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連續踩中幾波風口後,英偉達(NVDA.US)成了美股市場的超級牛股之一,其股價創下了新高,總市值也於日前一度突破了萬億美元的整數關口。
而在到達巅峰後,該公司旋即遭遇了「鐵粉」的「背刺」,這引來了投資者的擔憂。
不過,在另一邊,市場盛傳英偉達的CEO將訪華,這則消息提振了「多軍」的士氣,其股價目前依然在上市高點附近徘徊。
連續踩中風口,英偉達終成萬億巨頭
1993年,時年30歲的黃仁勳主導創立了英偉達,其初衷是研究一種專用芯片,加快個人PC電子遊戲里3D圖像的渲染速度,以期實現更逼真的顯示效果。
彼時的芯片領域,還是全能型芯片CPU的天下,領域内的霸主超威半導體(AMD.US)和英特爾(INTC.US)差不多剛打完世紀訴訟大戰,眼中僅有彼此,根本看不見英偉達。
1995年,英偉達推出了耗時兩年的心血之作NV1,但市場對這款產品的反應平平。該公司也因為其第一款產品的失敗而一度陷入財務危機。
隨後,英偉達又推出了第二款產品NV2,還是慘遭失敗。不過,1997年推出的NV3——RIVA 128顯卡讓該公司逐漸走向了春天。
1999年,英偉達迎來了重要突破,推出了第一款GPU(圖形處理芯片)——GeForce 256。這個時候遊戲、影音視頻在PC端的分量越來越重,因此這第一款GPU大獲成功。
需要指出的是,相較於CPU,GPU具有更強大的並行計算能力。
基於這一特點,在幣圈大火,挖礦盛行的時代,英偉達的產品備受青睐。
而在近年,在ChatGPT帶動下,AI領域浪潮洶湧,全球各大科技公司紛紛下場,算力一下子成了稀缺資源,英偉達的GPU也因此成了大家競相爭搶的「香饽饽」。
此前就有消息稱,由於成本過高等因素,Meta(META.US)採用CPU跑AI,結果被群嘲。
由此可見,在當下的生成式AI競賽中,使用GPU為大家所公認。另外,也可見當下的GPU多少有些貴,連Meta這樣的科技巨頭也有點用不起,當然了這里面還有該公司此前在元宇宙領域投入過多資源的因素。
在GPU大受歡迎的背景下,英偉達近些年的業績表現總體也是很不錯的。
其中,於最新的2024財年第1財季(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英偉達錄得收入71.92億美元,同比下降13.22%;實現歸母淨利潤20.43億美元,同比增長26.27%。
該公司還預計,其2024年第2財季收入將達110億美元,遠超分析師預期。管理層在業績發佈會上預期,增長主要來自數字中心,反映生成式AI和大型語言模型需求急增的驅動。
而總的來說,在連續踩中遊戲、加密貨幣、AI等風口後,作為「賣水人」的英偉達一路水漲船高,其市值近日一度漲破萬億美元,此後雖有所回調,目前也依然高達9713.77億美元。
「鐵粉」減持,英偉達要跌了?
值得注意的是,當下AI火爆依舊,這一領域的前景被廣為看好,英偉達也依然炙手可熱。不過,該公司的一位「鐵粉」卻認為AI過熱,選擇了賣出英偉達。
據了解,總部位於瑞士日内瓦的資管機構Edmond de Rothschild Asset Management目前管理資產規模790億瑞郎、約合871億美元,隸屬於羅斯柴爾德(Rothschild)家族旗下。
該機構長期超配英偉達,而在近期曝出消息稱,該機構趁著大漲之際已經部分獲利了結。
其全球首席投資官(CIO)稱,現在所持有的頭寸要比過去少得多,鑒於AI估值太高,越來越不確定會不會加倉AI科技股,若估值繼續增長,會更謹慎。
該機構的減持也引起了不少投資者的擔憂。不過,目前多數華爾街分析師還認為,英偉達有進一步上漲的空間。
與此同時,亦有分析師認為科技股和AI概念股的估值過高。
結語
除了「鐵粉」減持外,英偉達近期還有一則消息頗為引人關注。
據稱,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勳或將於6月份來華,這也將是他多年來首次訪華。
和特斯拉(TSLA.US)的情況差不多,中國市場對於英偉達來說是一塊極其重要的市場,對該公司的後續發展影響深遠。此次黃仁勳訪華能取得什麽樣的成果,對英偉達的長期業績、股價將會起到較為顯著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特斯拉CEO馬斯克訪華就引起了廣泛關注,其股價也在近期連續收漲。
如今黃仁勳將要首次訪華的消息或許也對上述減持消息起到了一定的對衝作用,這或許也是英偉達股價在高位徘徊的支撐之一。
不過,該公司的股價畢竟在2023年已經瘋漲了近170%,後續的回調風險並不小。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