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热门搜寻:

中国恒大是如何跌落神坛的?
原創

日期:2023年7月18日 下午7:45作者:遥远 編輯:Terry

苦熬数年,资不抵债的恒大(03333.HK)依然等不来白衣骑士,债务危机迟迟未能解除。随着最近两年业绩报的出炉,恒大再次回归到大众视野中,同时也站上了风口浪尖。

2021年和2022年,恒大累计巨亏超8100亿,令恒大登上国内所有企业亏损之王的“宝座”。而面对高达2.44万亿的负债、涉资近4000亿的诉讼案件以及遍布全国的停摆项目,更是令恒大如坐针毡、心力交瘁。

随着恒大“放毒”,资本市场的地产板块直接被带崩。7月18日,港股市场的内地房地产板块指数下挫逾3%,远洋集团(03377.HK)、建业地产(00832.HK)等股纷纷大跌。

资不抵债的亏损之王

7月17日盘后,恒大在港交所披露了2021年及2022年两个财政年度的业绩报。业绩报显示,恒大在这两年时间里累计亏损8120.33亿元,其中2021年及2022年分别亏损6862.19亿元和1258.14亿元。

2021年巨亏近7000亿元,让恒大大幅刷新了全国上市企业亏损的新记录。过去有数据可查的中国企业单一财务年度最高亏损记录,为中国华融(02799.HK)在2020年亏损1029亿元,而曾号称2021年亏损之王的快手(01024.HK),其亏损额不到千亿,为780.74亿元。

至于为何亏损如此惨重,根据中国恒大自我剖析,在2021年6862.19亿元的亏损金额中:年内经营性亏损1137.5亿元;撇减发展中物业及持作出售之已完工物业、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4049.5亿元;土地被收回有关的亏损、金融资产减值损失及其他非经营性亏损1802.0亿元,所得税抵免126.8亿元。

在2022年1258.14亿元的亏损项目中,年内经营性亏损、非经营性亏损、所得税开支三项,分别占433.9亿元、693.7亿元、130.5亿元。

收入方面,受房地产市场下行以及自身深陷债务及信誉危机冲击,恒大地产在全国多地的项目资金回笼并不顺利,2021年和2022年的合约销售额分别仅为3729亿元及317亿元,销售回款分别为3876亿元及357.9亿元,收入分别为2500.1亿元和2300.7亿元,均较2020年出现了大幅度下滑。

中国恒大是如何跌落神坛的?

由此反应出,企业市场信用的丧失,是债务违约房企上岸的最大阻碍之一,这也是恒大所依赖的产业链与供应链依然难以实现正常运转、企业运营难以恢复的重要原因,行业变天则只是次要因素。

至于恒大的“家底”,也是不忍直视。于2022年,恒大负债总额高达2.44万亿元,剔除合约负债7210.2亿元后为1.72万亿元,其中:借款6123.9亿元、应付贸易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1万亿元(含应付工程材料款5961.6亿元)、其他负债1017.4亿元。对应的,恒大截至2022年底的总资产为1.84万亿元,总权益为-5990.74亿元。

从负债结构看,恒大目前已经处于资不抵债的境地,即便扣除两年的合约负债(相当于已售未交付房屋的预收账款),剩余的债务总额依然占据资产负债表的大头。另外,剔除合约负债后,恒大2022年的总债务依然令人窒息,已与新疆2022年的GDP相当,并且总负债超过了国内绝大多数的中小银行,名列地产行业第一。

令恒大焦头烂额的是,今年5月末恒大“爆雷中心”恒大地产涉及未能清偿的到期债务和逾期商票累计高达累计超过5200亿元,其中到期债务约2776.88亿元,逾期商票约2454.18亿元。

