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0日晚間,碧桂園(02007.HK)低調放出了它的2024年全年財報成績單。跟今年2月披露的2023財報及2024中期財報比起來,讓投資者欣喜的看到碧桂園更多積極變化。
面對内外之困,碧桂園繼續以高度的責任感落實保交樓任務,逐步扭轉困局,同時積極化債優化債務結構,淨資產保持為正,開源節流提升現金儲備及改善盈利面。
更為重要一點是,輕資產的科技建造與代管代建業務穩步推進,「一體兩翼」戰略逐步顯現出協同效應及可期的發展前景。
在碧桂園披露財報前後兩個交易日,二級市場情緒顯著升溫,或反映出投資者對這份財報充滿期待與樂觀。
截至3月31日發稿,碧桂園漲幅為2.09%,而在上一交易日(28日)收漲3.23%,近兩個交易日股價累計漲幅為5.32%,該漲幅位居内房股前列。
「保交樓」持續領跑,淨資產持續為正
過去一年,房地產市場仿佛經歷了一場重生,正剜去腐肉,以全新的姿態重獲生機。
在求穩方面,碧桂園上半年便採取「保交房、保經營、保信用」的三保戰略,確保全年公司穩健前行。其中,保交樓成為公司的第一要務,更是穩定市場信心的關鍵錨點 。
2024年,碧桂園完成了38萬交付套數。
在2024年交付房企的排行中,碧桂園38萬套的交付套數,超越中海、融創(01918.HK)、保利發展(600048.SH)、綠城(03900.HK)、萬科(000002.SZ)等蟬聯排行榜首位。
財華社統計,近三年來,碧桂園狂交170萬交付套數,位居内房前列。
想象一下,如果每家平均住三個人,那這170萬套房就相當于有500多萬人。
說數據不煽情,但170萬背後是31省242個城市500萬人的安家故事。
内外之困,碧桂園是如何完成這170萬套房子交付?
兩年内,碧桂園通過斷腕式資產處置(廣州亞運城股權套現12.9億元、交易長鑫科技股權入賬20億等)及沉澱資金盤活,累計回籠資金超人民幣600億元(單位下同),其中超七成直接注入保交樓工程。
誠然,在「行業寒冬+暴雷潮」雙重暴擊,碧桂園扛住壓力,給500萬人安家!這波操作,夠拼,夠實在,保交樓不是口號,是責任!這正印證了碧桂園董事長楊惠妍那句「留在公司既是情感上的選擇,也是理性的責任和擔當。」
業内人士表示,碧桂園無論從團隊、管理、資產狀況,還是家族支持及企業文化等各方面來看,公司發展的内在動力仍然較強,尤其是核心管理團隊的穩定性和高效的執行力是其重要支撐。碧桂園目前雖遭受暫時性的財務困難,但仍在積極履行企業責任,經歷調整後極有可能重振旗鼓。
放眼2025年,碧桂園保交樓的KPI鎖定21萬套,同時升級策略:上半年All in交付攻堅,下半年雙線作戰「保交付+保主體」,目標直指2026經營正軌。手握萬億資產底牌,配合大宗資產盤活和政府、機構等多方支持,這場翻身仗顯然有備而來。
據最新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總資產仍高達10358億元,高于總負債金額,淨資產仍有513億元。碧桂園淨資產保持為正,傳遞出關于公司財務狀況的積極信號,隨著外部市場環境逐步復蘇,未來公司重回健康經營軌道仍有良好的基礎。
盈利改善提速,債務重組有成效
近期披露的業績預告顯示,房企財報集體跳水。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17日,A+H股90家房企交出成績單,近八成(69家)亮起虧損紅燈,預損總規模直逼3700億大關,部分房企虧損額創歷史新高。
在行業虧損加劇之下,碧桂園採取了「不放棄、不懈怠」的態度,通過多種措施積極進行自我救助,其2024年的業績正在逐步提升。
費用管控方面,碧桂園不斷調整組織結構,使得營銷、市場推廣成本和行政費用從2023年的約180.33億元降低40.2%至2024年的107.83億元,有效提升了經營效率。
隨著經營效率提升,利潤數據初現築底迹象。2024年全年,碧桂園總收入約2528億元,淨虧損約351億元,虧損大幅收窄82.5%。
在盈利改善提速之際,碧桂園債務重組闖關方面更多底氣及信心。
今年以來,碧桂園通過「削債116億美元+展期11.5年+融資成本下行」的硬核減債組合拳,已與持有超百億美元債權的7家銀行達成共識,正加速推進重組細則磋商。
更為重要的是,碧桂園控股股東及家族通過借款、增持股票、購買債券、以股代息等多種方式積極推進公司化債工作,一定程度上也提振市場信心。
據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末,碧桂園控股股東及家族已累計支持集團總額約416億港元,且從未減持股票,其中2021年至今累計向公司提供折合約96億港元的無息無抵押借款等現金支持。
對于碧桂園債務重組方面,業内人士給予正面看法。
業内人士認為,2025年以來,房企在債務重組及企業重整自救方面不斷有新消息傳來,包括碧桂園、融創、龍光、遠洋等房企均有所進展。面臨階段性困境的房企通過債務重組減輕債務壓力,不僅有助于改善企業的基本財務狀況,同時也釋放出更多資源用于保障房屋按時交付,使房企能夠更專注于提高工程質量和加快交房進度,從而增強購房者的信心。
「一體兩翼」協同,助力重回穩增長正軌
在盈利改善提速,債務重組有成效積極形勢之下,碧桂園正加速戰略換擋,從2024年中期財報提出「保交房、保經營、保信用」三保戰略,升級至2025年「保交房、穩資債、保經營」的三維攻守體系。
從上文不難看出,保交房、穩資債折射出碧桂園的破局之道:左手扛牢民生託底責任,右手積極化債纾困路。
然而,所謂的「保經營」究竟意指何為?
