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港股市场的表现萎靡。在美国强力加息等因素的影响下,2023年的港股市场依然未见好转,恒指年初至今(10月4日收盘)累跌13.07%,多股股价遭遇腰斩。
流动性隐忧叠加大盘环境不佳,2023年港股IPO市场也遭遇了“缩水”,新股上市后的表现亦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分化。
不过,随着外部不利因素逐渐显现出边际改善迹象,当下的新股市场或蕴藏着重大投资机遇。
新股数量、融资规模双双下滑,上市后的表现出现分化
所谓的新股市场遭遇“缩水”,指的是新股数量、融资规模双双遭遇下滑。
据统计,2020年,港股IPO的数量达到146个,融资规模约3975亿港元,创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不过,自那之后,新股市场便走上了“下坡路”。
2021年,港股市场迎来了97只新股上市,融资规模约3264亿港元;2022年,港股IPO数量90个,融资规模1046亿港元;而自2023年年初至今(截至10月4日),港股市场上市新股仅44只,融资规模约为246亿港元。
在今年9月份,德勤中国华南区主管合伙人欧振兴曾表示,该行将今年香港新股(IPO)集资宗数由6月时预测的100宗,削减至70宗。全年集资额方面,欧振兴估计,今年香港IPO难以达到1800亿港元的预测或仅为500亿港元,或为11年以来最低。
对比来看,2023年港股IPO市场的融资规模大幅跑输A股及美股的IPO市场,表现相当惨淡。
值得一提的是,在港股市场走势不佳的大背景下,大部分新股上市后难以“独善其身”,仅有少数新股能逆势上涨。
数据显示(截至10月4日收盘),在今年上市的44只新股中,有27只遭遇了下跌,其中跌幅超过30%的有15只;与此同时,44只新股中,有17只处于上涨状态,涨超30%的有7只,其中4只新股录得翻倍上涨,包括力盟科技上涨667.14%,正味集团上涨225%,升能集团上涨188.13%,药师帮(09885.HK)上涨127%。
总的来看,2023年港股市场新股的表现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分化,下跌的占了多数,而且伴随着股价的下跌,这些新股遭遇了破发。
不过,破发并不是港股市场新股所独有的现象,实际上2023年的美股及A股市场也有很多新股遭遇破发。
据悉,软银旗下的Arm(ARM.US)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知识产权(IP)提供商,包括苹果iPhone以及安卓机在内,全球95%的智能手机都采用了Arm架构。
该公司的上市是今年到目前为止全球规模最大的IPO,备受关注。
但即使多重光环加身,该股仍旧没能抗住近期美股走弱的大趋势,上市后的表现也比较疲软,已经来到了破发的边缘。
有利因素正逐渐显现,港股市场前景获机构看好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年初至今,港股整体表现不佳,但一些不利因素有望得到改善,而有利因素正逐渐显现。
在加息方面,在此前美国持续、强力加息下,港股市场慢慢出现了流动性问题。但在如今的高利率环境下,美国还能加多少次息,高利率能维持多久存在疑问。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或许不会很快进入降息通道,但再往上疯狂加息的空间应该已经不是很大了,外资持续流出的压力有望逐渐迎来缓解,流动性有望迎来边际改善。
另一方面,美股市场近期遭遇了持续下跌,道指、纳指等核心指数均处于下跌通道之中,有一点点见顶的意思。这或许也会导致一部分资金流出美股,转向港股市场。
与此同时,中国香港政府也已经注意到了流动性问题,正积极推出相应措施进行改善。
从数据上来看,6月中旬以来,港股市场多只新股迎来上涨,较之上半年要好不少。
而且不少香港上市公司也在积极自救,频繁进行回购。恒生指数公司预测,2023年港股回购金额可能达到929亿港元,是前5年年度平均水平的3.9倍。
这些积极回购的公司中不乏腾讯控股(00700.HK)、汇丰控股(00005.HK)、友邦保险、蒙牛乳业(02319.HK)等明星企业。
在回购之外,也有许多公司获得了产业资本、股东及投资机构的增持。
其实,上市公司频频被回购、增持也说明资金认为当下这些公司的价值处于被低估的状态。
一些机构也在唱多港股市场。例如,天风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当前港股估值处于相对底部水平,边际层面南向资金明显流入。8月国内通胀及进出口数据已现边际改善迹象,楼市新政有望推动宏观经济预期改善。
该机构仍然看好港股市场估值由当期低位逐步向上修复。中期来看,随港股科网公司AI大模型发展逐步兑现增量价值,有望持续吸引资金增配。
站在当下节点,哪些新股更值得关注?
在市场整体下跌的环境下,今年的新股有一些或被“错杀”,一旦后续市场回暖,新股市场或将迎来上涨良机,这里面蕴含着投资机遇。
对比来看,今年上市的新股中有多家知名企业,已经拥有了不俗的营收规模,例如药师帮、途虎-W、百果园集团2022年的营收都超过了百亿级别,这表明这些公司在各自领域中具有不错的行业地位。
而在利润端,珍酒李渡(06979.HK)、艾迪康控股、百果园集团等多家新股已在2022年实现了盈利。其中,珍酒李渡还是知名的酱香型白酒品牌,算得上是港股市场非常稀缺的标的。
综合而言,这些在营收、利润端表现突出的新股或许更值得关注。后续,伴随着港股市场的回暖,基本面更优异的企业有望获得更多资金的青睐。
财华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华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content@finet.com.hk,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
财华香港网(https://www.finet.hk/)
财华智库网(https://www.finet.com.cn)
现代电视(http://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