因此,恒大更新了财务报表只是完成了复牌条件的一部分,但债务违约导致的各类复杂问题,则是恒大复牌最大的拦路虎。

为解决债务危机,已成被执行人的许家印多次表示要切实保护债权人的权益。

此前,恒大谋求回A股重组引入战投,但由于监管等压力而回A失败。同时,恒大在今年3月公布了境外债务的最新重组方案,其在2022年年报中表示预期在2023年7月下旬向相关管辖区法院申请相关协议安排的推进。得益于此,恒大获得香港高等法院的批准,延期进行清盘呈请聆讯,清盘呈请的聆讯进一步押后至2023年7月31日,不过目前距离聆讯日期已近在咫尺。

但境内的问题才是恒大最大的“烂摊子”,境内庞大的债务令恒大无力应对,2022年末境内有息负债逾期金额达到约2084亿元,境内商业承兑汇票逾期金额达到约3263亿元。有些债权人对恒大失去了耐心,与恒大对薄公堂,2022年末恒大涉及3000万以上未决诉讼案件数量高达1519件,涉资高达3953.96亿元。

实际上,恒大境内债务主要还是要回归到保交楼上,很多停工项目都被记在了恒大的债务中,只有能解决保交楼问题,境内债务问题就有很大的改善。但问题在于,市场对恒大已失去了信心:恒大2022年仅317亿元的合约销售额相较于2021年及2020年分别骤降了91.5%及95.6%。而这,正是恒大陷入发展死循环的真正原因。

为何由盛转衰?

恒大在几十年的发展史中,我们见证了其从弱到强,再由盛转衰的历程,其在我国房地产行业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1996年,许家印极具前瞻性地预测到了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前景,成立了恒大实业集团公司。凭借出色的个人能力和人脉资源,许家印将恒大带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上。

1999年,才成立三年的恒大地产便从2000多家广州房企中脱颖而出,成为广州地产行业10强。

2006年左右开始,国内房地产行业进入量价齐升的成长阶段,恒大剑指全国市场,迅速将地产项目布局到了上海、天津、武汉和成都等全国多个主要城市,跻身全国房企20强。此后,恒大在全国不断攻城略地,2016年跻身世界500强,并成为全国销售第一的房企。

在这过程中,恒大对“杠杆”进行了充分利用,其野心也不止局限于地产行业,将目光瞄向了足球、影视、饮用水和健康等多个领域,涉及到体育、文化和医疗,由此恒大在2016年将“恒大地产”的名称更名为“恒大集团”。后来,其野心更是膨胀至更为烧钱的领域——新能源汽车,其于2018年成立了恒大汽车(00708.HK)。

在爆雷前的2020年,是恒大发展史上的巅峰。恒大当年在年报中称:集团已完成从地产向“多元产业+数字科技”转型,逐步分拆集团优质资产上市,构筑以固定空间和移动空间为主体的同心多元产业生态圈。

中国恒大是如何跌落神坛的?

当年,恒大地产项目遍布全国234个城市,拥有达2.31亿平方米土储,合约销售额、营收和净利润分别达7232亿元、5072.5亿元及314亿元,蝉联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0强第一名,顿时风光无限。

然而,高速、多元和高杠杆,却成为了绊倒恒大的罪魁祸首。面对如此庞大的商业帝国以及巨额的债务负担,一旦行业变天导致资金链出现断裂,大厦倾倒也许只是一夜之间的事。

恒大迅速从神坛跌落泥潭,主要有几大原因:

1)高负债跑马圈地留下了沉重的历史包袱。

在爆雷之前,恒大始终将“规模”视为发展主线,通过高杠杆大量收购项目和资产,单是在2015年就全盘接盘了郑裕彤340亿的地产项目、张松桥140亿的地产项目以及刘銮雄120亿的地产项目。

这也导致恒大的债务规模水涨船高,尽管恒大通过出售盛京银行(02066.HK)等途径回血,但也无法填补负债过高的窟窿。我们以负债规模排名前列的万科(02202.HK)和华润置地(01109.HK)与恒大的总负债做对比,下图可以看到,2015年以来,恒大的总负债呈现出激增的态势,不断拉开了与万科和华润置地的距离,形成了如今债务压顶的局面。

中国恒大是如何跌落神坛的?

