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18A章剛推出的那兩年,憑此上市的生物科技企業被視為是港股市場的「明星股」。
然而,關注度給了,資金支持也給了,但生物科技板塊的盈利情況始終不見實質性好轉,投資者的耐心逐漸被消磨一空。再加上,受加息等因素的影響,近兩年港股市場的流動性偏緊。疊加之下,生物科技股大多處於漫漫「熊」途之中,股價「腰斬」的比比皆是。
不過,在2023年,業績層面的利好開始顯現,包括復宏漢霖(02696.HK)在内的多家生物科技企業已經披露了喜訊。
實現首次年度盈利,復宏漢霖的秘訣在哪兒?
復宏漢霖是一家國家化的創新生物制藥公司,產品覆蓋腫瘤、自身免疫疾病、眼科疾病等領域,公司佈局的產品管線涵蓋20多種創新單克隆抗體。
其中,復宏漢霖已在中國上市5款產品,在國際上市2款產品,包括國内首個生物類似藥漢利康®(利妥昔單抗)、中國首個自主研發的中歐雙批單抗藥物漢曲優®(曲妥珠單抗)、漢達遠®(阿達木單抗),以及漢貝泰®(貝伐珠單抗)、創新產品漢斯狀®(斯魯利單抗)。
從業績層面來看,2022年及之前的日子里,受益於產品的商業化上市,復宏漢霖的營收增長十分迅速,從2019年的0.91億元(人民幣,下同)飙增到了2022年的32.15億元。
只不過,利潤端的表現比較乏善可陳,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而在3月4日,復宏漢霖發佈盈利預告稱,預期公司2023年的年内利潤不低於5億元,這也是公司首次實現全年度盈利。
復宏漢霖稱,預計年内實現盈利,主要是由於:1)公司核心產品漢曲優®覆蓋的患者數量持續增長,漢曲優®於2023年的盈利能力獲得提升;2)公司創新產品漢斯狀®自2022年3月上市以來銷售收入持續提高;3)公司加強精細化管理措施,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成果。
總的來看,雖然未披露更加詳細的内容,但復宏漢霖之所以能在2023年實現盈利,依靠的還是增效、降本這兩樣法寶。
而在業績利好消息的影響下,復宏漢霖於3月5日跳空上漲3.32%,成交量也有所放大。
這些公司也發佈了喜訊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復宏漢霖之外,2023年業績傳出喜訊的生物科技企業還有不少。
據悉,3月5日盤前,康方生物(09926.HK)發佈公告稱,預期公司2023年錄得的利潤不低於18.5億元,2022年同期虧損約14.2億元,首次實現年度盈利。
康方生物稱,實現扭虧為盈主要是因為:1)公司核心自主研發的雙抗依達方®(依沃西,PD-1/VEGF)此前與Summit Therapeutics Inc.(SMMT.US)訂立合作許可協議。公司已於2023年第一季度收到總計等值於5億美元的首付款,其中大部分已在2023年被確認為許可費收入,約為人民幣29億元。首付款剩餘部分會分批確認為經營收入。
2)公司創新產品開坦尼®(卡度尼利,PD-1/CTLA-4)在2023年憑借突出的臨床價值,覆蓋的患者數量持續增加,銷售收入穩步提升。
3)公司在加速創新產品研發及管線推進的同時,亦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積極成果。
對比來看,康方生物2023年的業績表現還要好於復宏漢霖,不過康方生物之所以扭虧為盈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產品的「借船」出海。
除了近日發佈喜訊的復宏漢霖、康方生物外,和鉑醫藥-B(02142.HK)也在2023年實現了扭虧為盈,百濟神州(06160.HK)、百奧賽圖-B、諾誠健華、再鼎醫藥等多家公司也都實現了虧損收窄。
而科笛-B雖然還未披露2023年的業績情況,但是科笛-B發佈了2023年的營運表現,期内公司已商業化產品的收入約1.38億元,同比增長近1110.8%。
結語
從披露的業績情況來看,近年來港股生物科技板塊的整體盈利情況出現了顯著改善,已經有一些企業實現盈利或者非常接近盈利,這對生物科技板塊來說是非常重大的利好消息,或有助於生物科技企業股價實現企穩並走強。
截至目前,還有大批生物科技尚未披露2023年的業績情況,後續值得持續跟蹤。此外,美聯儲何時降息對於「資本寒冬」下的生物科技企業來說亦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也值得關注。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