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A股三大指數集體收跌,滬指跌0.07%,深成指跌0.70%,創業板跌0.74%,科創50指數跌1.40%。兩市超1400只個股上漲。滬深兩市今日成交額7065億元。北向資金全天淨賣出97.73億元,其中滬股通淨賣出33.3億元,深股通淨賣出64.43億元。
醫藥商業板塊漲幅居前,其中華人健康(301408.SZ)漲20%,藥易購(300937.SZ)漲10.68%,開開實業(600272.SH)漲10%,中藥板塊亦走強,華森制藥(002907.SZ)、大理藥業(603963.SH)漲10%。
國金證券同樣表示,不管是從基本面業績面,還是政策面看,醫藥醫療板塊的不利因素都已經預期和反映得非常充分。疫情波動對經營和業績的幹擾,以及集採控費政策的過度憂慮,都有望逐步出清,而反腐行動帶來的正本清源、規範行業效應,也將在中長期為上市公司帶來廣闊的成長空間。
供銷社板塊表現活躍,天禾股份(002999.SZ)、天鵝股份(603029.SH)漲10%,消息面上,昨日商務部等9部門印發了《縣域商業三年行動計劃(2023年-2025年)》。有分析指出,供銷系統長期作為「三農」工作的重要力量,既擁有龐大的資源網絡也沉澱了深厚的經驗,將在未來承擔更多職責,尤其是在強化農業生產支持、補充農產品流通短板、協調金融機構擴大農業支持等方面有望施展身手。
目前,供銷系統已經形成相對完備的大宗農產品流通體系,未來可以傾斜更多資源用於建設小農產品的購銷體系、升級冷鏈配套設施、打造基層數字化系統等。
證券、銀行板塊表現不俗,華林證券(002945.SZ)、首創證券(601136.SH)漲10%,民生銀行(600016.SH)漲2.84%,機構表示,當前券商PB估值為1.36倍,仍處於低位,具備一定修復空間。自7月2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以來一系列連貫的相關政策的持續推出有效提振了市場信心。中長期來看,本輪券商板塊具備政策、估值的雙重驅動要素,看好後續投資端、交易端、融資端相關舉措的逐步落地再次利好券商板塊。
跌幅榜上,半導體板塊人氣低迷,明微電子(688699.SH)跌超12%,韋爾股份(603501.SH)跌7.84%,光伏概念股走弱,晶科能源(688223.SH)跌近12%。此外,酒店餐飲、景點旅遊、傳媒等板塊亦走弱,桂林旅遊(000978.SZ)、昆侖萬維(300418.SZ)均下挫。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