美國)、意法半導體等,生產方式以IDM模式為主;國内MCU廠商存在感較低,生產方式以Fabless模式為主。

下遊方面,即是其應用場景,目前汽車端已經成為全球MCU最大的應用市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崛起,車規級MCU的用武之地更加明朗。

作為汽車電子控制單元(ECU)的核心部件,車載MCU負責各種信息的運算處理,應用領域包括ADAS、車身、底盤及安全、信息娛樂、動力系統等,幾乎無處不在。

一般情況下汽車中單個ECU配備單顆MCU,負責實現相應的功能,也有一個ECU配備兩顆MCU的情況,與傳統燃油車相比,新能源車智能化水平提高,對MUC性能、功耗、數量的需求都有所提升,傳統汽車單車會平均用到70個左右,而新能源汽車則需要用到300多個。

根據StrategyAnalytics數據,在純電動車型中,MCU價值佔比達到11%,僅次於功率器件。

車載MCU可分為8位、16位及32位,位數越多處理能力越強,可實現的功能就越多。從市場佔比來看,憑借優異的性能與成本優勢,32位MCU佔據主導地位,2021年的市佔率為65.83%。

據IHS數據統計,2008-2018年間,中國MCU市場年平均復合增長率(CAGR)為7.2%,是同期全球MCU市場增長率的4倍。

2021年中國MCU銷售額達到46億美元,同比增加8.3%,全球佔比23.3%,其中,汽車MCU銷售額為6.8億美元,約佔15%。

放眼全球,IC Insights數據顯示,2021年MCU的全球銷售額達到創紀錄的196億美元,同比攀升了23%。其中,車規級MCU為76億美元的銷售額,約佔39%,進一步來看,車規級MCU超四分之三的銷售額來自32位的產品,約為58億美元。

IC Insights預測,2022年全球MCU銷售額將增長10%,達到215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其中汽車MCU的增長將超過大多數其他終端市場,到2023年將達到100億美元的規模。

02掘金機遇

車用MCU的供需失衡是國產替代的最佳機會,這是一個窗口期。國内不少廠商已經紛紛在車規級MCU領域加足馬力,試圖分一杯羹,有的也已經嘗到甜頭。

但國内玩家魚龍混雜且以非上市公司居多,哪些更值得關注呢?有兩個指標可以參考,一個是落地的產品性能,一個是出貨量。也有部分公司正在由通用性的MCU向車規級MCU轉型,這類公司也是值得關注。

如前文所言,汽車MCU主要包含8/16/32位三種,8位MCU一般價格小於1美元;16位MCU一般價格在1~5美元之間;32位MCU一般價格在5~10美元之間,由此來看,在高位數MCU佈局的公司更值得關注。

其一,比亞迪半導體

比亞迪半導體現擁有雙核觸控MCU、EMC增強型觸控MCU、工業三合一MCU以及電池管理MCU。其研發的32位車規級MCUBF7006AMXX系列產品已經大批量應用於比亞迪漢、比亞迪唐等旗艦車型,並對外供貨。

截止到2021年5月,比亞迪半導體的車規級MCU量產裝車突破1000萬顆。

無論是產品性能還是出貨量,比亞迪半導體均表現出色。

其二,國芯科技(688262.SH

國芯科技成立於2001年,深耕車規MCU多年,新一代產品已獲超過110萬顆訂單。公司可提供IP授權、芯片定制服務和自主芯片及模組產品,核心業務是芯片與MCU兩手抓。

MCU方面,2014年推出首款汽車MCU產品CCFC2002BC,公司「車規級車身及發動機控制MC2014年推出首款汽車MCU產品CCFC2002BC,公司「車規級車身及發動機控制MCU芯片」項目榮獲第五屆「IC創新獎」技術創新獎。

公司研發的新一代汽車電子MCU產品「CCFC2012BC」已獲得9家客戶實際訂單超過110萬顆。

車規級安全MCU芯片方面,公司已成功開發CCM3310S-T、CCM3310S-H和CCM3320S等三款汽車電子安全芯片產品,截至2022年9月底,公司研發成功的新一代中高端車身/網關控制芯片已經獲得超過200萬顆訂單,並實現超過130萬顆出貨和裝車。

