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國兩會進行時,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等經濟發展優勢地區更好發揮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據悉,這是自2017年3月以來,「粵港澳大灣區」已經連續八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作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一份綱領性文件,《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迄今已有5年時間,在此期間,大灣區建設蹄疾步穩,結出了累累碩果。
據了解,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超過13萬億元人民幣,專利能力位居全球四大灣區之首,成為全球最具前景的增長極之一。
在大灣區建設提檔加速、縱深推進的新階段,參加全國兩會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亦紛紛建言獻策。
其中,第十四屆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禹洲集團創始人林龍安,帶來了多份有關粵港澳建設的提案,涉及創建粵港澳大灣區「絲路電商」先行示範區、便利人文交流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關於香港建設國際級藝術品交易中心。
其中,為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動能,林龍安從5個方面建議如何創建粵港澳大灣區「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
第一:建設區域協同創建機制,充分發揮香港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澳門中葡經貿合作平台和珠三角現代產業體系和跨境電商發展優勢,探索搭建數字經濟國際規則體系;
第二:發揮港澳和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先行先試作用,先行先試開放舉措;
第三:實施產業提升工程,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全球貿易數字化領航區建設;
第四:打造合作交流平台,舉辦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博覽會;
第五:整合香港國際化服務和珠三角貿易數字化服務資源,構建國際服務體系。
在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發展方面,林龍安則表示需要有效的人文交流和便利的交通連接。
林龍安建議,在粵港澳大灣區内建立高效便捷的交通連接,方便人們的出行和流動,促進城市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建議取消粵港澳三地手機的跨境數據、通話的漫遊收費,降低大灣區跨境溝通成本,促進信息的流通;建議推動充值卡或觸碰式信用卡大灣區内普遍使用,增加支付結算便利性,簡化和加速支付結算過程。
而在文化傳承方面,林龍安亦建議香港應該緊隨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的戰略部署,抓住機遇,儘快建設一個國際級的藝術品交易中心。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加速,大灣區内居民的交流日益緊密,為此提升跨境醫療服務保障能力亦成為大灣區協同發展的重要一環。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常巨平,則建議相關部委支持深圳作為試點,簡化港澳醫療衛生專業人員認定條件和程序,延長短期行醫有效期。支持深圳探索建立港澳醫師執業注冊信息共享機制,打破「信息孤島」,逐步實現簡易程序認定和注冊。
過去一年,文旅產業發展如火如荼,已成為穩增長、擴内需、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尤其是春節期間,内地居民前往港澳共計約252萬人次,港澳居民來内地約249萬人次,港珠澳大橋口岸出入境客流、車流屢創新高。
針對粵港澳大灣區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全國政協委員、觀瀾湖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朱鼎健表示,必須實現文旅產業在大戰略和大品牌上的「灣區一盤棋」。
因此,其建議制訂發佈大灣區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明確大灣區文旅產業的發展戰略定位,細化目標,量化細則,從旅遊收入、國際知名度、消費場景創新、綠色及智慧化程度等方面提出未來五到十年的高質量發展目標。同時,優化11座城市的文旅資源,利用好不同城市獨有的嶺南文化、海洋文化、紅色文化等資源,避免各地文旅項目和產品流於同質化。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