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熱門搜尋:

又一家公司私有化退市,2023年港股退市公司增至47家

日期:2023年11月15日 下午1:41作者:活報告 編輯:effie

文章來源:活報告公眾號

2023年11月10日,茂宸集團公告,公司股份於聯交所的上市地位將於二零二三年十一月十三日(星期一)下午四時正後撤銷。Liberty High Capital Limited為要約人。

又一家公司私有化退市,2023年港股退市公司增至47家
來源:LiveReport大數據

據LiveReport大數據,自年初截至2023年11月14日,香港市場共計47家公司退市,其中37家被取消上市地位,8家私有化,2家自願撤回上市地位。截至最新統計日,對比上一年同期56家,今年同比下滑16.1%,其中被取消上市地位及私有化的公司分别下降11.9%及33.3%,自願撤回上市地位則持平。   

又一家公司私有化退市,2023年港股退市公司增至47家
來源:LiveReport大數據

從退市的月份分佈來看,2023年退市高峰主要在2、5、8、10月份,其中10月份有六家被集體同日摘牌,分别為:中國數碼信息、高銀金融、中國創意數碼、天山發展控股、海升果汁、新海能源。此外,2月及5月份亦有多家公司被集體摘牌。同比2022年,今年退市集中月份大致相同,僅6月份為退市空窗期,以及2月份創單月退市高峰。

又一家公司私有化退市,2023年港股退市公司增至47家
來源:LiveReport大數據

從市值方面,今年退市市值最高的公司為伊泰煤炭,截至最終摘牌日,其市值約566.197億港元,與之市值較為相近的是達利食品,其退市市值約為511.791億港元;伊泰煤炭為自願撤回港股上市地位,B股依舊維持流通,而達利食品則為私有化。

又一家公司私有化退市,2023年港股退市公司增至47家
來源:LiveReport大數據

市值規模分佈上,1億市值以下的公司16家,佔比34.04%;1-10億市值區間的16家,佔比34.04%;10-50億市值區間的9家,佔比19.15%;50-100億市值區間的3家,佔比6.38%;100億市值以上的3家,6.38%。

由圖表不難看出,退市的公司市值集中在小市值區間,且大多屬於被取消上市地位,僅個别較大市值的公司被取消上市地位,如中國忠旺,其摘牌日市值約為91.55億港元。該公司被取消上市地位是因其自2021 年 8 月 30 日起已暫停買賣,根據《上市規則》第 6.01A(1)條,若公司未能於2023年2月28日或之前復牌,聯交所可將該公司除牌。

又一家公司私有化退市,2023年港股退市公司增至47家
   來源:LiveReport大數據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

相關文章

11月15日
「氫風」已至 | 政策加碼產業發展迎提速,這些領域或最先受益
11月15日
一圖解碼:新秀麗2023年三季報 把握市場復蘇機遇 業績增長強勁
11月14日
資金蜂擁出逃!康寧傑瑞制藥放量大跌23%,為什麽?
11月14日
遭多家投行下調目標價,特步(01368.HK)股價應聲下挫逾16%
11月14日
【解讀】資管巨頭貝萊德的持倉有何啓示?
11月14日
橋水減持中概股?也不儘然
11月14日
楊德龍:只有好企業才能實現復利效應
11月14日
淨利暴降90%,陸金所為何9.33億接盤平安壹賬通銀行?
11月14日
港股三大指數齊跌!内房股普漲,體育用品股重挫
11月14日
譚仔國際24財年中報成績欠佳,品牌多元化及出海尋增量

視頻

快訊

17:33
巨騰國際(03336.HK)附屬擬1.45億元人民幣出售中山市地塊及建築物
17:20
兆科眼科-B:擬就泰国商业化NVK002、BRIMOCHOL™PF及六款青光眼藥物訂立分銷協議
17:13
百奧家庭互動(02100.HK)首季活躍賬戶同比上升10.2%
17:06
遠洋集團(03377.HK)3月協議銷售額約24億元
16:49
天譽置業(00059.HK)清盤呈請已撤回
16:47
中國建材(03323.HK)料首季股東應佔虧損同比收窄至5.2億元
16:40
洪九果品:董事長及相關董事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16:28
農發種業:正與國内優勢科研單位聯合開展轉基因大豆品種研發
16:23
國軒高科:已成功研發出車規級全固態成品電芯「金石電池」
16:14
中國與越南簽署產供鏈合作諒解備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