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熱門搜尋:

衛龍業績驚現「變臉」,虧損對上市影響幾何?
原創

日期:2022年11月24日 下午2:27作者:青未了

11月23日,衛龍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衛龍」)更新港交所聆訊資料,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和瑞銀集團為聯席保薦人。

此前公司已經通過港股聆訊,不過並沒有進行招股。如今衛龍再度更新聆訊資料,有專業人士認為,或是因為當下港股打新回暖,此時上市更容易獲得較高的估值。

11月以來港股市場逐漸活躍,截至11月23日,包括巨子生物(02367.HK)、心泰醫療(02291.HK)、多想雲(06696.HK)、子不語(02420.HK)、交運燃氣(01407.HK)在内5家上市新股上市首日均未出現破發。這在過去數月里面,是非常難得見到的場景。

此外,港股行情反轉,或許也是港股IPO市場回暖重要驅動力之一。

劉衛平的辣味生意

衛龍是中國領先的辣味休閑食品企業,衛龍牌辣條是很多70後、80後的回憶,同時在90後年輕群體中滲透率也較高,是少有的中青年都喜愛的品牌。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2021年零售額計,衛龍在中國所有辣味休閑食品企業中排名第一,市場份額達到6.2%,且在調味面制品及辣味休閑蔬菜制品細分品類的市場份額均排名第一。

衛龍創始人是劉衛平,二十年前,劉衛平從嶽陽只身來到了人生地不熟的河南漯河,做起辣味生意。

「慶幸的是,辣味在漯河還是很受歡迎的。」劉衛平說,最開始是手工式生產,他們買了一些鍋盆,然後將人造肉、豆皮,拌上湖南的辣味,便送到市場上銷售,反響還不錯。

此後劉衛平創新了辣味產品,打造了獨門秘笈面粉制「鳝魚條」,市場反響很好。後來因為名字寫起來比較麻煩,就改成了「魚條」,直至後來被越來越多的老百姓親切地稱為「辣條」。

衛龍也從一根辣條開始,逐步拓展了蔬菜制品、豆制品及其他產品等辣味休閑食品組合,推出「風吃」和「親嘴燒」系列等多種品牌,成長為集研發、生產、加工和銷售為一體的現代化辣味休閑食品企業。

辣條撐起數十億營收

2021年以前,衛龍收入增長迅速,盈利能力卓越。

2019年-2021年,公司的總收入分别達到33.85億元(單位人民幣,下同)、41.2億元、48億元;上述同期分别錄得年内利潤約6.58億元、8.19億元、8.27億元。

衛龍業績驚現「變臉」,虧損對上市影響幾何?

其中,調味面制品是公司主要收入來源,貢獻了過半營收。該板塊主力產品就是俗稱的辣條。所以辣條依然是衛龍最暢銷的產品,撐起公司營收的大半江山。

衛龍業績驚現「變臉」,虧損對上市影響幾何?

在公司孵化下,蔬菜制品板塊也在崛起。2021年,調味面制品和蔬菜制品的年零售額雙雙均超10億元;其中大面筋、魔芋爽、親嘴燒及小面筋四個單品的年零售額均超過5億元。

不過2022年,衛龍的業績高增長卻戛然而止,甚至還出現虧損。

今年上半年,衛龍收入實現約22.61億元,同比略微減少1.8%;上半年虧損2.61億元。

衛龍表示,上半年公司調味面制品收入有所減少,主要是由於疫情復發對公司的生產及交付產生影響;此外,公司在2022年上半年對主要產品採用新包裝、生產工藝、配方或規格進行最新產品升級而作出價格調整,致使客戶需要一定時間應對該價格調整,所以銷量受到了暫時性的影響。

而對於上半年虧損,衛龍在招股書中表示,主要是由於投資有關的一次性的以股份為基礎的付款所致。

此外,和很多家電、白酒企業一樣,衛龍對線下經銷商也較為依賴。2019年-2021年,以及今年上半年,線下經銷商的銷售分别佔其收入的92.6%、90.7%、88.5%、88.3%及89.4%,而通過在線經銷模式的銷售分别佔其收入的4.2%、5.6%、6.3%、6.7%及5.2%。

未來如果公司無法提升電商或自營電商佔比,線上渠道銷量不能提升,或經銷商銷售渠道引發蠶食風險,對公司業績也將造成一定打壓。

小結

作為價格親民的食品,衛龍提價或將影響辣條等提價產品銷量,與此同時,在消費升級,年輕人收入、年齡增長,以及健康意識不斷提升下,辣味面食制品還能否持續暢銷仍需要觀察。

與此同時,今年上半年衛龍業績「變臉」也將面臨市場質疑,本次業績虧損是否是暫時性還是長期的,或對公司上市融資或上市表現造成一定影響。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

相關文章

11月24日
現金流連續兩季轉正!護膚業務再次成為逸仙電商業績亮點
11月24日
從燃油車到新能源車,紅旗汽車為啥難再紅?
11月24日
金融16條出台!港、A兩市地產股狂飙,產業鏈投資機會漸顯?
11月24日
10月中國遊戲市場收入超197億,騰訊、網易多款產品入圍前十
11月23日
三季度繼續「開源節流」提盈利,愛奇藝(IQ)投資者為何不買賬?
11月23日
足壇巨震,C羅離隊,這家公司股價卻迎來暴漲!
11月23日
三季度虧損大幅收窄,高途及創始人「回購+增持」為股東打氣
11月23日
PC需求不足拖累戴爾Q3業績,邊緣計算領域卻有「意外收獲」!
11月23日
無懼廣告業寒冬,百度「智能駕駛」的春天來了?
11月23日
恒科指漲1.13 %!基建股、煤炭股延續漲勢,醫藥股等領跌

視頻

快訊

2025年4月9日 星期三 21:16:35
更多
17:33
網譽科技(01483.HK)附屬廣西在逛科技獲投資3000萬元
17:25
順泰控股(01335.HK):戴繼州獲任執行董事
17:14
一元宇宙(01616.HK):宋大濰獲任獨立非執行董事
17:02
濰柴動力(02338.HK)董事長提議5億至10億元回購A股股份
16:51
復宏漢霖:HLX43聯合漢斯狀治療的1b/2期臨床研究於中國境內完成首例患者給藥
16:38
秦港股份(03369.HK)前三個月吞吐量同比減少2.89%
16:32
中國銀河(06881.HK)料首季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70%至90%
16:24
諾力股份:目前公司主營生產基地集中在中國、越南、馬來西亞和法國
16:23
勝宏科技:目前沒有在墨西哥建立生產基地
16:07
聖湘生物:目前公司的血篩產品已在中東、東南亞等海外市場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