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係統實際上就是一套操作係統,放在計算機中,可以理解為是一個完備的人機交互係統,人通過這個係統讓計算機工作;從生物學意義理解,類似於條件反射,即「出現了A信號,就一定出現B動作」。
關於交易係統,存在著諸多誤解。一些人認為,他們無法盈利的原因在於缺乏自己的交易係統,且一旦擁有了交易係統,便能實現盈利。另一些人則認為,未能獲得超額收益的原因在於其現有的交易係統不夠優秀,因而需要尋找更好的係統。還有人堅信,世界上存在一種神奇的交易係統,只要依照其操作,就能穩賺不賠。
這些觀點是否真實可信呢?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世界上不存在「永動機」或「長生不老藥」,自然也不會有一種萬能且永遠穩定盈利的交易係統。如果這樣的係統存在,聰明人早已將其發現並利用。
其次,即便擁有一個優秀的交易係統,也並不意味著能夠穩定地實現盈利。優秀的交易係統首先要求使用者具備強大的執行力,能夠百分之百地遵循其指示。此外,一個好的交易係統並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每個人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交易係統,這並非可以用標準化的「好」或「不好」來衡量。
要想找到適合自己的交易係統,首先需要正確認識和定位交易係統的作用。
交易係統類似於軍事指導思想。完全遵循這些指導思想或許不能保證每一次戰鬥的勝利,但至少能確保不會遭遇慘敗,並留下後續機會。交易係統處於戰略層面,而「操作思維」與「操作策略」的組合則屬於戰役層面,具體的交易動作則是戰術層面的表現。
通過正確認識交易係統的作用和局限性,並結合自身特點找到合適的係統,才能在交易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評估交易係統時,我認為只需關注一個核心關鍵指標,即「盈虧比」。所謂盈虧比,是指盈利的平均金額除以虧損的平均金額。
例如,你投入100萬元,按照某一套操作係統交易10次,其中盈利4次,分別盈利15萬元、25萬元、35萬元和45萬元;虧損6次,分別虧損10萬元、15萬元、10萬元、5萬元、7萬元和20萬元。此時,盈利時的平均盈利為30萬元,虧損時的平均虧損為11.17萬元,盈虧比為 30/11.17 ≈ 2.69。若你利用這個交易係統進行持續交易,無論是100次還是1000次,按照2.69的盈虧比,理論上是能夠實現盈利的。盈虧比低於1則表示虧損。
然而,在客觀評價時,我們需要考慮一定的冗餘因素。個人認為,盈虧比無論如何不應低於2。具體來說:
盈虧比為3可視為及格,即70分;
盈虧比為4可視為良好,即80分;
盈虧比為5可視為優秀,即90分;
盈虧比高於5的交易係統可視為滿分。
需要注意的是,盈虧比高於5的交易係統非常罕見。建議大家測算一下自己長期堅持的交易係統(或買賣規則)的盈虧比是多少,以便更好地評估其有效性。
在建立操作係統之前,我們首先應該問自己,做投資的目的是什麼?是一夜暴富?是穩健增值?還是快速增值?此外,預期收益率是多少?是一年100%?是一月100%?是一年30%?是一月30%?是一年200%?還是一年50%?這些問題都將極大地影響我們如何設計自己的操作係統。
另外,對於風險,我們的承受能力和風險偏好如何?能忍受30%以上的大幅回撤?能忍受20%以内的小幅回撤?只能忍受5%以内的輕微回撤?還是完全不能容忍任何回撤?這些關於風險的幾個問題也是必須考慮的。如果沒有弄清楚這些問題,盲目地建立操作係統的意義是不大的,至少不是最適合自己的。
一個完善的操作係統應包含以下七個要素:
周期判斷:了解市場的大勢走向,判斷當前所處的市場周期(如牛市、熊市、震蕩市等)。
