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能被稱為超大型工程的項目並不多,只有三峽工程、青藏鐵路、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和南水北調等少數工程。
而如今,我國又一個與能源緊密相關的超大型工程正拉開帷幕。
於4月10日,中石化(00386.HK,600028.SH)在官網披露消息稱,「西氫東送」輸氫管道示範工程已被納入《石油天然氣「全國一張網」建設實施方案》,標志著我國氫氣長距離輸送管道進入新發展階段。
中國石化「西氫東送」管道起於内蒙古自治區烏蘭察佈市,終點位於北京市的燕山石化,全長400多公里,是我國首條跨省區、大規模、長距離的純氫輸送管道。
據悉,「西氫東送」管道規劃經過内蒙古、河北、北京等3省(區市)9個縣區。管道一期運力10萬噸/年,預留50萬噸/年的遠期提升潛力。同時,將在沿線多地預留端口,便於接入潛在氫源。未來,將依託「西氫東送」管道建設支線及加氫母站,積極助力京津冀地區實現「雙碳」目標。
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後的又一能源大動脈
能源是工業的糧食,國民經濟的命脈。「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近幾十年來,我國大力開展能源結構轉型和優化資源配置。
隨著氫能在能源結構中的位置越來越顯眼,「西氫東送」也應運而生,這是時代發展大勢,也是雙碳目標的重要抓手。我國西部的風能和太陽能資源豐富,清潔能源發展空間巨大,但同時,我國中東部地區能源需求大,且清潔能源自給能力欠缺。因此,通過將西部地區風光等清潔能源轉換而來的氫氣輸送至中東部地區,對改善我國能源結構的作用不言而喻。
實際上,這些年我國大力推進的兩條能源大動脈「西氣東輸」和「西電東送」,帶來的經濟效益、環保效益遠遠高於投入成本,可行性得到了時間的驗證,這也為「西氫東送」這條新的能源動脈指引了前方的道路。
「西氣東輸」於1998年開始醞釀,2000年批準啓動,2004年試驗段全線建成投產。立項至今,「西氣東輸」為我國能源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數據顯示,2021年「西氣東輸」輸送的天然氣佔當年我國表觀消費量的27%;而截至2022年底,「西氣東輸」累計輸氣量超過8000億立方米,替代標煤10.7億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1.7億噸,在優化能源結構和節能減排方面發揮出巨大作用。
此外,「西電東輸」工程意義重大,該工程在21世紀前10年投資額超過5000億元,開創了我國電力新格局,有利提振了中西部經濟發展,經濟效益巨大。
而「西氫東送」工程落地運行後,有望為我國氫能的大規模商用開辟出綠色通道,給我國能源和環保領域帶來的益處或不亞於「西氣東輸」和「西電東輸」。
西氫東送已具備「開鑿」基礎
「西氫東送」之所以能納入《石油天然氣「全國一張網」建設實施方案》,背後原因是我國氫氣產業發展已步入新階段,綠電制氫以及氫燃料電池正逐步走向成熟。
首先,氫氣產業在我國有政策紅利,且符合雙碳戰略。《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和《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等文件相繼頒佈,為我國氫能產業的健康發展掃清了市場障礙。
這一系列的政策,讓制約氫能發展的問題正逐步改善,為氫能在技術攻堅、產業協同、行業標準立項、建設示範城市群以及汽車購置補貼等多方面給予了鼓勵和支持,有效推動氫燃料電池與汽車、船舶、航空、發電等領域的進一步融合,加速了氫能產業規模化發展。
其次,綠氫(通過風光等可再生能源制氫)是再生能源脫網與工業脫碳的完美結合,但目前在能源中的利用佔比較低,預示著未來行業市場前景巨大。當前包括中石化、隆基綠能(601012.SH)和億華通(02402.HK)等多家企業均有深入佈局氫能產業。此外,我國地方政府也在推進綠氫項目,如在上月,内蒙已獲批的31個綠氫項目合計投資額超過1000億元。
有專業機構預測,在零碳加持下,預估綠氫在2025-2027年基本可實現平價,屆時氫能產業有望迸發。
終端利用方面,氫燃料電池在公交車、物流車和重型運輸車等汽車領域的應用已得到市場的驗證。特别是氫能重卡為氫燃料電池帶來了可觀的增長空間,根據中汽協數據,2020年,我國燃料電池重卡銷量僅為18輛,只佔整個新能源重卡市場的0.7%;到了2022年,燃料電池重卡銷量達到2458輛,佔比已達到近10%,未來佔比有望繼續提升。
億華通董事長張國強對未來的氫燃料電池車市場發展保持樂觀,其認為2030年我國燃料電池車保有量將達100萬輛的規模。
氫燃料電池車的「加油站」——加氫站也在持續擴容。中石化數據顯示,截止2022年,中石化已在全國建成98座加氫站。根據規劃,中石化直到2025年將建成保底600座,力爭1000座加氫站,總加注能力12萬噸/年的加氫站網絡。另外,廣州、深圳和上海等城市也正推動加氫站的規模建設。
目前,我國長距離氫氣運輸的方式並非是管道輸氫,而是長管拖車,這種方式成本高、效率低,沒有長期優勢,而輸氫管道具有經濟性以及大規模、長距離運輸等優勢。但如今,我國在氫氣運輸領域遠落後於歐美國家,目前歐美建有輸氫管道分别超過2500公里和1600公里,我國只有約400公里,並不能滿足未來氫氣的大規模應用。
基於此,管道輸氫有望成為未來運氫的主要方式,而將「西氫東送」納入《石油天然氣「全國一張網」建設實施方案》,對我國能源利用和雙碳目標來說都將是一次重大的歷史意義。
中信證券在研報中稱,「西氫東送」工程將為我國西部地區綠氫跨區域供給提供示範解決方案,標志我國氫氣長距離輸送管道進入新發展階段,有望緩解綠氫供需錯配的問題,未來儲運端壓縮機設備和制氫端電解槽設備有望率先受益,也會間接帶動加氫站建設和綠氫應用場景的多元化。
4月11日,中石化A、H股雙雙上漲,截至發稿分别漲1.7%及2.33%。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