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熱門搜尋:

中經之夜——肆秩芳華 築夢未來丨《中國經營報》創刊40周年夜話

日期:2024年12月13日 下午6:18編輯:Annie

2025年,是《中國經營報》創刊40周年。40年,只為笃定的初心與堅守。一篇篇報道見證了中國商業開拓者的筚路藍縷,記錄了中國企業家的異軍突起,追光了中國經濟的引領騰飛。在這里,我們感知中國企業家熱烈燃燒的心跳,感知中國企業砥砺前行影響時代的力量。穿越時光隧道,擁抱曾經的感動。這是一段我們共同見證和參與的歲月,與企業改革發展伴生,與中國經濟共同成長。中國經濟的未來星辰大海、萬象更新的「中國故事」將如何書寫?「中經之夜——《中國經營報》創刊40周年夜話」邀請《中國經營報》的新知故交,一起感受時光的重量,築夢輝煌的未來。

領導致辭

1.png

趙志敏 中國社會科學院秘書長、黨組成員

趙志敏指出,當前,媒體融合是時代潮流、大勢所趨,建設全媒體成為媒體行業面臨的緊迫課題。「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實施全媒體傳播工程、做強新型主流媒體。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進一步強調,構建適應全媒體生產傳播工作機制和評價體系,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推進國際傳播格局重構,加快構建多渠道、立體式對外傳播格局;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叙事體系,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這些部署對推進媒體融合和促進對外傳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對此,趙志敏提出三點建議。

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恪儘主流媒體社會責任

做媒體傳播工作,最重要的是旗幟鮮明講政治,始終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黨管媒體原則,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要堅持以人民為主體的唯物史觀,把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落到實處,堅持依靠群眾、服務群眾、貼近群眾,站穩群眾立場,大興「開門辦報」之風,走好全媒體時代群眾路線,結合新技術新手段把黨的優良傳統發揚光大,以開放平台吸引廣大用戶參與信息生產傳播,把主流思想輿論打造成群眾喜愛的產品和服務,建構群眾離不開的渠道,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凝聚群眾的「最後一公里」,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新需求、美好生活新期待。要把傳遞黨的聲音、反映社情民意作為一項嚴肅的正義事業,善於從人民立場策劃新聞,以群眾視角報道新聞,用大眾語言採寫新聞,創作有高度、有溫度、有情懷、有品質的新聞產品。要強化社會責任,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遵守職業道德,尊重知識版權,確保報道的真實性、客觀性、公正性,堅決避免虛假報道和有傾向性的報道,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二、要善於運用先進技術,以融媒深度發展推進新質傳播力建設

現在,媒體格局、輿論生態、受眾對象、傳播技術都在發生深刻變化,特别是互聯網正在媒體領域催發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很多人特别是年輕人基本不看主流媒體,大部分從網上獲取信息。人在哪里,讀者在哪里,主流陣地就在哪里。這個陣地我們不去佔領,就可能會被别有用心、居心叵測的勢力佔領。必須正視這個事實,加大力量投入,儘快掌握這個輿論戰場上的主動權,不能被邊緣化了。要解決好「本領恐慌」問題,研究把握現代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強化互聯網思維和一體化發展理念,以先進技術引領驅動融合發展,用好5G、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革命成果,加強新技術在新聞傳播領域的前瞻性研究和應用。要推動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有效整合,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内容、渠道、平台、經營、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推動信息内容、技術應用、平台終端、人才隊伍共享融通,真正成為運用現代傳媒新手段新方法新技術的行家里手,打造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的新質傳播力。

三、要加強國際傳播,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

當今世界變亂交織,大國博弈更趨激烈,美國發起的認知戰輿論戰攻勢甚嚣塵上。近年來,美國等西方國家智庫一方面在所謂涉疆、涉藏、涉港、台灣等問題上炮制系列研究報告,對中國經濟數據刻意作出負面解讀,渲染所謂「中國經濟日本化論」「中國發展見頂論」「中國崛起終結論」;另一方面又不顧自身邏輯矛盾大肆鼓吹「中國軍事威脅論」「中國產能過剩論」「中國衝擊世界論」,針對我國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等優勢產業產品進行輿論攻擊。這些以數據和算法技術為手段,以社交媒體為主要實施平台,通過精準信息投喂,旨在破壞民眾對經濟政策信任、幹擾經濟發展信心、影響經濟發展預期、甚至為打壓圍堵制造借口等做法,都是「美國特色軍民融合」開展對華認知戰輿論戰的最新案例。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要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主流媒體要通過融合發展適應新型認知戰輿論戰的打法,充分利用多種傳播表現形態和媒介,在宏大叙事與個人體驗之間建立起直接關聯,守土有責、守土儘責,激濁揚清、增信釋疑,打好影響認知、引導輿論的阻擊戰反擊戰,在國際上響亮地發出自己的聲音,把中國經濟的真實情況告訴世界,讓國内外的投資者能夠基於事實作出理性抉擇,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輿論環境。

