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保时捷中国经销商集体“逼宫”的传闻闹的沸沸扬扬。
5月24日,多位知情人士爆料,因为销量不理想,保时捷中国为完成销售任务,选择向经销商压库存,可经销商已亏本卖车,并不愿承担额外资金压力。部分保时捷经销商发起抗议和抵制,以停止提车的举措“逼宫”德国总部,要求总部给予补贴并更换高管等等。
5月25日,保时捷全球销售董事来中国,对保时捷中国目前遇到的问题,听取中国区汇报。5月27日晚,保时捷中国发布与全体授权经销商的联合声明,算是对上述传闻的正式回应。
保时捷在声明中表示,公司致力于以价值增长为导向的发展,全力加速电气化进程。保时捷中国和全体授权经销商始终保持着长期、互信的常态对话机制。通过充分探讨,一同寻求有效的方式来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在挑战中发现新机遇。
有业内人士认为,上述回应比较“官腔”,措辞考究,但缺乏实质性内容,颇有息事宁人的味道。
保时捷中国与经销商之间出现分歧的根本原因或是,在汽车市场新能源化和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下,国内产商“弯道超车”,技术实力和服务不断优化,品牌影响力增强。而一些外资豪华汽车品牌,电动化较为缓慢,且缺乏性价比,导致整体销售数据不及预期,陷入被动局面,继而引发品牌商与经销商之间的矛盾激化。
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保时捷在中国累计交付新车1.63万辆,同比下降24%,远超其全球4%的跌幅。自2023年第三季度开始,保时捷在华销量已连续三个季度出现同比下滑。
与此同时,保时捷的终端销售价格持续走低,目前保时捷在售的两款纯电动车型为Taycan和Macan,起售价分别为89.8万元和72.8万元,有公司的销售人员表示终端折扣能有十几个点,但销量仍难言乐观。
相比之下,外形“致敬”保时捷的小米SU7定价不到30万元,被年轻人亲切的称为“保时米”。截至5月15日,小米SU7系列累计交付新车已达到10000辆。公司总裁卢伟冰表示,目前小米汽车工厂的产能爬坡在全力提速,2024全年确保交付超过10万台,并挑战全年完成12万台的目标。其销量对比保时捷等外资品牌,可谓“冰火两重天”。
近些年,本土汽车品牌崛起,不少消费者对于曾经“高高在上”的外资豪华品牌已在祛魅,导致一些外资车企颇有水土不服的感觉,保时捷的声明让这种现象再次浮出水面,后续该公司如何扭转局面,暂且拭目以待。
财华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华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content@finet.com.hk,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
财华香港网(https://www.finet.hk/)
财华智库网(https://www.finet.com.cn)
现代电视(http://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