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热门搜寻:

新低的李宁
原創

日期:2023年12月5日 下午6:57作者:遥远 編輯:effie

自2021年“新疆棉”事件引发广泛关注以来,体育股曾一度风光无限。然而,近期销售端出现罕见减速,股价下行,标志着这些公司的风光日子已经结束。

在众多品牌中,李宁(02331.HK)作为“国潮”的领军者,遭受了最为严峻的挑战。由于零售流水表现不佳,该品牌遭受了多家投行的评级下调和目标价调整,导致股价至今跌跌不休。

新低的李宁

数据显示,自年初至今,李宁股价累计大跌近70%,超过特步(01368.HK)和安踏(02020.HK)分别为49.3%和25.57%的跌幅,股价创下2020年4月初以来新低。现在,李宁的总市值只剩下557.88亿港元,跟巅峰时期超过2800亿港元的市值比起来,简直是天差地远。

然而,由于李宁羸弱的股价表现,重要股东们逐渐失去了信心,导致减持行为不断发生。

港交所数据显示,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 Private Limited)于11月22日减持李宁338.35万股,价值约7878.62万港元。减持后,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持有李宁股份的比例由5.04%降至4.91%。

从优等生变成落榜生

李宁的发展历程跌宕起伏,也成为我国体育运动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我国2001年申奥成功以及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促使国人运动意识和运动普及度提高,李宁借机强势崛起,成为运动行业当之无愧的老大。

但2008年之后,包括李宁和安踏等在内的品牌逐渐暴露出业务模式(依赖批发模式)的缺陷,从而引发了库存危机。这也成为李宁没落的开始,在高库存下,李宁不得不大幅砍掉门店,导致元气大伤,2011年和2012年的市占率分别被阿迪达斯和安踏赶超。

清理库存并进行DTC转型后,国内体育品牌走出了行业危机。从2016年至今,安踏多品牌策略持续发力,走向了世界级多品牌集团,持续拉开了与李宁的距离。李宁则明确了“单品牌、多品类、多渠道”的基本策略,经营业绩也整体逐步向好,但仍多年位列在国产品牌老二的位置,今年上半年收入不到安踏的50%。

2018年开始,李宁逐步找回自信,推出的“中国李宁”系列备受市场欢迎,确立了其“国潮”开创者和引领者的地位。在“国潮”和“新疆棉”事件共同助推下,李宁经营业绩持续增长,运营数据表现亮眼。

在2020年至2022年期间,李宁公司的收入从144.57亿元大幅增长至258.03亿元,净利润也从16.98亿元增长至40.64亿元。这些数据反映出尽管面临疫情的严峻挑战,李宁公司仍然展现出强劲的成长性,表现出优异的经营业绩。

然而,自2023年开始,李宁的“复兴”之路再次面临严峻挑战。外部因素如“国潮”降温、消费放缓等对李宁造成了巨大冲击,导致其零售流水出现了失速现象,并呈现出明显的掉队趋势。

新低的李宁

最新的运营数据显示,李宁在今年三季度销售点(不含李宁YOUNG)零售流水仅取得中单位数增长,不及市场预期,也远低于二季度10%-20%中段增长;同店销售方面,三季度更是录得中单位数下降,为2022年三季度以来第三次下降。

同行们三季度的运营数据则优于李宁,在三季度,安踏零售流水同比高单位数增长,特步主品牌取得高双位数同比增长,361度(01361.HK)主品牌录得约15%的正增长。

今年来,我国面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消费市场复苏不及预期,令体育品牌企业的增长受到影响。在此背景下,李宁最近的双十一战绩也并不理想,其于双11电商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录单位数成长,增幅依然不大,而折扣则较去年同期持平,反映出消费端较为疲弱。

以上数据均表明,李宁的货已越来越难卖了,前几年靠“国潮”之风而实现飞奔的势头已不复存在。基于此,李宁下调了全年销售指引,将2023年的销售增长指引从13%至17%左右,下调至按年单位数增长,这也令市场感到沮丧,二级市场的资金纷纷出逃。

而在今年上半年,李宁就出现增收不增利现象,为四大体育品牌上市企业中唯一录得利润下滑的企业。今年上半年,李宁收入同比增长13%至140.19亿元,股东应占溢利为21.21亿元,同比下降3.1%。

高端之路遇荆棘

同样是体育行业的头部企业,为何李宁还没坐稳高增长的座位就掉队了?

这主要与李宁的定位有关,尤其是高举“国潮”大旗走高端化路线后,也正是验证李宁产品力和品牌力的时候。

与安踏“单聚焦、多品牌、全渠道”的发展战略不同,李宁的发展战略是“单品牌、多品类、多渠道”,即主要靠“李宁”这个大单品支撑,这与耐克类似。但相较于耐克,“李宁”的品牌力还相对薄弱,也不及“安踏”这个单品。

靠单品打天下,李宁走向了高端之路,不断扩大时尚、专业的运动品牌占比,“中国李宁”系列就是李宁走时尚路线的代表。近些年,专业、时尚产品在消费升级趋势下成为一片新蓝海,特别是在“国潮”大势和“新疆棉”事件进一步推动下,李宁和安踏等品牌成功吃到了市场的红利。