操作思維:明確操作的基本理念和策略,是追求短綫快進快出,還是長期持有。
選幣:根據一定的標準和方法選擇出潛力股。
選時:確定買入和賣出的最佳時機。
買賣規則:制定明確的買入和賣出策略,包括進場和離場條件。
資金管理:合理分配資金,避免過度集中或分散,確保資金使用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風險控制:制定風險管理策略,包括止損機制、倉位控制等,以控制和降低投資風險。
通過對以上要素的全面考慮和整合,可以建立一個適合自己的操作係統,從而更有效地實現投資目標。
下面我們具體來看。
周期判斷
順勢而為是投資的第一要義。在大盤漲勢如潮時,我們的各種策略、選幣和擇時能力的成功率都會顯著提高。即使策略和擇時能力不夠完美,在大盤上漲的環境中,也有可能賺到波段上漲的錢。並且如果判斷大盤是穩漲的,持倉心理會更加安定,甚至敢於在低點買入,從而降低持幣成本,獲取最大利潤。相反,如果對大盤走勢沒有明確判斷,持倉心理會動蕩不安,容易因小幅波動而産生過度反應,導致操作變形。
並且,周期的判斷會為後續的操作提供重要的參考,牛市所有的買賣操作都要重倉,並且要集中;熊市裡所有的買賣操作都要輕倉,並且要分散。
操作思維
操作思維也可以稱之為在不同市況下的操作策略,但是這個操作思維是在對大盤的判斷的基礎上才能確定的,因此準確性還是取決於對大盤的判斷能力。操作思維就好比打一場戰役的計劃,打多久,戰場範圍多大,這些要提前設定好。不能邊打邊修改作戰計劃,隨意增兵,隨意更改作戰方向。
選幣
尤其是在牛市中,選幣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若想獲得超額收益,必須精挑細選所持幣種,並且在牛市中應盡量避免頻繁換幣。頻繁換幣可能導致錯失上漲機會,常常會出現賣掉的幣種大幅上漲,而持有的幣種卻表現平平的情況。牛市利潤的關鍵在於重倉投入和持有時間的結合。
對於大機構和大型資金(管理資金規模在1億元以上)而言,選幣的重要性更為顯著。全球的股票多頭基金都依靠選股作為其獨特優勢,這也是區分不同基金的重要標誌。擇時操作通常假設自己能夠戰勝市場。管理幾百萬級資金的操作者可能還能通過擇時獲利,但一旦資金規模增大,擇時的有效性顯著下降。
那麼一個具有超額收益的幣應該具有什麼特徵?我們可以從莊家的思維來看。如果你是莊家,或者說是機構,抑或被稱為主力,有一大筆資金,要操作一只幣,你選擇哪些幣呢?
第一,流通盤小,但是不能太小,太小的盤子流通性比較差,資金不方便進出,無法運轉。
第二,既有趨勢性的大題材,又沒有歷史遺留問題,比如之前已被大的莊家炒過,又或者市場形象不好等。
第三,有切實的鏈上數據支撐或者未來有條件改善業績,這樣幣價到了高位,「業績提升+高送轉(如空投、分紅、鏈上獎勵等)+題材」就可以完成出貨而幣價不至於大跌。
擇時與買賣規則
擇時是對進出場時機的精準確認,主要分為中綫波段和短綫投機兩個層面。買賣規則則是對交易紀律的明確定義。例如,買入時必須滿足技術指標的買點要求,且應為短綫買點,買入後需快速上漲。擇時是控制風險的首要手段,即使在牛市也可能出現大幅調整,擇時的核心作用在於避開這些調整以及大熊市。若市場狀況不佳,建議空倉觀望。
在交易係統中,買賣規則應當具備一定的靈活性和主觀性,大約佔20%至30%。完全固定的買賣規則會導致交易程序化,缺乏應變能力。買入規則因不同的操作思維和市場狀況而有所不同,不同的市況會産生不同的買點。然而,有一條基本原則是不能違背的:買入必須基於技術買點。
賣出規則同樣因市場狀況和操作思維的不同而變化。預期收益不同,止盈策略也會有所不同。賣出不一定要等到技術賣點出現,因為那時往往已經出現一兩根陰綫,導致利潤損失較大。因此,賣點需要一定的預判,一旦達到止盈位置或可能的高點,就可以考慮賣出。
通過這樣的規則設定,交易者能夠在面對不同市場狀況時,靈活應對,最大化收益並有效控制風險。
