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富士康造車之路又掀起新的浪花,入局沙特,攜手寶馬,這次要幹一票大的嗎?
富士康將與沙特旗下的財富基金PIF合作生產電動汽車,合資成立一個名為Ceer的電動汽車品牌,這款Ceer定位於轎車和運動型多用途車(SUV),目標是在2025年首次交付。合資公司獲得了寶馬的加持。
三者的分工是,富士康提供生產加工、汽車框架和智能網聯方面;寶馬則是技術授權,輸出部分汽車零部件技術,並用於汽車研發;沙特則貢獻場地資源等。
01 造車初衷,變被動為主動
關於富士康造車的初衷,與其說是想蹭一波新能源汽車的紅利,倒更像是受到消費電子的萎縮的被動轉型。
據Strategy Analytics最新研究指出,2022年第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16%。這是智能手機出貨量連續第六個季度出現年度下滑。
消費電子的退潮,讓不少上遊賽道的企業紛紛謀求轉型,以避免被時代抛棄。
比如,靠傳統相機鏡頭起家後轉型手機光學器件的舜宇光學科技(02382.HK),曾借智能手機的東風股價翻倍,如今也轉型到新能源汽車領域,瞄準車載鏡頭。
日落西山的手機產業已今非昔比,蘋果、華為、小米等頭部廠家都在忙著往智能汽車發力,作為產業鏈上的配角——富士康也得思變。曾仰仗蘋果手機吃到消費電子紅利的富士康轉型到新能源汽車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10月18日,富士康不僅對外發佈兩款全新自主開發的電動車方案並還展示了MODEL C量產版,預計明年將由品牌客戶交付消費者。此外還宣佈富士康在電動車領域的CDMS(委託設計制造服務)商業模式。
02 廣撒網,補短板
謀求轉型,富士康或儘可能的與各路車企發生關系,要走合資的路線,而不是像果鏈那種看人臉色的供應商角色;另外也與汽車零部件公司合作,以彌補在造車環節面臨的短板。
比如,早在2021年,富士康就與吉利汽車牽手,雙方簽署協議要合資建一家公司,雙方各持股50%。
合資公司董事會由五名董事組成。其中,富士康委派三名董事,吉利控股委派兩名董事,董事長由富士康委派,富士康的話語權得以凸顯。2022年初,合資公司順利落地,名為「富吉康」(山東富吉康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為了彌補智能座艙方面的短板,2021年8月,富智康與Stellantis簽署合資公司協議,成立合資公司Mobile Drive,主打智能駕駛艙解決方案,雙方各持股50%。
2022年6月,富士康和泰國國家石油集團(PTT)成立合資企業——Horizon Plus,生產純電動汽車,計劃投資約370億泰铢(10億美元),現已破土動工,預計於2024年完工。
2022年9月,富士康宣佈將與能源公司 Indika Energy 在印尼成立一家合資企業,生產電動汽車和電池,富士康初期將對該合資公司投資 175 萬美元,佔股 40%。
為了彌補電機方面的短板,富士康打算今年年底前與日本電產公司(NJDCY.US)在中國台灣地區成立一家合資企業,驅動電機的供應鏈得以鞏固。
如今,富士康又落棋沙特,又入網一城。
看到這,富士康的汽車代工佈局已經逐漸清晰,相對於果鏈那種消費電子代工角色,富士康的汽車代工存在感要強烈,話語權也隨之提高;打法上是全球化的,缺啥補啥,其搭建的朋友圈是車企與零部件並存,是全產業鏈化的。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