汽車車身控制芯片領域:公司推出的新產品——CCFC2012BC可對標海外公司如NXP(恩智浦)以及ST(意法半導體)。

2022年3月公司研發的第三代MCU芯片AC7840x成功流片,預估2022年底實現量產。

其三,芯海科技(688595.SH

作為國内上市企業中唯一一家模擬信號鏈和MCU雙平台驅動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芯海科技也是少數擁有物聯網整體解決方案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之一。

芯海科技MCU主要分為通用MCU(包括32位MCU、8位MCU)、PD快充MCU、計算機及周邊應用MCU、車規級MCU等。

2021年公司的32位高性能MCU規模出貨,在汽車電子、工業控制、鋰電管理、快充、通信計算機、高端消費等領域持續突破拓展行業標桿客戶。

但車規級MCU目前不是其主打業務,而是在轉型中。芯海科技已通過AEC-Q100認證的MCU產品主要應用在智能座艙等汽車部件上,已經進入客戶導入階段。

其四,兆易創新(603986.SH

自2013推出國内首款Arm Cortex MCU以來,2021年兆易創新MCU產品出貨量近4億顆,目前累計出貨數量已超過10億顆,但主打工業與消費領域,汽車領域目前也在轉型中。

2022年9月20日,兆易創新發佈首款基於Cortex®-M33内核的GD32A503系列車規級MCU,正式進入車規級MCU市場,預計2022年下半年車規MCU實現量產。

其五,四維圖新(002405.SZ)

四維圖新旗下有智雲、智艙、智芯、智駕四大業務,車規級MCU屬於智芯業務,由於公司的業務多但不聚焦,導致其在MCU的發力精力有限。

公司收購的傑發科技脫胎於聯發科,2018年、2019年分别實現了國内首顆32位車規級MCU芯片、TPMS全功能芯片量產,打破了外資壟斷,傑發科技也是國内唯一一家所有產品線都通過車規級認證的汽車半導體廠商。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

相關文章

11月17日
航空概念股異動!利好不斷,行業復蘇拐點來了?
11月16日
多城擁抱元宇宙 德勤:元宇宙將為中國GDP貢獻數千億美元
11月16日
冰雪行業繼冬奧會後再次升溫,3億人上冰雪漸成現實!
11月16日
11月賺錢效應爆棚!但這些板塊及個股卻在拖後腿
11月16日
氫能產業頻傳利好,產業鏈龍頭盤踞
11月16日
超2000億藍海正在徐徐打開,「虛擬數字人」時代已來到?
11月16日
地產注入強心劑,建材板塊迎來底部反轉?
11月16日
6G發展大會召開,行業發展到哪一步了?
11月16日
工業母機板塊持續反彈!如何看待後續投資機會?
11月15日
年内滬指累跌14%!多位基金經理因虧損道歉!機構如何看待後市?

視頻

快訊

2025年3月31日 星期一 09:36:23
更多
17:25
香港2月新申請住宅按揭貸款個案較1月份按月增加0.4%
17:18
香港金管局:首兩個月存款總額及港元存款分别上升2.7%及3.4%
17:13
香港金管局:截至2月底香港外匯基金總資產為40090億港元
17:08
石四藥集團(02005.HK)取得安瓿包裝的鹽酸尼卡地平注射液藥品生產註冊批件
16:58
禹洲集團(01628.HK)年度母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擴大至119.67億元
16:47
東方電氣(01072.HK)年度歸屬股東淨利潤同比減少17.7%
16:42
永泰生物-B(06978.HK)EAL的附條件新藥上市申請獲國家藥監局受理
16:29
芯海科技:目前暫時沒有和小米汽車合作
16:28
中視傳媒:目前在短劇領域尚無業務佈局
16:12
博通股份:公司計算機信息業務尚未部署DeepS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