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港股的表現可以用「一言難儘」來形容。
在美股科技股強勁反彈,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收復早前下跌的大部分失地時,恒生指數依然不爭氣地下跌,尚未收復兩萬點關口,而恒生科技指數今年以來更累跌6.98%,見下表。
港股表現整體偏弱的時候,上市公司開始大手回購,以支撐股價。
財華社整理Wind的數據,發現今年以來回購金額最高的五家公司,分别為友邦(01299.HK)、騰訊(00700.HK)、匯豐控股(00005.HK)、長城汽車(02333.HK)和長實集團(01113.HK),見下表。
一旦上市公司的股價表現不穩,股東的責難就接踵而來,派息和回購無疑是安撫股東和吸引新投資者的最有效辦法。
在2023年5月份的股東周年大會表決上,友邦保險通過了回購不超當日已發行股份數10%的董事會授權,從上圖可見,友邦保險今年以來的回購股份數僅佔已發行股份數的1.32%,而現價較其之前的回購均價仍有4.7%的折讓,意味著該公司還有很大的回購空間。
騰訊的回購動機十分明顯:1)緩衝大股東南非報業集團減持為自身回購股份籌資的負面影響;2)股價回撤幅度大,估值顯著回落,正是回購好時機;3)最近全世界資金緊張,新經濟和創投項目表現不佳,手持大筆現金的騰訊或欠缺優質項目可投,回購自身股份顯然是不錯的選擇。
從數據來看,今年前五個月,騰訊的回購數量大大提高,對比去年同期數據,財華社發現今年年初至2023年6月2日該公司回購了2681.76萬股,回購金額合共95.36億港元,回購股份數佔其當前已發行股份數的0.28%。
估值來看,騰訊的市盈率估值也跌至近十年最低,見上圖。最近該公司進行了一些戰略性改革,或許能為其未來的健康成長帶來裨益,此時的回購價或起到一石二鳥之功——既緩衝大股東減持的負面影響,又向市場重申公司對自身發展的信心。
匯豐控股的回購或更多迫於重要股東中國平安(02318.HK,601318.SH)的壓力。中國平安對於匯控近年的業績表現及派息極不滿意,要求匯控分拆新興市場業務以提升估值和提高經營效率,但是匯控管理層並不賣賬,一次又一次拒絕平安的建議,並通過派息和回購來安撫股東。
截至2023年6月2日止,匯控累計回購了4000萬股,佔已發行股份數的0.20%,涉資23.57億港元。
或許是受到其利息業務得益於英美加息而增長的帶動,以及其派息加回購雙管齊下的鼓勵,匯控的股價今年以來累計上漲28.80%,無懼美國中小型銀行倒閉引發的銀行系統性風險影響。
從回購股份數佔已發行股份數的比例來看,與比亞迪(01211.HK,002594.SZ)互掐的長城汽車,在H股回購上十分慷慨,今年以來已累計回購了2.27%的股份(佔H股與A股已發行股份數的總和),回購金額達到21.98億港元。
長城汽車計劃在6月中旬舉行臨時股東大會,建議授權董事會回購A股和H股不超過類别股份已發行股份數的10%,看來長城汽車還要將回購進行到底。
李嘉誠的上市旗艦長實集團也在持續回購,今年以來累計回購1516萬股,佔已發行股份數的0.42%,回購金額6.59億港元。不過從其過往幾年的回購紀錄來看,這屬於李嘉誠的常規操作,去年該公司已大手回購4934萬股。
近日,又有多家港股上市公司發佈回購計劃,包括協鑫科技(03800.HK)、海底撈(06862.HK)的同系底料供應商頤海國際(01579.HK)等都透露了回購計劃。
考慮到最近港股整體表現偏弱,港股上市公司的回購力度或有增無減,或多少能為這半年來港股的弱勢帶來一些支撐。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