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首家上市的18C特專科技公司晶泰控股-P(2228.HK)發佈公告稱,公司2024年年度收入已達到已商業化公司的收入門檻,即2.5億港元,聯交所已批準公司為已商業化公司。
並且,晶泰控股已向聯交所申請取消未商業化公司稱號,即公司英文及中文股份簡稱將不再印有「P」標記,新股票簡稱為「XTALPI」(英文)、「晶泰控股」(中文),自2025年4月9日(本周三)上午九時生效。
3月28日,晶泰控股發佈2024年度業績,2024年公司營收2.6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2.8%;經調整淨虧損收窄12.5%至4.57億元人民幣。
營收增長主要得益於智能機器人解決方案和藥物發現解決方案的強勁表現。智能機器人解決方案收入從2023年的8669萬元增至1.63億元,增幅達87.8%,主要由於XtalPi研發解決方案(如中藥及電解質機器人解決方案)的大幅增長和自動化化學合成服務收入的增加。
藥物發現解決方案收入從8770萬元增至1.04億元,增幅18.2%,主要歸因於客戶數量和可創收項目的增加。
18C上市規則,3家上市3家遞表
為吸引更多科技公司來港上市,香港聯交所上市規則新增第18C章,允許未盈利的科技公司來港上市,2023年3月31日正式生效。
特專科技公司是主要從事(不論直接或透過其附屬公司)特專科技行業可接納領域内的一個或以上的特專科技產品的研發,以及其商業化及/或銷售的公司。對於無收入、無盈利特專科技公司,可接納5大領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硬件、先進材料、新能源及節能環保、新食品及農業技術。
根據特專科技上市規則,申請公司分為已商業化公司和未商業化公司。已商業化公司是指經審計的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收益至少達2.5億港元,未商業化公司是指未達收益標準的公司。
未商業化公司(Pre-Commercial Company)的上市股本證券,其股份名稱結尾須有「P」字以作標識,後綴-P為Pre-Commercial的縮寫。
2024年8月23日,香港證監會與聯交所宣佈下調了18C章特專科技最低市值要求,其中:
已商業化公司:市值門檻由60億港元降至40億港元;
未商業化公司:市值門檻由100億港元降至80億港元。
2024年9月1日生效,至2027年8月31日期間適用。
截至目前,共有6家公司通過18C章申請港股上市,晶泰控股、黑芝麻智能、越疆已經成功登陸港交所,剩餘三家希迪智駕、五一視界和雲迹科技已經向港交所遞表。
文章來源:活報告公眾號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