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號稱港股「小酒館第一股」的海倫司發佈業績預告,公司2023年預計實現營收11.7億元至12.2億元,相比去年小幅下降,而同期歸母淨利潤預計為1.6億元至2.1億元,而上一年度則虧損超16億元,公司大幅扭虧為盈,給市場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
不過3月4日,海倫司的股價依舊疲軟,截至發稿,其股價下跌0.91%,報收3.25港元/股,市值僅41.17億港元。
事實上,去年上半年,公司就已經成功扭虧。海倫司2023年中期業績顯示,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1.57億元,終結了自2021年以來的業績頹勢。結合上半年業績及年報預告,我們可以發現2023年下半年利潤表現較上半年明顯遜色,個中緣由或需待年報詳細數據披露方能知曉。
窮則變,變則通。海倫司的改革或是業績扭虧的主要原因。
前些年,海倫司的門店數量高速增長,僅2021年一年,公司就新開了452間直營酒館,截至2022年年末,公司的酒館數量已高達767家。公司在上市後借助資本市場提供的彈藥,試圖趁著疫情逆勢抄底,搶佔市場份額,穩固龍頭地位,這有點類似於海底撈當時的操作。公司甚至為自己定下了「到2023年底,開出2200家店」的KPI。
然而公司卻大大低估了疫情封控對於線下消費的致命衝擊,2021年至2022年,公司合計虧損18.31億元。
血淋淋的教訓讓公司不得不開始「糾錯」。自2023年以來,海倫司不斷採取閉店、關店等措施,截至2023年6月底,海倫司線下門店總數約為676家,另有不少門店暫停運營。目前年報具體數據暫未出爐,但可以料想,公司的「瘦身」計劃有望持續,在後疫情時代,消費復蘇不及預期,公司正努力甩掉歷史包袱。
不僅如此,海倫司撿起了「加盟」模式。公司曾經熱衷於直營模式,對供應鏈和服務質量有更高的掌控力,然而鋪設大量直營店也給公司帶來了沉重的財務壓力。
2023年6月末,海倫司開啓「嗨啤合夥人」加盟模式。截至目前,「嗨啤合夥人」門店已累計開業180餘家,覆蓋從一線城市至縣級城市共133個城市,並將於2024年加速擴張。加盟制不僅能為公司帶來收入,還能把租金人力等成本轉嫁給加盟商,彼此共擔風險,共同開拓市場。
總的來說,海倫司在過去的一年中,主動調整直營門店網絡,同時大力發展合夥人門店,主打「輕資產模式」,努力實現降本增效,追求精細化管理,這或許也是公司2023年營收下滑,但利潤大幅扭虧為盈的背後驅動因素。
雖然股價短期並未大幅反彈,但有機構對後市非常看好。海通國際證券此前認為海倫司平台化改革未來可期,預測其合理市值為121億港元,目標價為9.5港元/股,距離當前股價仍有接近2倍的反彈空間,至於能否如此樂觀,還需投資者持續關注。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