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业迎政策利好!
12月13日,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全面推进船舶经纪、船舶管理、船舶代理、客货运代理、助导航服务等航运服务业务转型升级。加强航运贸易数字化平台应用推广,强化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进一步提升航运贸易便利化水平。
现如今,数字化已成为全球航运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便是航运贸易数字化转型的有力工具,针对航运贸易业务场景复杂、链条长、货值高等特点,其可以提升航运贸易运作的安全和效率,这对航运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受消息刺激,12月14日,港股部分航运股明显拉涨。截至收盘,亚洲能源物流(00351.HK)大涨逾9%,海丰国际(01308.HK)、太平洋航运(02343.HK)涨超3%、青岛港(06198.HK)、中远海控(01919.HK)等股纷纷跟涨。
航运业加速转型
众所周知,航运业是一个周期性行业,过去两年,在地缘政治动荡、疫情反复、船舶周转率下降等因素影响下,航运业历经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站在当前时点,尽管全球航运形势依旧不容乐观,但船企积极面对改革,不断夯实基础、破浪前行,成为整个行业中的一抹亮色。
据悉,全球航运商业网络(GSBN)是一家在中国香港注册成立的独立非盈利技术联盟,由中远海控子公司中远海运集运联合8家全球知名航运业企业组建,旨在促进全球航运和贸易的数字化转型。
正式营运至今,GSBN已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它让国际航运的各个参与方,通过区块链网络来流转电子提单,确保了提单内容和流转的真实性,大幅简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协作效率。基于电子提单的“无纸化放货”,让海运单证的办理时间从几天缩短到几小时。
除此外,中远海科作为全国第一大海运集团旗下数字化服务商,其航运数字化产品“船视宝”是上海数据交易所首批挂牌产品。
今年4月份,中远海科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船视宝平台已研发出一系列大数据产品,总体分三个方向,第一是面向船舶和船队管理服务;第二是面向全球供应链的服务;第三是航运大数据分析服务,通过航运大数据分析可以生成各类航运运营相关指标。
显然,航运业已处在转型的关键窗口期,数字化是重要突破口之一,为后续发展注入新活力,可持续释放经营韧性。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海运费提涨或将助力航运业日子回暖。
受巴以冲突等地缘政治关系影响刺激,地中海1月在亚欧航线宣涨运价至1650美元/TEU和3000美元/FEU;叠加12月上旬货量环比11月明显上行,本轮涨价支撑更强。
此外,赫伯罗特首席执行官Rolf Habben Jansen本周亦直言,为了覆盖船公司的更高运营成本和航运业新的碳排放费用,2024年海运费将需要上涨25%。
船舶制造周期上行
在航运业加速转型同时,我国船舶制造也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今年1月至10月,中国船舶工业新承接船舶订单量610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3.3%,占全球新船市场份额达67%;完工交付345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占全球市场份额达49.7%;手持订单1338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8.1%,占全球市场份额达54.4%。
不难看出,中国三大造船指标均实现全面增长,这也使得我国在国际上的市场份额继续领先。
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理事长邢文华表示,造船行业逐渐向亚洲转移,亚洲向中国转移,这是一种趋势。今年我们主要的造船企业接单已经接到了2027年,甚至2028年,有很多的新能源船舶建造企业陆续地接到订单。
企业方面,中国船舶于12月上旬才披露,其全资子公司外高桥造船与控股子公司广船国际当日在国际海事会展现场分别与Seaspan Corporation及韩新海运公司签订了多艘10800车LNG双燃料汽车运输船(PCTC)新造船合同,合同总金额约14.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4亿元。
当然,除中国船舶外,从去年开始,包括江南造船、大连造船、招商工业以及扬子江船业在内的四家船厂在获得GTT许可后均陆续开始承接了大型LNG船订单,在庞大“订单潮”驱动下,船舶制造将很快迎来景气周期。
国金证券指出,船舶行业大周期复苏,扩张需求+替换需求+环保需求推动新造船周期上行。前10月造船三大指标同比全面增长,且新造船价格持续上行。全球造船格局集中,中国船企份额进一步提升。
浙商证券研报指出,目前船舶行业随箱船新增+油船新增、置换需求持续高增长,周期目前已经底部反弹,处于景气上升期;后续干散船作为存量最大的一种主力船型,BDI指数上涨或带来新增及置换需求加速。考虑到指数受全球宏观经济等多因素影响,明年指数上涨存在不确定性,判断后续船舶新增订单增速可能放缓;但由于供给收缩、扩产困难,供需紧张或驱动船价持续创新高,周期长期有望震荡向上,高景气度持续,多家公司业绩弹性大。建议关注:中国船舶、中船防务等。
财华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华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content@finet.com.hk,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
财华香港网(https://www.finet.hk/)
财华智库网(https://www.finet.com.cn)
现代电视(http://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