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已久的蔚来手机终于现身。9月21日,蔚来举行NIO IN 2023科技创新日,创始人李斌向外界正式发布这款旗舰智能手机NIO Phone。
与此同时,港股的蔚来(09866.HK)股价却冲高回落,微涨1.01%,收报69.8港元/股,公司市值1241亿港元,公司股价颇为低调,资本市场对此反映冷淡。
“卖车的”跨界造手机,有何玄机?
外界一直比较好奇,蔚来作为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为何决定跨界已经饱和的智能手机市场?这看起来有点“不务正业”,甚至有网友直言不讳地表示:咱先把新能源汽车搞明白了再说吧!
对此,李斌表示,做手机肯定不是为了靠这项业务赚钱,我们要做一款与蔚来汽车无缝连接的手机,这是我们用户的需求。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销售火热,手机和汽车之间的交互也越来越频繁,然而,目前传统手机品牌的兼容性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车主,有些手机连接不上车辆的系统,导致无法实现数据同步和信息交互,有些手机功能不完善,无法实现智能控制。这些问题给用户带来了诸多不便。
这也是为什么不少汽车厂家均跨界手机市场。近日瑞典电动汽车品牌极星CEO托马斯・英格拉特透露,计划在今年年底交付旗下首款纯电高性能SUV极星4时,推出一款品牌同名智能手机。还有吉利收购魅族,华为跟问界打通了鸿蒙系统,手机与汽车的连接程度正不断加深。
有业内人士称,未来的汽车本质上也是大号的智能手机,或者是带4个轮子的智能机器人,产品之间的边界正逐步消融。
说回NIO Phone,该款手机的硬件配置与市面上的旗舰手机基本无异,定位比较高端。值得一提的是,该手机全球首创了“车控键”,实现了30项功能一键直达,包括:启动车辆、车辆召唤、遥控泊车、守卫模式、车辆状态查询、后备箱控制等。其目标用户正是已经拥有或者打算购买蔚来汽车的人群,以更好的管理自己的爱车。
此外,蔚来拥有丰富的NIO Life生态,该款手机有望能够更方便地管理和控制他们的汽车,享受蔚来汽车提供的各种增值服务。这包括预约充电、换电、维修等服务,以及在路上享受到蔚来之家提供的各种便利设施。
如果未来无人驾驶时代到来,手机和汽车更能深度融合,相得益彰,共同打造生态闭环,进一步增强蔚来品牌的忠诚度和市场份额。
在发布会上,有观众大喊“遥遥领先”的网络梗,李斌笑着回应说:“不是遥遥领先,但很好用。”
不过也有人质疑道,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规律是规模为王,不追求市场份额恐怕难以生存。空调龙头格力当年亦跨界手机,后面也不了了之,今天市面上也鲜见格力手机的影子。
况且,NIO Phone的定价颇高,12GB+512GB版本售价6499元,12GB+1TB版本售价6899元,EPedition 16GB+1TB版本售价7499元。这一价格与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旗舰手机相当,且高于一些国产品牌,想要让iPhone、华为的用户成为NIO Phone用户,其难度可想而知。
李斌自己也承认这一点,他曾表示:“蔚来手机能卖个几十万台,用户有一半买就很开心了。”然而,如果销量维持在几十万台,蔚来的手机业务可能会蒙受巨大亏损,是否划算?这不由的让用户为蔚来手机捏把汗。
亏损压力大,公司募资心切
更严峻的问题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趋于白热化,蔚来疲于奔命,在此时进军手机业务,恐怕让其本就疲软的业绩雪上加霜。
2023年第二季度,蔚来汽车几乎交出了近两年来最差的一份业绩。第二季度,蔚来净亏损为60.56亿元,同比增亏119.6%,环比增亏27.8%。
今年上半年,蔚来的净亏损高达107.95亿元,亏损已超去年同期,考虑到其上半年累计交付5.46万辆车,相当于卖一辆车亏损约20万元。相较于老对手理想汽车(02015.HK)已经连续三个季度扭亏为盈,蔚来可谓在亏损道路上越滑越远。
公司的整体毛利率一直处于下滑态势,今年第二季度已掉至1%,同比下滑12个百分点。这或许是由于6月份蔚来被迫加入价格战,旗下全系车型起售价下调3万元,虽一定程度上提振了蔚来的销量,但单车利润也遭到侵蚀。
在造血能力堪忧的背景下,蔚来对资金相当“饥渴”。相关的融资工作也紧锣密鼓的推进。7月份,公司刚接受中东“土豪”阿布扎比7.385亿美元战略投资。9月19日,蔚来继续发布公告称,拟发行10亿美元可转债进行筹资。如此急切的融资,公司手头之紧可见一斑。
资本市场对此解读却充满悲观,9月20日,蔚来港股股价重挫接近12%,投资者纷纷选择“用脚投票”。
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市场担忧蔚来的现金流的紧张或将持续,伴随着不断扩张的换电站等固定开支增加,叠加布局手机新产品,烧钱的局面难有根本性的变化,“战略性亏损”将成为常态。
结语——
要在强敌环伺的手机市场立足并不容易,仅仅将手机当做一种豪华的车钥匙可能并不奏效,更重要的是打造生态闭环,这也是李斌想要下的大棋。
目前来看,造车新势力中只有蔚来发布手机,其他造车新势力暂未跟进,深陷亏损泥潭的蔚来能否通过手机杀出重围,改变自身的被动局面,投资者且拭目以待。
财华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华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content@finet.com.hk,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
财华香港网(https://www.finet.hk/)
财华智库网(https://www.finet.com.cn)
现代电视(http://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