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淩晨(北京時間),科技巨頭蘋果(AAPL.US)正式舉行了2023年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此次大會主題為「碼出新宇宙」(Code new worlds)。
而早在5月15日,天風國際證券知名分析師郭明錤就發文稱,蘋果的重磅產品AR/MR頭戴裝置極有可能在6月的WWDC上正式亮相。
因此,這一屆的WWDC在全球範圍内都備受關注。
從結果來看,AR/MR頭戴裝置的確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而在另一邊,蘋果公司宣佈在所有個人電腦產品上轉向自研芯片這則消息同樣在市場中掀起了不小的風波,知名芯片公司英特爾(INTC.US)更是因為這則消息大跌了4.63%。
Mac Pro電腦轉向自研芯片,英特爾芯片被全面替代
在全球開發者大會上,蘋果宣佈其即將上市售價6999美元的Mac Pro電腦將搭載旗下新一代最強的自研芯片M2 Ultra,這被視為該公司「CPU自研切換」戰略任務宣告完成。
據悉,2020年11月11日在蘋果新品發佈會上,該公司推出了首款自研芯片M1,適用於部分Mac、iPad設備。彼時,曾作為蘋果Mac系列電腦芯片供應商的英特爾就遭遇過股價大幅下跌,畢竟被取代的就是該公司的市場。
不過,用自研芯片取代英特爾芯片是蘋果的核心策略之一,因此蘋果的腳步並未停下。自M1之後,該公司又相繼推出了M1 pro、M1 Max、M1 Ultra、M2芯片,直到現在的M2 Ultra,這款芯片也被稱作是蘋果有史以來最大、功能最強大的芯片。
根據介紹,M2 Ultra採用第二代5納米工藝制造,並使用蘋果突破性的UltraFusion技術連接兩個M2 Max芯片,使其性能翻倍。
縱向對比來看,M2 Ultra由1340億個晶體管組成——比M1 Ultra多200億個。其統一内存架構支持突破性的192GB内存容量,比M1 Ultra提升50%,内存帶寬高達800GB/s,是M2 Max的兩倍。
另外,M2 Ultra配備比M1 Ultra快20%的更強大的CPU、比M1 Ultra快30%的更大GPU和快40%的神經網絡引擎。
這款最新芯片還配備了一個媒體引擎,其功能是M2 Max的兩倍,用於超快的ProRes加速。
橫向對比來看,蘋果表示,搭載M2 Ultra芯片的電腦比最快的基於Intel的Mac Pro快三倍。最高搭載76核GPU,比英特爾版性能更是提升7倍,可以同時處理24條4K視頻源。
其實此前英特爾曾表示,希望能夠繼續與蘋果合作。但截至去年,蘋果所有產線中,Mac Pro是唯一一款還在使用英特爾芯片的產品。
如今,M2 Ultra芯片的性能已經顯著優於英特爾的產品,隨著Mac Pro轉向搭載M2 Ultra芯片,英特爾芯片在蘋果的產線中已經被全面替代了。
老牌龍頭英特爾面臨的挑戰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美東時間6月5日,股價表現本就疲軟的英特爾大跌4.63%,投資者普遍認為股價下挫正是蘋果將全面轉向自研芯片的消息。
擔憂或主要基於以下方面:其一,近兩年全球電腦需求不振,銷量持續下降。市場調研分析機構Canalys的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底,全球個人電腦市場表現低迷,第四季度台式機和筆記本電腦的總出貨量下降29%,跌至6540萬台。2022年全年的總出貨量為2.85億台,與出貨量較大的2021年相比,下降了16%。
相應的,主要PC廠商出貨量也出現了下降。其中,聯想市場份額第一,2022年第四季度PC出貨量1550萬台,同比下滑29%,2022年全年出貨量為6810萬台,同比下降了17%;惠普排名第二,2022年第四季度的出貨量也下降了29%至1320萬台,2022年全年出貨量下降25%至5520萬台;排名第三的戴爾,在2022年第四季度出貨量下降37%至1080萬台,在頂級廠商中跌幅最大。蘋果在2022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排名中均排名第四,截至2022年Mac出貨量為2720萬台,下降6%。
不難發現,蘋果電腦在全球電腦市場中的佔比不低,且下降幅度相較而言並不算太大。
在一個本就不景氣的市場中,從蘋果這里少吃一口是很難從其他地方找補回來的,將直接影響到英特爾的業績。
而從近些年的業績表現來看,該公司的盈利能力已經出現了明顯的下滑,其中自2019年開始其歸母淨利潤在持續下降,2022年更是同比下滑59.66%至80.14億美元。
而在2023年一季度,英特爾的營收同比下降36.17%至117.15億美元,歸母淨利潤淨虧損27.58億美元,為公司史上最大虧損,同比下降133.99%。
可以預見,在蘋果Mac Pro電腦採用自研芯片M2 Ultra後,英特爾芯片的市場份額實打實地減少了一部分,對其業績將產生負面影響。
其二,蘋果Mac Pro電腦採用自研芯片可不僅僅意味著英特爾失去了一個重要客戶這麽簡單,搞不好這個曾經的客戶有可能會成為自己未來的競爭對手。
雖然一直有消息說,蘋果的自研芯片不會對外出售,但未來的事哪兒有百分百的確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蘋果產品轉向自研芯片這件事導致英特爾被熱議外,其實近年該公司還因為英偉達(NVDA.US)的成功而被不少人批評。
根據資料,1993年,時年30歲的黃仁勳主導創立了英偉達,其初衷是研究一種專用芯片,加快個人PC電子遊戲里3D圖像的渲染速度,以期實現更逼真的顯示效果。
彼時的芯片領域,還是全能型芯片CPU的天下,領域内的霸主就是英特爾和超威半導體(AMD.US)。彼時,雙方差不多剛打完世紀訴訟大戰,眼中僅有彼此,根本就沒有英偉達的影子。
這麽些年過去了,英偉達接連踩中遊戲、區塊鏈、AI等風口,其GPU(圖形處理芯片)成了當下的稀缺資源,其市值也搭乘ChatGPT的東風一度漲破萬億美元,最新總市值為9675.24億美元。
與此同時,一度瀕臨破產的超威半導體也在蘇姿豐的帶領下「起死回生」,業務大有起色,最新總市值為1899.1億美元。
而曾經可以俯視英偉達、超威半導體的英特爾最新總市值僅為1245.46億美元。
展望未來,英特爾的核心應用端電腦市場何時復蘇仍未可知,其市場份額又在蘋果自研芯片替代下進一步收縮,與此同時該公司還要面對來自英偉達、超威半導體的競爭壓力。總的來看,英特爾接下來的路或許不那麽好走。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