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7月30日上市以來,國聯股份(603613.SH)的股價(以下均指前復權)一路走高,至今已累漲近19倍,一步步成為了A股市場的超級牛股之一。
不過,就在11月25日,這只大牛股直接跌停開盤,早盤時雖有資金撬板,但完全擋不住洶湧的賣盤,截至收盤,國聯股份最終還是慘吃放量跌停板,報收113.52元/股,最新總市值為566.07億元。
並在11月25日登上了龍虎榜,賣出席位中包含有機構專用、滬股通專用、中信證券浙江分公司,不過其買入席位中也有機構專用、滬股通專用。
業績常年高增長,被質疑財務造假
根據資料,國聯股份成立於2002年,初期主要從事黃頁業務。2005年開始提供商業信息服務,公司基於B2B信息服務平台——國聯資源網提供信息展示、營銷等服務,但未參與到交易環節,商業模式以會員付費和廣告營銷為主。
2014年起,該公司進入交易環節,相繼推出塗多多、衛多多等B2B電商交易平台,覆蓋鈦產業、衛生用品等多個行業。此後開始逐漸發力產業互聯網,通過國聯雲為產業鏈上下遊客戶提供直播平台、VR平台、智慧供應鏈平台、數字工廠和PTDCloud工業互聯網平台等數字技術服務。
目前,國聯股份將業務主要分為工業電子商務(多多電商平台,核心業務)、商業信息服務(國聯資源網,基礎業務)、互聯網技術服務(國聯雲,支撐業務)三項,具體情況見下圖。
數據顯示,多年來,該公司的業績一直在持續高增長,營收從2015年的2.03億元增長到了2021年的372.3億元,期間的年復合增速為138.4%;歸母淨利潤則從2015年的1200.75萬元增長到了2021年的5.78億元,期間的年復合增速為90.7%。
在2022年前三季度,國聯股份實現營收462.86億元,同比增長97.17%;實現歸母淨利潤6.83億元,同比增長101.57%。
對比營收和歸母淨利的數據其實不難看出,該公司的毛利率、淨利率表現比較一般,且由於近些年切入的新領域毛利率較低導致整體毛利率、淨利率在持續下滑,但其營收、歸母淨利的增速表現的確非常不錯。
本來業績、股價持續飙漲,一切看起來都是「歲月靜好」的樣子。
不過,在11月24日,新浪財經發佈了一篇名為《國聯股份的驚天謊言?客商復雜交織背後「隱現」融資性貿易網》的獨家報道,質疑國聯股份可能存在業績虛增的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國聯股份可是不少機構的「心頭好」,其最新的十大股東名單中從第三至第九都是機構,尤其是廣發基金的劉格菘可買了不少。
另外,下半年以來,該公司還被多家券商研究機構給予「買入」評級。
即便如此,但從11月25日國聯股份放量跌停的股價走勢來看,這篇獨家報道的威力可是不小,應該有不少投資者及市場資金對財務造假疑雲的相關問題心存疑慮。
上交所火速下發問詢函,究竟哪些地方存疑?
在這篇獨家報道出來後,上交所於11月25日火速下發了問詢函。
結合報道和問詢函來看,國聯股份被質疑的主要有以下一些地方。
其一,國聯有沒有利用融資性貿易助推業績膨脹擴張?
據悉,億利潔能(600277.SH)旗下北京億兆華盛股份有限公司於2020年成為國聯股份的第五大客戶,但億利潔能、國聯股份對彼此之間所發生交易的金額披露不一致。同時,國聯股份與億利潔能擁有共同的國企客戶山東東嶽飛達物流有限公司,且東嶽飛達同時是國聯股份的客戶、供應商。因此,新浪財經猜測東嶽飛達可能是公司融資性貿易中的資金提供方。
其二,為何人均創收如此巨大?
Wind數據顯示,國聯股份人均創收由2016年的137.58萬元大幅上漲至2021年的3653.56萬元。其中,子公司寧波糧和油多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2021年人均創收6.25億元。
對比拼多多、小米、騰訊、華為等一眾互聯網巨頭的人均創收,國聯股份的這個指標要高出很多。
另外,新浪財經認為國聯股份的員工人數增長與營業收入增長不相匹配,且員工人數涉嫌造假。
其三,不斷募集資金究竟是融資性貿易網絡中的一環,還是公司確實有資金需求?
據了解,國聯股份在2019年上市時募集資金5.33億元,2020年定增再次融資24.16億元,截止2022年三季報末貨幣資金餘額為62.9億元,佔公司總資產之比近一半左右。
而在另一邊,該公司的研發投入、資本性支出都不大。
但是,國聯股份在賬上存在巨額貨幣資金且研發與資本性支出的資金需求不大的情況下,還不斷舉債向銀行借款籌集資金,其短期借款,由2017年的1.14億元大幅上漲至三季報末的11.75億元。
也就是說,該公司出現了「存貸雙高」的迹象,這可是近些年多家A股公司財務造假的標志性迹象。
此外,新浪財經稱,以前曾在隋田力事件中,復盤過涉及融資性貿易的公司,會同時出現預付與預收同步增長的現象,且預付款大於預收款。
而國聯股份的預付款由2017年的2.84億元上漲至33.34億元,預收款也與其預付款同步增長,2021年預付款與預收款之比超過2。
結語
綜合來看,新浪財經的質疑看起來並不是空口白話,至於國聯股份究竟有沒有造假,不妨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按照上交所的要求,國聯股份需在5個交易日内,就問詢函中的事項進行書面回復,並同步披露。
需要注意的是,隨著注冊制的實施,A股市場的上市公司迅速增加,日前已經突破5000家。在這種大背景下,為了維護市場的健康發展,退市公司的數量後續或許也會變多。
事實上,近年來,監管層對於財務造假等事件查處的力度在提高,*ST紫晶(688086.SH)、*ST澤達(688555.SH)等多家公司被查出存在財務造假的情況。
此外,還有多家A股公司的管理層因違規違法等原因被立案調查。而上述這些事情一旦被曝出對上市公司的股價會造成嚴重衝擊。
目前國聯股份究竟有沒有造假還需時間證明,如果一旦坐實,那麽其股價長期走牛的「神話」會被終結。因此,對於投資者而言,上市公司財務被質疑的情況下或許還是應該暫避一時。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