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2023年的港股市場表現比較萎靡,恒指跌了將近14%,至今未收復失地。
指數如此,個股的表現也可以想象。其中,港股市場的「股王」騰訊控股(00700.HK)在2023年下挫6.53%,中國平安、美團(03690.HK)、京東集團等明星股也都「吃到了」不小的跌幅。
整個市場的「寒意」還體現在了市場交投、融資規模等多項指標之上。
而香港交易所(00388.HK)的業績表現和港股市場的景氣度高度相關。然而就是在這一片「寒意」之下,香港交易實現了逆勢進取。
業績表現僅次於2021年
2月29日,香港交易所披露了2023年全年業績。
數據顯示,期内香港交易所的收入及其他收益同比增長11%至205.16億港元;其股東應佔溢利同比增長18%至118.62億港元,表現明顯強於收入端。
股息方面,董事會宣派第二次中期股息每股3.91港元(全部以現金派付),連同2023年9月派付的第一次中期股息每股4.50港元,全年股息為每股8.41港元。
對比往年來看,香港交易所2023年的年度收入及其他收益和溢利創歷來第二高,僅次於2021年的記錄,可謂表現不俗。
分項目來看,香港交易所的收入及其他收益主要包含三方面:主要業務收入、香港交易所慈善基金的捐款收益、公司資金的投資收益/虧損。
2023年,主要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至189.41億港元,主要是因為保證金與結算所基金的投資收益淨額創新高,以及2023年LME交易及結算費增加,但上市費收入減少等因素抵消了一部分增長。
公司資金的投資收益則從2022年虧損4800萬港元轉變為2023年盈利14.87億港元,為整體業績做出了重大貢獻。
多元化發展逐漸兌現成績
回溯香港交易所的歷史,實現業務多元化發展始終是其追求的一個重要目標,如今多元化發展的戰略逐漸兌現成績,這也是公司逆勢進取的基礎所在。
據公告,2023年聯交所的平均每日成交額同比下滑16%至1050億港元,同時也是2020年以來最差的表現。
不過,滬深港通在2023年表現穩健,北向和南向交易平均每日成交金額分别達1083億元人民幣和311億港元,為2023年帶來22.07億港元的收入及其他收益。
此外,香港交易所指出,債券通北向通勢頭也持續強勁,平均每日成交金額同比大增24%至420億元人民幣。
不過,衍生產品及ETF市場增長強勁,多只產品均刷新成交紀錄。公告顯示,期交所的衍生產品合約平均每日成交張數同比增長4%至74.2萬張。而ETP(包括ETF以及槓桿及反向產品)平均每日成交金額錄得140億港元的歷史新高,主要源於產品種類愈趨豐富以及ETF獲納入港股通。
LME收費交易金屬合約的平均每日成交量較2022年上升11%,至56.2萬手,反映市場氣氛好轉。
可見,在股票市場萎靡之際,香港交易所2023年的業績能達到歷史第二高的水平主要還是得益於其他業務的支撐。
尾語
雖然2023年港股市場表現不佳,但香港交易所仍實現了高水平增長。如今,預期美聯儲將在2024年進入降息周期,這對香港交易所來說是重磅利好,其2024年的業績值得期待。
然而,儘管香港交易所展現了強勁的業績韌性,但從季度業績表現來看,其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不足之處,遜於此前投行摩通的預期。
第四季香港交易所的淨利潤為26億元,按季跌12%,按年跌13%,並較投行摩通此前預期低10%,季内淨投資收益(NII)按季跌11%,同樣遜摩通的預期。此外,香港交易所期内成本略有上升。這些不足之處可能也是導致香港交易所業績後股價走勢疲弱的一個原因吧。
截至發稿前,據富途數據顯示,近兩日香港交易所股價累計跌幅為2.29%。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