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A股三大指數漲跌不一,截至收盤,滬指漲0.26%,深成指跌0.27%,創業板跌0.14%,科創50指數跌0.08%。兩市超1600只個股上漲。滬深兩市今日成交額8305億元。北向資金全天淨買入15.65億元,其中滬股通淨買入25.12億元,深股通淨賣出9.46億元。
中字頭股票繼續領漲,板塊指數大漲2.02%,其中,中鐵裝配(300374.SZ)漲20%,以及中國鐵物(000927.SZ)、中國交建(601800.SH)、中鋁國際(601068.SH)、中國海城(002116.SZ)、中國海誠及中國科傳在内的7家中字頭概念股漲停。
此外,銀行煤炭等藍籌板塊亦漲幅居前,中信銀行(601998.SH)漲4%,郵儲銀行(601658.SH)漲2.31%,中國神華(601088.SH)漲2.7%。
消息面,近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2022金融街論壇年會上提出,「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促進市場資源配置功能更好發揮」。有機構認為,A股的長期估值中樞仍將保持穩定且具備提升空間,尤其是部分國有上市企業等具備極高估值性價比,疊加A股年底出現逆襲的經典風格轉換的場景概率在明顯提升,佈局央企等藍籌公司可較好應對風格切換。
光伏、風電、電力、電力設備板塊今日走勢強勁,其中,通靈股份(301168.SZ)漲14.74%,威騰電氣(688226.SH)漲14.48%,盛弘股份(300693.SZ)漲12.13%,建投能源(000600.SZ)漲10%,南網科技(688248.SH)漲6.17%,大唐發電(601991.SH)漲7.19%,昱能科技(688348.SH)漲9.77%,固德威(688390.SH)漲8.35%,鈞達股份(002865.SZ)漲7.3%。
近日,國家能源局強調,要切實抓好大型風光基地建設工作。進一步推動第一批、第二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中的可再生能源項目,以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的可再生能源項目建設。要重點抓好年底前可再生能源並網消納,充分發揮可再生能源在「迎峰度冬」中的作用。有機構表示,隨著矽料產能釋放供需得到較大緩解,疊加全球政策持續催化或邊際向好,2023年全球光伏等新能源新增裝機有望保持快速增長。
跌幅榜上,中藥、醫藥商業、醫療器械、計算機應用、信創等前期熱門板塊繼續下挫,其中,華森制藥(002907.SZ)、神奇制藥(600613.SH)、特一藥業(002728.SZ)跌停10%,眾生藥業(002317.SZ)暴跌9.27%,以嶺藥業(002603.SZ)暴跌7.39%,信雅達(600571.SH)、榕基軟件(002474.SZ)跌停10%。
值得一提的是,前期妖股天鵝股份(603029.SH)、天地在線(002995.SZ)雙雙摁住跌停板,踩踏效應明顯,近期市場高低切換,資金更偏好前期滞漲、具備業績持續性的品種。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