对于李宁掉队的外部因素,除了消费市场疲弱外,与“国潮”降温和“新疆棉”事件影响基本消退有莫大关系。今年以来,市场上已很少有“国潮”的消费观念,似乎出现了审美疲劳现象,李宁在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中期报中已未有提及“国潮”二字。作为“国潮”风的鼻祖和当中最大的受益者之一,该消费趋势出现变化对李宁来说影响自然也是最大的。

在2021年“新疆棉”事件中,阿迪和耐克(NKE.US)在中国市场遭重创,如今则恢复了正常运营,正试图夺回在中国流失的市场份额。今年三季度,阿迪在大中华区的营收同比增长6%至8.7亿欧元;若剔除Yeezy的影响,则实现同比增长10%,高于全球平均增速。耐克2024财年第一季度(截至2023年8月31日止3个月)在大中华区的营收为17.35亿美元,在汇率不变基础上同比增长12%,实现连续两季度双位数增长。

耐克、阿迪本定位中高端,价格偏高,在中国市场恢复增长意味着李宁对中高端市场的攻克并不顺利。

内部因素,则是李宁在过度消费“国潮”后,“高端”的售价与其品牌力已越来越不匹配,导致消费者的消费热度下降。

李宁在高端化之路上走得相当激进,两步走对如今的业绩变脸呈正相关。第一步,持续加大营销力度配合高端化,今年上半年,李宁销售及经销开支为39.48亿元,同比增加16.7%,高于收入增幅,同时占总收入比重达28.2%的高水平。

第二步,伴随着产品力的提升,李宁持续对一些专业和时尚的产品进行提价。但国潮能给品牌带来溢价,不代表就可成为高端定位的立足点。由于单价较高,在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消费者被越来越高的品牌定价劝退,进而影响到了李宁销售端的表现。

这也暴露出一个问题,即李宁真正的品牌力能否支撑其高定价?从今年以来同店销售表现来看,李宁的这种支撑力是有限的。有一位消费者在社交网站吐槽李宁高价时称,“李宁不能吃国潮红利,就认定自己是高端,能去欧美卖出高价,打到耐克阿迪的老巢,这才能证明自己是高端。”

里昂在研报中更是直接了当地表示,就李宁营收增长而言,平均售价将不再是驱动因素,而销量仍将是关键。

毛利率下降,是李宁高价路线受阻的最直接表现。

新低的李宁

2021年是李宁搭上“国潮”快车的一年,当年毛利率同比大幅提升3.9个百分点至53%,源于新品流水占比提升所带动。但到了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李宁的毛利率被打回几年前,其中2023年上半年毛利率同比下滑1.2个百分点至48.8%。

李宁在2023年半年报中表示,毛利率下降主要是集团为促进消费,增加了在线渠道和零售终端的折扣力度。

左手提价,右手折扣,不难看出,李宁的产品动销并不太理想,产品溢价难言再实现快速增长。李宁的消费群体聚焦在年轻人身上,消费者主力是15-30岁,年龄段比安踏更年轻,而这些人也是购买力被冲击的最大群体,李宁用折扣来吸引消费者也没能取得好成效,运营端在近几个季度明显不及安踏和特步等同行。

小结:

在这条群雄逐鹿的体育鞋服市场中,李宁发展起起落落,也曾凭借“国潮”之风成为国货同行里真正实现品牌溢价的企业。

现如今,“国潮”风口逐渐平息,消费市场日趋谨慎,这亦暴露了李宁品牌影响力的深层次问题。此次遭遇挫折,李宁又该如何寻找突破口并重新崛起?

财华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华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content@finet.com.hk,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
财华香港网(https://www.finet.hk/)
财华智库网(https://www.finet.com.cn)

现代电视(http://www.fintv.hk)

相關文章

12月5日
存量市场厮杀!游戏市场还剩哪些机会?
12月5日
被打回原形的康希诺,如何翻身?
12月5日
港股三大指数继续走弱!恒科指数跌超2%,医药股重挫
12月5日
【IPO解码】第二家AI制药公司赴港上市 晶泰科技“钱”景可期?
12月5日
一图解码:出门问问二次递表港交所 冲击”AIGC第一股” 毛利率持续提升
12月4日
11月新势力销量放榜!理想提前完成目标,AITO问界凶猛
12月4日
【IPO前哨】优必选敲开港交所大门:光明的前景,艰难的征途
12月4日
一将功成万骨枯,减肥药的资本逻辑
12月4日
港股三大指数高开低走!CRO概念大跌,黄金股逆市走强
12月4日
一图解码:拨康视云冲刺港交所,聚焦眼科赛道,尚未实现商业化

视频

快讯

17:23
外汇局:截至2024年3月末中国全口径(含本外币)外债余额178270亿元人民币
17:14
余伟文:与内地金融管理部门积极探索进一步扩大以在岸债券作为离岸市场抵押品适用范围
17:12
外汇局:一季度来华证券投资净流入322亿美元 为近3年来季度较高水平
17:04
央行:着力推动已出台金融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17:03
国家外汇局:2024年一季度中国经常账户顺差392亿美元
16:56
香港金管局:5月份港元货币供应量M2及M3同比均上升1.5%
16:54
香港金管局:5月份新申请贷款个案按月减少16.1%
16:45
香港5月底外汇基金总资产为39791亿港元
16:27
舒泰神:注射用STSP-0601获得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定
16:26
两部门:延续实施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