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5日下午,華為的秋季全場景新品發佈會正式開始。
而在當日早盤,概念股捷榮技術(002855.SZ)在盤中破板後迅速反攻直接再度封死漲停板,順利實現4連板。而自8月29日至今,在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里,該股已經累計飙漲326.9%。
眾所周知,這段時間的A股市場整體表現相當萎靡,捷榮科技股價的持續逆勢走強放在近期市場中那真的是「遙遙領先」,也顯得格格不入。
由於捷榮科技缺乏基本面支持,不少投資者表示看不懂,亦擔心會演變成另一場「割韭菜」或「擊鼓傳花」的資本戲碼。
誰在炒作捷榮技術?
從消息面來看,8月29日,華為Mate 60 Pro在未開發佈會的情況下突然上市,迅速引起轟動,並引發了一波搶購熱潮。
相應的,A股市場也因此掀起了一波華為概念炒作熱潮。
據悉,捷榮技術在精密模具和精密結構件領域具有豐富的行業經驗,目前已是多家全球知名品牌廠商的主要供應商,並已成為三星,華為,TCL等公司的核心供應商。
身為華為概念股,捷榮技術也得到了資金青睐,8月29日穩穩收獲8個點的漲幅,且接近放出倍量。
而後,走著走著,捷榮技術就成了華為概念「領漲」龍頭。
從資金面來看,在上漲過程中,該股的單日成交額從最開始的千萬元級别逐漸放大至億元級别,隨後一路攀升至十億元級别。
隨著股價的持續飙升已經成交量的逐級放大,此時的捷榮技術已不僅僅是華為概念龍頭這麽簡單,其實已經成了資金合力打造的全市場標桿,早已「化妖」,近期的漲幅已經遙遙領先於劍橋科技(603083.SH)、恒為科技(603496.SH)等其他華為概念股。
9月22日的龍虎榜顯示,買入及賣出前五席位中既有機構專用,也有東財拉薩東環路第二營業部等席位。
可見,在這波大行情里面,既有遊資的貢獻,也有機構資金及散戶的功勞。對於一些資金來說,畢竟前段時間市場相當不景氣,在明星龍頭上抱團「混飯吃」會簡單一點。
股價飙漲有沒有底氣?
不過,雖然漲得多,但從業績上來看,捷榮技術未必當得起「市場標桿」這個名頭。
數據顯示,該公司近些年的營收整體處於增長之中,不過增速並不算快。在利潤端,其歸母淨利潤規模很小,且在2021年、2022年連續出現虧損。
2023年上半年,該公司的營收同比下降31.53%至9.47億元,而其歸母淨利潤則虧損了0.47億元。
捷榮技術稱,2023年上半年業績下滑是因為受宏觀經濟及消費電子行業整體需求持續疲軟影響,以智能手機為主的終端產品市場需求訂單量和出貨量下降。
結合業績來看,就算華為Mate 60 Pro大賣,預期會帶來業績上的提升,但基本面的變化只怕也跟不上股價的上漲幅度。
綜合而言,捷榮技術股價大漲主要還是資金抱團炒作的結果。
而因為股價飙漲,該公司還兩度收到深交所的監管函。
其中,第一封為9月8日發出的問詢函,捷榮技術沒有按期回復。9月14日,深交所再度發出關注函,而捷榮技術於9月19日作出回復。
在回復中,捷榮技術稱,近期公司基本面未發生重大變化,不存在主動迎合市場熱點炒作公司股價的情形,同時提醒投資者注意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在回復中,捷榮技術還披露稱,公司控股股東捷榮科技集團有限公司29.9%的股權轉讓按期進行中。
而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其控股股東的持股比例為51.13%。也就是說,該公司控股股東想要轉讓將近6成的持股。
控股股東大比例轉讓所持有的股份其實是一個比較負面的消息,值得投資者重點關注。
結語
總的來看,在華為Mate 60 Pro上市銷售的消息以及市場環境不佳的大背景下,捷榮技術成為各路資金合力打造的市場標桿,然而該公司的業績表現並不好,目前的股價已明顯脫離了基本面。
華為概念股後續能不能續上「火力」,也需要看看9月25日華為秋季全場景新品發佈會有沒有什麽超預期的地方。
而捷榮技術已經漲得太多,資金也有動力趁此機會兌現收益,因此一旦風聲不對,該股或將面臨暴力砸盤的風險。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近期港股及A股市場「妖股」頻發,投資者應謹慎對待,切莫追高。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