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特朗普揮舞關稅大棒,全球資本市場迎來「大地震」。
4月3日至5日,短短三日,美股道瓊斯工業指數大跌超過10%,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大跌超過11%。有統計稱,整個美股市場就蒸發數萬億美元市值。
其中,蘋果(AAPL.US)三天内跌近19%,市值蒸發逾6000億美元,微軟(MSFT.US)、特斯拉(TSLA.US)、英偉達(NVDA.US)等亦重挫。
國内方面,4月7日至8日,滬指跌近6%,創業板指跌近11%,香港恒生指數跌近12%,彈性較大的恒生科技指數跌約14%,不少科技巨頭短時間之内上演「大逃殺」,騰訊控股(00700.HK)、阿里巴巴(09988.HK)、小米集團(01810.HK)、中芯國際(00981.HK)等個股均大幅跳水。
雖然8日市場有所修復,但市場人士預計,短期海内外市場聯動,恐慌情緒需宣洩,盤面恐難以企穩,一些個股的跌勢或將延續數日,不少基金經理亦趁機調倉換股,控制自身的風險敞口。隨著形勢的逐漸明朗、以及救市政策的不斷出台,機構投資者或重新入場,捕捉市場機遇。
不少機構認為,關稅衝擊之下,市場對全球貿易以及中國出口增速預期會下修,但對國内寬松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加碼預期也有望同步提升,同時,國内產業結構升級和資產重估的中期邏輯並不會被破壞。
其中,信達證券認為,關稅對指數可能是一次性衝擊,鑒於中國經濟制造業的優勢明顯,或已度過要完全依賴出口啓動經濟的階段,在當下的環境下有望做到進退有度。
關於後續的投資方向,國泰海通認為,不確定性的定價環境中,較為確定性的供給將成為關鍵:1)全球經貿局勢趨於復雜,穩定現金流板塊防禦價值凸顯,比如銀行、公用事業、運營商、高速公路等。2)兩重兩新及政策高確定性板塊,包括電力設備、軌交以及受益關稅反制措施的稀土、種業等。3)科技領域大國博弈預期增強,國產替代領域增長確定性有望更高,包括半導、軍工、國產算力等板塊值得關注。
華泰證券研報則提到,對美敞口較低的制造業值得重視,如航空裝備、自動化、專用設備、工程機械等板塊;此外,内需消費中部分大眾品和必選品亦值得重視,如美護、乳制品、農業等板塊。
該行還表示,港股在中期視角下相對收益空間或仍存,原因是:1)基本面上,國内3月PMI連續兩個月擴張、地產尋底迹象初現、政策逆周期調節存加碼預期;2)港股結構上,科技+金融主導的上市公司特徵使其企業盈利對關稅敏感度相對較低;3)資金面上,南向資金持續流入為港股提供資金支撐。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