夜話致辭

時代回響,責任與擔當

1.png

吳兢 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

吳兢表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作出「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等重大部署,為推動主流媒體守正創新、講好中國經濟故事指明新方向、賦予新動能。

一是突出「正」,胸懷「國之大者」,用心用功用情宣傳好習近平經濟思想,推動各項經濟體制改革舉措落地落實,提升中國經濟故事引導力。二是突出「新」,推進系統性變革,延伸「媒體+」服務功能,提升中國經濟故事傳播力。三是突出「智」,精準辦智庫,提供有質有力有效的智力支撐,提升中國經濟故事說服力。四是突出「近」,貼近人民群眾所思所盼,走近國際受眾有理有情,提升中國經濟故事公信力。

1.png

張超文 中國行業報協會會長

張超文表示,作為知名的全國性行業媒體,40年來,《中國經營報》在財經新聞傳播中承擔著排頭兵的角色,在財經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談到新時代行業媒體的責任和使命時,張超文指出,全國性行業媒體是我國各行各業新聞宣傳工作中的中堅力量,是與中央主要新聞單位、地方媒體互為補充,互為支撐,不可替代的新時代的主流媒體平台。

張超文表示,推動行業媒體實現系統性變革,就要求我們堅持系統思維,制定科學的規劃圖。

一是要堅持全局觀念,推進行業媒體實現系統性變革,不僅需要重視並抓好發展目標和方向問題,也要抓好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問題,還要重視採編流程的再造、全媒體人員的培養、媒體團隊的建設等。

二是要堅持目標導向,堅持内容為王、服務為上、創新為要的原則,用互聯網思維主導資源配置,用流量和效果說話,進一步做強主流輿論宣傳。

三是要堅持先立後破,實現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的難點在於如何打破重組優化傳統的體制機制。行業媒體既要科學的「立」,要研究建立適應媒體系統性變革的組織結構、傳播體系、管理體制和評價體系,形成新思路、構建新體制,為改革發展提供堅實保障,又要大膽地「破」,要全力推動媒體資源整合,改變不符合時代要求,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資源分配,著力解決功能重復、内容同質、力量分散、人員效率不高的問題。

1.png

曲永義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

曲永義表示,《中國經營報》的40年經歷正是中國改革開放波瀾壯闊史詩中新聞事業創新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它見證了中國經濟的崛起,記錄了社會變革的每一個重要瞬間。

曲永義強調,數字化時代到來,紙將不在,報將永存。可能終有一日,手中的報紙不再,但是内容為王的理念沒有消亡,甚至更為重要,新聞仍會以更加智能、高效的形式傳播。

對此,曲永義提出三點希望:

一是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創新新時代辦報理念,續寫新篇章。要不斷深化對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聞輿論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的理解和學習,進一步強化對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學習,以黨建工作為引領,因時而謀,因勢而動,順勢而為,乘勢而上,以更好的姿態弘揚主旋律,唱響正能量,壯大影響力。

二是立足背靠優勢,依託中國社科院打造高水平的智庫。智庫利用自身媒體平台開拓整合資源能力和廣泛的平台能力,為企業家和經營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務和智慧支持。希望再接再厲,繼續高質量、高水平夯實中經傳媒智庫的品牌力、影響力、傳播力、價值力,真正成為地方政府、企業公司值得信賴的智庫外腦。

三是把握時代大勢,乘風數字化浪潮,建設媒體平台。對於時代變革大潮來襲,應該時刻做好告别鉛與火,走向數與網、雲與端的準備,做行業的變革者、引領者、前行者。希望《中國經營報》繼續秉承創刊時大膽吃螃蟹的闖勁、拼勁,以融求進,創建屬於自身發展特色的數字化、智能化媒體平台,加快構建跨媒體平台,全員進軍媒體融合發展,讓轉型成為報社安身立命的不竭動力。

繼往開來

大道直行,創新與發展

1.png

喻國明 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

喻國明表示,從傳播的角度來說,今天傳播領域的邊界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著巨大的改變。

