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港股的AI制药第一股晶泰科技(02228.HK)继续大跌12.66%,收报4港元/股,市值136.5亿港元。
晶泰科技于今年6月13日正式登陆港交所,发行价格为5.28港元/股,随后震荡攀升,最高触及16.2港元/股,备受市场追捧。而如今,公司自高位下挫超过70%,不仅破发,还创出上市以来的新低,股价的大幅波动犹如“过山车”。
值得一提的是,晶泰科技是香港交易所推出的特专科技上市新规(简称“18C”)于2023年3月31日正式生效以来,第一家通过这一规则上市的科技企业。
所谓18C,简单说,即允许未有收入、未有盈利的“专精特新”科技公司赴港上市,该规则对行业的科技属性要求较高,被外界解读为港股正在进行一场“硬科技”的变革。
而晶泰科技能够通过该规则,公司自身“含科量”自然不容小觑。公司涉及的概念颇多,被誉为“AI制药第一股”,市场关注度一直很高。
过往,开发一款新药可能需要超过10年时间和10亿美元以上的资金,而且药物结构设计高度依赖专家经验,新药筛选失败率高,药企的投资回报率不断下降。
而现在,在药物研发的早期阶段,凭借医药领域的大数据,运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AI技术,进行药物靶点的发现与挖掘、药物分子虚拟筛选、药物分子设计与优化等,从而缩短研发周期、降低成本、提升早期药物发现的成功率。
AI技术带来最显著的提升就是药物发现和研发效率的提高,有望进一步驱动行业降本增效,长期来看,传统制药行业或面临重塑。
晶泰科技正是AI制药领域的先行者,公司目前建立了小分子、抗体和PROTAC等从靶点到临床前候选化合物的AI药物发现能力,并和国内外大药企和Biotech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
2016年,晶泰科技曾在辉瑞举办的全球晶型预测盲测比赛中脱颖而出,此后开始为辉瑞提供药物晶型预测服务,成为国内首家与世界顶级药企达成合作的AI药物研发公司。2021年底,辉瑞旗下的新冠小分子口服药Paxlovid的背后也有晶泰科技的功劳。
总的来说,晶泰科技正处于AI的风口,未来想象空间很大,然而现实却很骨感。
虽然公司深耕的“AI制药”赛道相当火热,但是目前全球仍没有一款AI设计的药物正式上市,甚至进入临床III期的AI设计药物都凤毛麟角,所谓的商业化进展任重而道远。
业绩层面,2021年至2023年,晶泰科技分别实现年度收入6280万元、1.33亿元、1.74亿元。2021年至2023年,晶泰科技录得经营亏损分别为2.99亿元、5.25亿元和7.22亿元,三年时间亏损金额超过15亿。
2021年至2023年,晶泰科技的研发开支分别为2.13亿元、3.59亿元及4.81亿元,远超过相应的年度收入,这或许也是导致公司盈利承压的重要因素。
时至2024年上半年,晶泰科技收入为1.03亿,经营亏损达到了3.93亿元,上半年,公司研发开支则为2.10亿元。
公司仍深陷亏损泥潭,或许是晶泰科技股价大幅回落的原因之一。即便有AI的光环加持,公司商业化不及预期,也是不争的事实,资本市场是现实的,不少投资人选择用脚投票。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AI制药第一股”的晶泰科技,其在非制药领域的拓展值得关注。
今年8月,晶泰科技与协鑫集团签署了一份为期5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合同总金额约合10亿元人民币。公司利用AI技术优势,为协鑫提供钙钛矿、超分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碳硅材料等领域的高科技新能源材料研发服务。
对于晶泰科技来说,这算是个利好消息,公司利用其AI研发平台的优势,将技术外溢至其他产业,未来发展如何,还值得投资者持续跟踪。
财华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华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content@finet.com.hk,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
财华香港网(https://www.finet.hk/)
财华智库网(https://www.finet.com.cn)
现代电视(http://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