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浪潮以及三年疫情冲击下,我国的数字医疗市场迎来一波发展机遇,头部互联网医疗企业得以扩容。
近日,有两家互联网医疗企业在港交所更新了招股书。其中,国内最大的挂号平台健康160于12月15日再度更新了招股书,中国最大的处方药线下线上医疗交付平台圆心科技也于12月18日更新了招股书。
健康160其实对资本市场并不陌生,其前身“深圳宁达”于2015年在新三板挂牌上市,2018年退市后通过收并购及业务重组等方式开始筹备重新上市。
挂号平台市场一哥
对医疗行业多个角色进行连接及产业链重构,是互联网医疗平台价值所在,即围绕着医疗机构、医生和患者角色提高运营效率,拉动价值链的重新创造和分配。
健康160在招股书中称其是中国领先的数字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其平台提供多样化的医疗健康服务,包括严肃医疗及消费医疗服务,由此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具体而言,健康160的业务线分为两大分部,一是提供数字医疗健康解决方案,如帮助医疗机构打造数字医院,提供在线预约挂号、在线咨询、电子处方等功能;给医疗机构提供在线营销方案;给个人用户提供在线医疗服务等等。二是按照零售及医药批发相结合的模式销售医药健康用品。
健康160在我国互联网医疗产业领域拥有一定影响力,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2年通过平台挂号的数量计算,及截至2022年年底合作医院数量、合作的三级医院数量及接入平台的医护人员人数计算,健康160是2022年中国数字医疗健康综合服务行业最大的数字医疗健康服务平台。
用户复购率高,月活用户规模下降
健康160起源于深圳,并在深圳及周边地区不断扩大市场业务。
截至今年6月底,健康160通过其平台服务范围已扩展至全国260多个城市,平台已连接超过3万家医疗健康机构,与超过72万名医护人员建立合作关系。
健康160的用户规模较为庞大,截至今年6月底的注册用户规模为4490万名,较2020年的2720万名实现大幅增长。不过公司的月活用户自2022年以来呈现下滑趋势,2020年至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公司月活用户分别为230万名、390万名、330万名及300万名,反映出疫情防控过后,公司平台对用户的吸引力正在减弱。
从竞争格局看,根据公司招股书,健康160在我国主要数字医疗健康综合服务提供商中,无论是合作医院的数量、还是接入医护人员以及在线挂号的数量,均拥有绝对数量优势。
鉴于市场竞争格局因素,互联网医疗用户对平台的选择性相对较小,因此健康160平台的用户复购率及付费转化率均处于较高水平。今年上半年,用户复购率达到77.6%,而从注册个人用户到订购客户的转化率为64.2%。
互联网医疗的尽头是卖药?
除了正在冲刺港股市场的健康160和圆心科技外,港股市场目前已聚集有多家互联网医疗企业,包括阿里健康(00241.HK)、京东健康(06618.HK)、平安好医生(01833.HK)和叮当健康(09886.HK)等。
过去几年的新冠疫情,令互联网医疗迎来了真正的春天,通过烧钱造流量,这些互联网医疗企业攫取了大量用户。
虽然上述四家上市公司业务构成有所差异,但一致的是,医药电商业务收入对企业的收入贡献最大,因为就目前其他医疗服务尚未形成气候的背景下,医药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最为直接。以阿里健康为例,2024财年中报(截至9月30日止6个月)显示,阿里健康医药自营业务和医药电商业务累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高达96.23%。
也正因如此,“互联网医疗的尽头是卖药”被不少人视为行业铁律。而健康160近年来收入的增长,也离不开“卖药”这个支柱业务。
数据显示,健康160收入由2020年的2.79亿元大幅增长至2022年的5.26亿元,并由2022年上半年的2.32亿元增长至2023年上半年的2.69亿元。
分业务看,健康160的数字医疗健康解决方案业务成长性不及医药健康用品销售业务。2021年以来,医药健康用品销售业务成为健康160收入增长的主力军,2022年收入为3.85亿元,较2020年翻超一倍。到了2023年上半年,该业务收入继续增长,收入比重进一步提升至约69.1%。
健康160医药健康用品销售业务的盈利能力较低,源于毛利率不仅低,且逐年下滑。于2023年上半年,该业务毛利率仅为2.1%,而2020年有7.9%。
尽管收入比重高,但医药健康用品销售业务的毛利贡献远不及数字医药健康解决方案业务。在2023年上半年,两者毛利分别为380.5万元及6270.5万元,相差甚远。
关于毛利率低的问题,一方面是健康160对上游议价能力较弱,并且在竞争中陷入价格战,压缩了利润空间;另一方面,相较于其他头部企业来说,健康160规模效应并不明显,导致整体成本较高。
医药健康用品销售业务毛利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为原本盈利困难的健康160更添了一份担忧。2020年以来,健康160一直产生亏损,年内亏损由2020年的2987.6万元扩大至2022年的1.2亿元,2023年上半年产生近2500万元的亏损。
财华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华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content@finet.com.hk,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
财华香港网(https://www.finet.hk/)
财华智库网(https://www.finet.com.cn)
现代电视(http://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