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将申领长者综援的年龄由60岁延至65岁,由于事前缺乏酝酿,市民与议员都缺乏心理准备,因而引来很大的争议。政府为了减少推行时的阻力,宣布特别为60岁至64岁健全申领综援人士发放1,060元就业支援补助金,相等于这类人士原先可领取长者综援的金额。
这项安排抵销了调高申领长者综援年龄措施的大部分的影响,但仍有一部分人会申领不到长者综援的附带福利,唯有靠关爱基金去额外照顾。反对派对此虽不肯收货,但由于政府已把实质受影响的人减到最少,反对派要组织大规模的抗争运动并不容易。相信政府这次调高申领长者综援年龄的举措,最终都可以落实。
政府宁愿以辅助措施作补救,也不肯搁置原方案,有人说这是林郑要挽回自己的面子;但亦有人认为,林郑坚持这样做,政治上会失分更多。我相信政府坚持这样做与面子无关,而是决心要把退休年龄推后至65岁。
香港是自由社会,个人有权决定自己甚么时候退休,但政府部门与大机构都设有退休年龄,超龄后,除了少数例外,大部分都不获雇用。结果这批人不得不寻找次一级的工作,没法发挥自己所长,收入自然比以前减少。如果找不到工作,而之前又积累不足的话,那就只好寻求政府扶助。
香港的人口正在老化,这类需要政府扶助的人会愈来愈多。在出生率不足的情况下,新一代的年轻人迟早会不胜负荷,最佳的处理方法是延后退休年龄,让有能力的人自己照顾自己多几年。
有政客指政府这样做是为了推卸责任;硬要心身疲惫的老人家继续工作,实在残忍。我相信香港社会有能力去照顾确有需要的人;但政府的政策应按大多数人的情况来制订,而不应以偏概全。
现实是大部分60至65岁的人,健康状态都有条件工作(个别有需要照顾的,政府当然要负责),而他们亦大多数会选择留在原岗位上继续工作。我曾在电台的烽烟节目上,听过多个年龄接近退休人士的心声,他们不约而同的表示,不想太早退休,因为自己觉得自己尚有工作能力,不想退休后无所事事。他们觉得,退休后可以拿各式各样的津贴当然好,但亦好不过让他们可以不用一到60岁就因年龄而得退休,没法发挥自己的价值。
我见过一些早退休的朋友,由于一时未能找到工作以外的寄托,生活质素反而下降;有些连健康状态也因而受影响。可见有工可做,对很多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
现时,大部分发达国家都在因应国民的健康状态而把退休年龄推迟,甚少仍用60岁作为退休的年龄界线;最普遍的是以65岁为界,新西兰是67岁,英国是68岁,德国想延至69岁,而丹麦与冰岛更延至70岁。这不但可以减轻下一代在养老方面的负担,亦可以提升长者的生活质素。香港是全球人均年龄最高的地方,若仍坚持把60岁以上的人就视作长者,实在有点不合时宜。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