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經過此前強勁反彈後,情緒已有所退潮。11月22日,港股繼續回調,截至收盤,恒生指數跌1.31 %,國企指數跌1.68 %,恒生科技指數跌3.21 %。
盤面上,科技股普遍走低。哔哩哔哩(09626.Hk)跌近9 % ,快手跌超6 %,京東跌4.36%,騰訊控股(00700.HK)微跌。特别是手遊股,相關概念股午後急促下挫。其中,指尖悅動跌16.67 %,遊萊互動跌7.81 %,中手遊、心動公司等紛紛飄綠。
SaaS概念股亦跌幅居前。次新股多想雲(06696.HK)臨近尾盤暴跌57.78 %,中國有贊跌近14%,醫渡科技跌超9%,微盟集團跌超6%,百融雲跌超5%。
另外,受疫情影響,餐飲市場持續低迷。日前,據國家統計局官網消息稱,1—10月份,商品零售325227億元,同比增長1.2%;餐飲收入35348億元,同比下降5%。
今日餐飲股延續跌勢,其中佳民集團(08519.HK)重挫近35 %,龍輝國際控股跌超10 %,海倫司(09869.HK)、佳寧娜、呷哺呷哺(00520.Hk)等集體下滑。機構對此表示,短期經濟恢復較慢,預計四季度餐飲整體仍面臨一定壓力。
其他方面,生物制藥、醫療保健、醫療美容、中醫藥、藥品等相關概念板塊幾乎全線走低;
汽車股、鋰電池、教育股、煙草概念、體育用品等概念股紛紛下滑;内房股、物管股表現為衝高回落,成分股中,旭輝永升服務(01995.Hk)、正榮服務(06958.Hk)等均跌超10%。
另一方面,近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2022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談到,「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對此,中信建投首席經濟學家黃文濤表示,首先國有上市公司估值偏低,應練好内功,做大市值;其次,服務實體經濟,更好落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等戰略部署,促進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如制造業、國之重器、自主可控、新能源、軍工等符合產業升級方向和國家戰略的行業最受益。
或是受該消息催化,基建股逆勢大漲。中鋁國際(02068.HK)大漲25.52 %領漲板塊,中國中冶(01618.HK)漲近13 %,中國交通建設(01800.HK)漲8.4 %,中國中鐵(00390.HK)、中國鐵建(01186.HK)、中國中車、時代電氣等跟漲。
除基建股外,電信股、航運股、煤炭股、石化股、一帶一路、港股央企等均有不錯的漲幅。其中,中國華融(02799.HK)大漲11.48 %,中國聯通(00762.HK)漲6.84 %,中遠海控(01919.HK)漲5.45 %,
天風證券指出,考慮到2023年傳統基建龍頭或在高基數基礎上增長動能有所回落,建議重點關注能源基建、專業工程等實際下遊需求較好,細分板塊景氣度偏高的子行業,而涉房融資新規利好低估值板塊整體修復,其中建議沿三主線尋找投資標的:受益需求回暖以及高端制造趨勢,重視專業工程景氣回升;「建築+」基本面持續兌現,產業鏈延伸趨勢加強;重點關注基建結構性機會,央國企業績釋放動能增強。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