2)过于看重多元化,盲目跨界导致战线过长,进一步加重了恒大的债务压力。

在国内头部房企中,恒大是在多元化方面走得最远的一家企业之一。多元化发展实质上是企业实现长远健康发展的一个策略,但多元化道路上稍有不慎就容易引火烧身。

恒大建立的多元化道路看上去非常合乎发展逻辑,就如网友指的“住恒大的房、开恒大的车、喝恒大的水、看恒大的足球”听起来一点也不违和。恒大在多元化转型道路上显得财大气粗,但对一些项目进行大规模投资后,不少项目却胎死腹中。

如恒大冰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因无法承受高昂的营销开支和研发费用,最终被恒大“贱卖”。此外,没有造车基因的恒大重资入局新能源汽车市场,后来却因资金问题导致量产时间一拖再拖,半年时间才交付1000辆汽车,目前恒大汽车深陷负债缠身、官司不断的困局中。

在恒大爆雷冲击下,恒大物业(06666.HK)、恒大汽车等恒大系上市公司股价一路下跌,这些公司也逐渐失去融资能力,反而成为恒大一个又一个负担。

3)楼市调控政策及楼市需求下行,这是恒大跌落神坛最直接的因素。

2016年,国家首次提出“房住不炒”的概念;2019年底,央行开始严查违规资金流入楼市;2021年,“三条红线”和“限贷令”落地,房企融资受限,以恒大为代表的高负债高周转的房企深受打击。

另一方面,过去三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国内房地产市场需求疲弱,市场购买力下降,对新房市场造成很大的冲击,这进一步加剧了恒大的经营困难。

小结:没有企业的时代,只有时代的企业,恒大模式也不过是特定历史时期下的产物。当下面临的危机,与恒大在过去的战略方向失误、高杠杆扩规模以及政策和行业变化等因素不无关系。

在恒大疲于应对危机之时,我国房地产市场则正呈现向好的发展态势,今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总体呈现企稳态势,二季度房地产市场逐步回归常态化运行,购房者信心逐步恢复。恒大在此环境中能否战胜艰难险阻,扭转经营颓势,我们将持续关注。

财华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华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content@finet.com.hk,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
财华香港网(https://www.finet.hk/)
财华智库网(https://www.finet.com.cn)

现代电视(http://www.fintv.hk)

相關文章

7月18日
【洞见Web3.0】旅游行业首个AI大模型问世,能带来什么?
7月18日
“股神”也失手?
7月18日
阿联酋亦发布新版电动车政策!哪些中国车企布局了中东市场?
7月18日
中期业绩预告普遍向好,家电股迎业绩和估值的“戴维斯双击”?
7月18日
港股全天低迷!地产股重挫,超200亿市值药师帮涨超10%
7月18日
“减持雷”可排?腾讯却未起飞
7月18日
工信部将发布算力发展新政策!如何掌握投资机遇?
7月18日
算力热潮下的“冷”选择:液冷渐成服务器散热主流方式
7月17日
苹果试水3D打印技术,相关概念股集体大涨!
7月17日
ESG关注度持续提升!投资机遇尽在财华智库ESG主题沙龙

视频

快讯

17:38
瑞安房地产(00272.HK)2024年累计合约物业销售额达150.58亿元
17:27
陈茂波印尼晤东盟秘书长
17:01
方正控股(00418.HK):郭颂及徐澄洁获任执行董事
17:01
达丰设备(02153.HK)第四次发行数字证券商业票据
16:50
禹洲集团(01628.HK)2024年累计销售金额79.5亿元
16:44
江山控股(00295.HK)2024年太阳能发电站发电量约32.04万兆瓦时
16:37
上海:适度超前布局氢基能源
16:28
上海:1月1日起新开工集中式陆上风电按不低于装机容量20%、额定充放电时长不低于4小时配置新型储能
16:27
上海印发《上海市新型储能示范引领创新发展工作方案(2025—2030年)》
16:22
日联科技:公司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可应用于新能源电池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