過去,我們把傳播產業、傳媒產業視為内容產業,當前,互聯網改寫了這樣的認識,媒介所扮演的不僅是内容分享的角色,更大程度上,媒介要為未來數字文明時代的建設發揮關鍵的作用。

喻國明還強調,由於互聯網的賦能、賦權,使個人作為一個原點,越來越具有社會運作、傳播運作的價值。

目前傳播的動力機制也在發生重要的改變。越來越多的傳播構造要建立在算力、算法和數據的基礎之上,形成更大範圍内的社會連接和社會結構、社會過程的再造。

在互聯網編織的巨大網結中,任何一個節點,無論是個人還是媒介,他們的作用大小,不僅在於他們擁有多少資源,還在於他們如何通過自己的連接作用,整合起社會資源,並將其效能最大化,這才是互聯網時代形成功能、形成價值的最為關鍵性的能力。

追光時代

發展脈動,初心與使命

1.png

季為民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中國經營報社社長、總編輯

季為民表示,《中國經營報》於1985年創刊,即將到來的1月5日,我們將迎來40周年的生日。過往不可追,來日猶可待,站在40年重要的節點上,一面看過去,一面向未來!

第一,我們將繼續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黨性與人民性的統一,做好輿論引導,宣傳主流價值。在全民手握擴音器的時代,正確的輿論導向尤為重要。新時期,我們將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不斷提高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我們將借助多種渠道,創新報道形式,有效傳播權威、準確、主流的聲音。

第二,我們將繼續關切經濟發展,提供價值服務。當前,全球競爭日益激烈,對中國企業的競爭力提出了多種要求。《中國經營報》將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以經營成就價值為出發點,全面關注企業的發展需求,以開放的國際視野,為中國企業發展提供切實有效的智慧支撐。我們將依託中經傳媒智庫,為企業提供經濟政策解讀、商業模式剖析、優秀商業案例分析、企業管理策略指導、企業家精神傳播,我們將從資源對接、企業管理、社會責任、品牌建設等角度,助力中國企業高質量發展。

第三,我們將擁抱科技創新,提升能力建設,探索融合之道。新的時代,科技將改變世界,也將改變媒體。我們將積極擁抱科技創新,將大數據、人工智能、新的信息技術創新等有機融合到新聞生產、新聞傳播當中,探索「平台化+智庫化」的發展之路,以「科技+」的力量提升記者、編輯們的創新能力建設,以豐富的形式、優秀的内容、深刻的落點來擴大傳播,提升媒體的聲量、能量。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

相關文章

12月11日
投資新時代:第二十四屆中國股權投資年度大會 引領行業未來
12月11日
尋找增長與治理並重的改革路徑 和訊財經中國2024年會在京舉辦
12月10日
17周年正青春:思維財經&投資者網如何穿越周期持續成長
12月7日
【財華社報道】孔劍平:比特幣達100萬美金只是時間問題!香港有望成為全球Web3金融中心前二
12月5日
萬象耕新|第二十四屆中國股權投資年度大會盛事將啓
11月28日
媒體報道 | 孫宇晨WikiEXPO迪拜展會演講:加密貨幣創新與全球支付革新
11月26日
首屆大灣區上市公司高峰論壇 陳茂波:香港是全國企業出海首選地
11月25日
2024《證券市場周刊》ESG「金曙光獎」榜單揭曉!
11月25日
2024香港金融科技論壇圓滿舉行,CAGA主席石柱:全球金融的明天一定在香港
11月21日
孫東:完善香港人工智能生態圈,全力配合國家的「人工智能+」行動

視頻

快訊

2025年4月10日 星期四 01:48:22
更多
09:40
中國軟件國際(00354.HK)漲超5% 發佈全國首個基於開源鴻蒙的機器人操作系統
09:31
【異動股】農牧飼漁板塊低開,康農種業(837403.CN)跌12.35%
09:31
【異動股】雞肉概念板塊低開,曉鳴股份(300967.CN)跌9.64%
09:31
【異動股】消費電子板塊高開,福立旺(688678.CN)漲18.14%
09:31
【異動股】AIPC板塊高開,隆揚電子(301389.CN)漲20.01%
09:28
先聲藥業(02096.HK)SIM0686獲國家藥監局簽發藥物臨床試驗批准通知書
09:26
央行今日開展659億元7天逆回購操作
08:52
長江生命科技(00775.HK)停牌
08:50
石四藥集團(02005.HK)非洛地平獲國家藥監局批准登記成為上市製劑使用的原料藥
08:42
極兔速遞-W(01519.HK)一季度包裹量同比增長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