碧桂園解釋,「保經營」亦是公司中長期的目標,也是企業後續穩定健康發展的立命之本。在經營端,公司一方面通過組織結構調節適配市場變化,控制管理費用合理投入。另一方面,公司緊跟市場實際情況對存貨進行分類管理,積極進行市場挖潛工作,匹配市場需求制定對應供貨計劃,穩定銷售價格,保持合理流速,最大化開發類資產價值。
簡而言之,「保經營」即穩住地產主業,把握市場節奏推進經營重回正軌、重回增長。
「保經營」想要順利推進自然離不開碧桂園的「一體兩翼」,即地產主業加科技建造和代管代建的雙輪驅動模式。
「一體兩翼」曾被碧桂園精心描繪的發展藍圖,如今在主業遇困,「兩翼」效應開始發力,不僅為碧桂園提供應對市場變動、優化公司成本控制、產品開發和服務能力,亦是確保公司在未來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之關鍵所在。
在科技建造領域,碧桂園緊跟行業轉型與科技賦能的浪潮,構建起以建築機器人、新型裝配式、BIM數字化為核心的智慧建造體系,這一創新之舉在行業下行期更顯重要,顯著提升了開發業務的成本管控力。
財報顯示,碧桂園旗下的騰越建科自2024年初起,便以「一標一策」精準施策,資源利用最大化,確保經營穩健前行。博智林則深耕建築機器人研發,近50款機器人覆蓋建築全生命周期,其中28款已投入商用,服務全國31省超1100個項目,累計交付近4000台次,施工面積超2000萬平米,引領行業智能化升級。
代管代建領域,鳳凰智拓則為碧桂園開辟了新天地,拓寬了業務領域,帶來新收入來源。2024年簽約代建面積高達800萬平方米,榮登中指研究院《2024年中國房地產代建企業新簽規模排行榜》第十。
今年3月,億翰智庫發佈的《2025中國房企綜合實力TOP100研究成果》中,鳳凰智拓更是榮獲「2025中國代建企業綜合實力TOP10」。
自鳳凰智拓成立以來,尚不足兩年,便以黑馬之勢躋身于代建行業前十名之列,其成長速度令人贊歎不已。
根據最新財報顯示,鳳凰智拓管理面積距離2000萬平方只差一步之遙,預期後續競爭力及排名有望進一步提升。
截至2024年底,鳳凰智拓已累計承接代管代建項目超200個,累計管理面積1868萬平方米。目前在管項目近40個,開發面積近734萬平方米,覆蓋全國20個城市。
尾語:
從碧桂園2024年財報透視,儘管經營壓力猶存,但相比去年及今年中期財報,公司已顯露出明顯改觀。通過力推保交樓、科技建造、區域優化及成本控制,同時發力代建代管,碧桂園有效緩解了經營壓力,為可持續發展鋪路。
更振奮人心的是,債務重組的進展為改善財務狀況、提振市場信心注入強心劑。
展望2025年,國家政策暖風頻吹,「穩住樓市」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各地政策組合拳更是前所未有的密集,為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保駕護航。在此背景下,我們有理由相信,2025年房地產市場至少不應再過度悲觀。
在此背景之下,「保交房、穩資債、保經營」戰略調整,或預示著碧桂園正在走出至暗時刻、籌劃重回穩增長軌道的積極信號。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