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特朗普政府揮舞「對等關稅」的大棒,引發全球經濟格局的動蕩。有部分觀點認為,這可能保護美國本國產業,促進制造業的回流,推動其產業鏈重構。
對此,不少機構紛紛發表觀點——
華安證券指出,「對等關稅」稅率整體呈現亞洲>歐盟>北美的特點,這可能對當下中國向東盟國家出口關鍵原料和中間品再加工、組裝後出口美國的貿易模式形成衝擊,吸引更多制造業向北美區域特别是美國回流。
也有分析人士表示,短期來看,特朗普政府對全球加徵關稅超出預期,或進一步加大美國經濟的滞脹壓力,加大其經濟衰退的風險,後續制造業回流充滿不確定性。
對此,法國興業銀行美國股票策略主管認為,消費者信心受到了打擊,這將是企業決定是否以及何時將供應鏈回流的一個因素。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亦表示,關稅是供應鏈回流的「積極催化劑」,但預計短期内不會出現大量項目回流美國的情況。目前看到的是一些小型、快速周轉的投資,可能會使產量提高約2%。
不過,也有很多機構持有不同觀點——
有專家指出,制造業遷徙遠比美國政客的承諾復雜,所謂關稅促進制造業回流的論調恐怕是「癡人說夢」。
一方面,制造業的復蘇需要對美國勞動力培訓進行大量投資,整個供應鏈的重構相當於生態系統的重構,這都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另外,美國的高人均GDP以及高勞動力成本,決定了它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位置。在此背景之下,美國制造業「空心化」或難以逆轉,中長期來看,特朗普政策或將歸於失敗。
一位美國關稅分析師表示,過去十幾年美國制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單邊下行,這是重新分工結果,並非政客能改變。從PMI和價格數據看,美國制造業除價格和庫存高外,其他方面疲軟,存在風險點,美國制造業回流有很大挑戰,美國整體有更大衰退可能性。
從過往歷史案例來看,上述觀點似乎能找到不少佐證。
比如在2018年3月,特朗普政府宣佈對進口鋼鐵徵收25%的關稅。關稅實施後,美國國内鋼鐵價格上漲。當年美國鋼鐵行業盈利頗豐,相關就業崗位增長。
然而,這只是硬幣的一面,另一面則是,鋼鐵價格的上漲,導致汽車、機械、建築等行業的成本上升,下遊面臨沉重壓力。統計顯示,2018年關稅導致美國下遊制造業損失了更多的就業崗位。
當時有美媒「一針見血」的指出:特朗普徵收鋼鐵關稅,保護了鋼鐵制造商僱佣的14萬工人,但也懲罰了以鋼鐵為原料的各行業中的650萬人。
歷史經驗表明,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或並不能促進制造業回流,甚至將反噬自身。
而反觀中國的制造業競爭力,得益於常年持續的技術投資與勞動力技能升級,以及大量的工程師紅利,其壁壘則難以撼動。
英國廣播公司在近期文章中指出,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工廠能夠以低成本大量生產高端技術產品,儘管關稅確實會造成不利影響,但無法輕易撼動中國制造業的超級大國地位,因為在世界其他地區很難找到中國產品的替代品。
文章還提到,近年來中國向先進制造業邁出步伐,從生產服裝和鞋子轉向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領域,這給了中國應對關稅壁壘時的「先發優勢」。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亦表示,關稅雖然會對中國出口造成不利影響,中國需要進一步刺激國内需求,但關稅無法輕易動搖中國制造業的主導地位。
值得關注的是,全球最大對衝基金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歐此前也提到,在我們有生之年,美國將無法在制造業領域同中國競爭。
他表示,中國會以非常低廉的成本來生產產品。中國的制造業產量約佔世界的33%,這比美國、歐洲和日本的總和還要多。他們的生產效率高,成本低,還會把芯片應用到制造業里。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