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期7个月之久的格力电器(000651-CN)董事会换届,终于在昨日水落石出,董明珠几无悬念连任成功。
谈业绩、谈分红、怼小米、怼美的……股东大会俨然成了董明珠的个人show,她也直言不讳的回应了外界的各种质疑。
再干三年,已经65岁的董明珠,还能带领格力开启转型之路吗?
董明珠说,珠海政府对格力电器提出了2023年实现6000亿元的营收目标。
一年营收6000亿是什么概念,这相当于华为2018年的收入。格力将自己对标华为,显然又提升了一个档次。要知道早年格力怼的友商是小米、美的一众档次的。
想要达到华为的营收水平,以2018年2000亿元营收的基础来计算,在未来五年的时间里,格力每年的营收增长都要达到25%以上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面对6000亿铺天盖地的媒体报导,董明珠开始变得谨慎,格力每年10%的增长是可以保证的,50%的增长虽然想做到,但是不能承诺。
这一次,一向态度鲜明的董明珠也开始软下来,我只给确定的承诺,不确定的部分不能轻易说。
但若每年只保持10%的增长,6000亿元的目标对于格力来说还很遥远。
董明珠时代,格力取得了一个白色家电企业无法企及的高度,营收从2011年的835亿元,增长为2018年的2000亿元。
据格力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2018财年营业总收入为2000亿,归属上市公司盈利260亿元,股东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16%。
无论从怎样的角度来看,格力电器都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最成功的代表之一,年销售收入和公司市值均高达2000亿元左右,成为当之无愧的行业老大。
格力多年来在空调领域耕耘,80%以上的收入都来自空调,专业化的好处就是可以最大限度的获取这一行业的红利,但是坏处就在于,当这个行业面临天花板时,公司的增长也就到了尽头。
格力空调做到极致的背后,也有董明珠急切开拓新业务的隐忧。董明珠成功连任后,格力电器又将会走向何方?
对于外界最关注的格力新业务,银隆、手机、芯片等问题,董明珠也在股东大会发言中做出了回应。
想当年,董明珠力排众议“all in”新能源造车,收购珠海银隆被被股东大会否决后,不惜个人集资投资20亿投资银隆。
可惜事与愿违,珠海银隆很快就暴露出各种问题,也终止了上市进程。董明珠投资不顺,两家“互殴”多时,董小姐也陷入两难境地。
进,需要投入更多资本,新能源汽车市场本就是一个烧钱的行业,失去上市机会之后,尤其在当前珠海银隆一地鸡毛的现状下,对风险资本的吸引力已不如从前。
退,也并非易事,董明珠已经为此举债投入了20多亿元,如果中途退出,董明珠个人形象受损事小,巨额投资打了水漂事大。
银隆问题背后,折射出的是股东对于格力业务多元化业务的焦虑。
“造车”之外,手机、芯片业务也成了董明珠连任路上的“刺”。
昨日的股东大会,董小姐就“强制推销”格力手机,她希望拿了分红的股东能够购买格力手机来支持格力。
手机业的竞争是有目共睹,就在手机届的明星小米也开始掉价之时,格力手机还能否异军突起确实是个问题。
格力多元化的一环还在于芯片。 2016年,格力开始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不过投资者并不买账,导致格力股价大跌。
昨日的股东大会上,董明珠不该格力“芯计划”的初衷,坚称格力股票下跌,是因为格力真的要“搞芯片”。
“为什么我一搞芯片股价就掉,因为我是真干。芯片是一定要做的,每年格力电器进口那么多,我觉得我做,不是和别人抢一杯羹,也不是争市场,而是给消费者带来更健康、稳定、可靠性的产品。”
不过,靠营销起家的董明珠,一手带出来的格力也是营销见长,尽管在多元化上做出了诸多努力,似乎一直不能GET多元发展的要核。
手机、机器人、造车、芯片,尝试过,也失败过,仍无法有效进入多元化目标领域。未来3年内,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也成格力最大挑战。
格力的新业务一直备受外界关注。董明珠的转型之路也是一波三折,很大程度上也折射了传统制造业转型的不易。
尤其是像格力这种传统行业中的国企,在新业务的开拓方面更是少了私企的破釜沉舟的勇气,业绩越辉煌,或在转型过程中摔得越痛。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