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華社2025年2月20日訊,畢馬威於2月18日就香港特區政府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一系列建議,包括推出多項開源節流措施,並透過支持創科及數碼經濟發展,吸引企業及人才來港,從而鞏固香港作為全球主要國際金融中心之一的地位。
畢馬威預測,香港特區政府在2024/25年度將錄得897億港元赤字,主要因土地相關收入和印花稅收入未達預期所影響。儘管如此,畢馬威估計,截至2025年3月底,香港的財政儲備仍將維持於6,450億港元的相對健康水平。鑒於當前外圍經濟環境的挑戰,以及不斷演變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貿易衝突,畢馬威建議政府開拓多元收入管道並提升開支效益,同時持續吸引企業及人才,以維持香港中長期的競爭力及財政可持續性。
畢馬威中國香港區稅務服務主管合夥人譚培立(John Timpany)表示:「香港具競爭力的稅率以及簡單稅制,相較其他司法管轄區仍然具備吸引力。然而,政府有必要透過全面檢討稅制等措施多管齊下,開拓收入來源及精簡開支。考慮到國際稅務環境不斷變化,而香港已多年未進行全面檢討,是次檢討應涵蓋本港稅務框架,以及現行針對特定行業及在職家庭的稅務優惠措施,以提升香港的競爭優勢。」
在開源方面,畢馬威建議檢討及調整政府公共服務收費,包括將飛機乘客離境稅由120港元調升至150港元,該稅項自2003年以來未曾調整。此外,畢馬威提議研究向非本地數碼服務供應商徵收2%至4%的稅項。
在節流方面,畢馬威主張重新檢討「二元優惠計劃」,例如設立每月200港元的補貼上限,以鼓勵受補助長者善用津貼,同時繼續支持銀發經濟。
畢馬威中國稅務合夥人梁愛麗表示:「為進一步提升香港作為家族辦公室和財富管理首選地的吸引力,我們建議擴大稅務優惠的適用範圍,將虛擬資產、古董和藝術品納入合資格交易範圍。」
畢馬威中國稅務合夥人何家輝表示:「地區總部的設立有助於推動經濟增長,以及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航運及金融中心的角色。畢馬威建議政府加快完善航運稅務優惠政策,並繼續推廣香港作為資產管理公司拓展亞太區業務的重要橋梁。」
畢馬威中國香港區政府及公共事務主管合夥人李智深表示:「在推動開源節流的同時,政府亦應加強社會福利、改善公共服務及促進更具包容性的經濟,實現多方面的平衡。為支援本地企業及民生,畢馬威建議向透過祖父母 / 外祖父母或家庭佣工照顧16歲或以下子女或殘疾受養人的在職父母,提供50,000港元的免稅額,以減輕其經濟負擔。此外,我們亦提議為首次置業人士提供較低的從價印花稅率,適用於價值600萬港元以下的住宅物業。」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