資金管理
資金管理,是一套紀律性的管理規定。比如「一個會計年度,每做出10%的利潤就轉出保護起來」;「首次開倉之後,有了盈利再開新倉」等。還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的點是「槓桿問題」,當然幣圈很多大佬都是靠槓桿實現財富自由的,所以是否加槓桿、加多大的槓桿都因人而異,但需要注意的是,投資行業有一句話叫做「盈虧同源」,意思是讓你賺錢的地方,往往也是讓你輸錢的地方。暴富的人不少,爆倉的也不少,對於新手來說,建議謹慎使用槓桿,因為槓桿會放大市場波動所帶來的情緒波動,從而導致不理想的交易結果。
風險控制
風險控制,就是一些鐵律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體會和規定。風控的條款在操作過程中起到最後的保障作用,確保自己不會因為「貪心」、「僥幸心理」而犯錯誤。此外,牢牢謹記風控條款還可以讓心情平靜,避免因為情緒劇烈波動而造成無謂的損失。
交易係統提供明確的入場和出場信號,使得交易行為更加規範化。只有當係統發出信號時,才進行買賣操作,其他時間則耐心等待。對於已持有的倉位,無論盈虧,都應堅持持有;對於空倉者,需等待係統信號的出現再進行操作。
交易係統之所以被稱為標準化操作係統,主要是為了避免投資者的隨意性交易。因為人性有其弱點,而心態在交易中又是至關重要的因素。雖然可以進行主觀交易,但即使是最簡單的係統,也能提供一定的規範。例如,一條均綫策略:價格在綫上時買入,在綫下時賣出。即便是像在北京遇到霧霾天就買股票、陽光燦爛時賣股票這樣的規則,也是一種係統。同樣,還有一些更簡單的所謂「係統」,例如在單日買入股票,雙日賣出股票。盡管這些係統不一定能盈利,但至少它們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規則,幫助交易者避免情緒化操作。
最復雜的操作係統需要頂級數學家,在計算機的幫助下,在海量數據的基礎上,建立若幹復雜的數學模型,進行自動化交易。對於普通交易者而言,操作係統並非越簡單越好,也不是越復雜越好,而是越高效越好,簡單、復雜與好壞沒有必然的聯係。
舉一個例子,在簡單的移動平均綫中,最著名的就是格蘭維爾八法操作法。
格蘭維爾提出的四大買進法則:
(1)平均綫從下降逐漸走平轉為上升,而股價從平均綫的下方突破平均綫時,為買進信號。
(2)股價雖跌破上升的平均綫,但不久又掉頭向上,並運行於平均綫的上方,此時可加碼買進。
(3)股價下跌未破平均綫,並重現升勢,此時平均綫繼續在上升,仍為買進信號。
(4)股價跌破平均綫,並遠離平均綫時,很有可能産生一輪強勁的反彈,這也是買進信號。但要記住,反彈上升後仍將繼續下挫,因而不可戀戰。這是因為大勢已經轉弱,久戰勢必套牢。
格蘭維爾提出的四大賣出法則:
(5) 平均綫走勢從上升逐漸走平轉為下跌,而股價從平均綫的上方往下跌破平均綫時,是賣出信號。
(6) 股價雖反彈突破平均綫,但不久又跌到平均綫之下,而此時平均綫仍在下跌時,這也是賣出信號。
(7) 股價跌落於平均綫之下,然後向平均綫彈升,但未突破平均綫即受阻回落,仍是賣出信號。
(8) 股價急速上漲遠離上升的平均綫時,投資風險激增,隨時會出現回跌,這又是一個賣出信號。
總而言之,格蘭維爾八法操作法是運用移動平均綫對價格走勢進行研判,大致應遵循如下規則:
當平均綫上升時為買入機會,下降時為賣出機會;當平均綫由跌轉升,股價從平均綫下方向上突破平均綫時,為最佳買入時機;當平均綫由升轉跌,股價從平均綫上方向下跌破平均綫時,為重要賣出時機。
格蘭維爾八法就是一個最簡單的大家都知道的交易係統,但是顯得有些過於通用了,在不同的市場中還要進行具體的調整。
内容來源:PANews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