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两会”第一天,A股的辅助生殖概念股集体表现,其中,共同药业(300966.SZ)涨15.4%,双成药业(002693.SZ)涨10%,长江健康(002435.SZ)涨6.9%,众生药业(002317.SZ)涨6.4%,圣诺生物(688117.SH)涨5.73%,迪安诊断(300244.SZ)涨3.9%,复星医药(600196.SH)涨3.51%。
近日有媒体报道,全国人大代表,广药集团董事长李楚源建议,发挥中医药优势辅助生殖。全国政协委员赵长龙亦提议,布局合理的辅助生殖技术服务体系,推广镇痛分娩服务,适时开展单身女性社会性冻卵的可行性探索,并将相关费用逐步纳入医保范围。
在两会前夕,国家医保局局长章轲于2月29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进行调研。他表示,国家医保局将指导有关省在依法合规、合理科学、经济适用的范围内进一步完善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的相关政策。
所谓辅助生殖技术,就是让不孕不育症的夫妇正常受孕并产下健康的胎儿,此外,由于教育工作等因素,当代女性走入家庭普遍较晚,叠加二胎、三台等政策推出,高龄产妇屡见不鲜,辅助生殖不仅能降低产妇风险,也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水平,或许能成为她们生儿育女的最优选择之一。
除了家庭,就宏观层面而言,人口对于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生育率问题一直是关注的焦点,鼓励生育、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已是迫在眉睫。
事实上,近年来,各地关于辅助生殖的政策已不断推出。2023年2月份,北京市社保局就曾发布《关于规范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正式将人工受精、胚胎移植等成熟的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北京市医保。10月份,广西医保局亦发布文件,表示将“取卵术”等部分治疗性辅助生殖类医疗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
目前我国辅助生殖技术的费用高昂,一次试管婴儿周期费用约为3至8万元,部分特殊患者可能需要多次尝试,费用高达数十万元。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可以显著降低很多人的经济负担。
2024年的两会是否会提出新的利好政策,相关医保支付范围是否扩大,生育配套政策以及监管细则是否完善,均值得投资者关注。
产业链机遇不断涌现
辅助生殖上游主要依靠进口,包括医疗器械、检验试剂、生物医疗药品等;中游与互联网相关的经期管理、不孕不育服务发展迅速;下游医疗机构暂时以公立为主,具体有辅助生殖医疗机构、海外辅助生殖医疗机构及衍生服务。
据悉,当前全国辅助生殖机构仅600家,呈现明显供不应求的态势,相关产业链上下游的投资机遇有望不断涌现。目前港、A两市已有不少企业布局辅助生殖技术,财华社根据公开资料梳理如下——
锦欣生殖(01951.HK):公司于2019年登陆港股,号称“辅助生殖第一股”,旗下的医疗机构已遍布国内成都、深圳、香港、武汉、昆明等地以及海外的美国等地。
贝康医疗(02170.HK):公司是国内辅助生殖医疗器械的“独角兽”,曾获高瓴资本投资,旗下的PGT-A试剂盒是首个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的三代试管婴儿基因检测试剂盒。
丽珠集团(000513.SZ):公司拥有丰富的辅助生殖药物产品线,已上市的产品有尿促卵泡素、尿促性素、绒促性素、重组人绒促性素、西曲瑞克。此外,亮丙瑞林微球(1个月缓释)可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也适用于辅助生殖领域。
圣诺生物(688117.SH):公司自研仿制药品种加尼瑞克主要用于治疗妇女不孕症,为辅助生殖用药,目前该品种已经国内申报待审批。
安图生物(603658.SH):公司的全自动生殖道分泌物分析仪获得河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为临床提供更优的生殖道感染检测解决方案。
麦迪科技(603990.SH):公司通过成功收购玛丽医院,开始进入辅助生殖医疗服务领域,建立了医疗IT和医疗服务的业务布局,致力于打造在医疗IT及辅助生殖服务领域发展的公众公司。
长远来看,机构对辅助生殖的未来前景表示乐观。银河证券指出,中国辅助生殖市场渗透率较低,提升空间广阔。未来随着人们对辅助生殖技术的认知加深、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鼓励生育的政策放开等,中国辅助生殖的市场空间有望持续打开。
财华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华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content@finet.com.hk,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
财华香港网(https://www.finet.hk/)
财华智库网(https://www.finet.com.cn)
现代电视(http://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