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的“屁股”真是擦不干净,以前残留的各种落后政策、制度,近几年都成为阻碍资本市场发展的绊脚石,例如,在创业板成立初期,各家上市公司纷纷高溢价并购,导致的结果是,创业板上市公司短期业绩繁荣,但由于收购溢价过高的缘故,在几年之后,一旦被收购公司业绩不达标,就会造成收购公司的资产减值,进而影响公司净利润。
注:商誉它是购买企业投资成本超过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图片来源:网络整理
这不,近两年A股商誉这颗核弹,不知炸伤了多少上市公司和个人投资者,就连监管层都不得不出台政策,由以前每年的商誉测试改为摊销,目的就是为了遏制上市公司盲目的进行并购,平滑具有高商誉资产公司的业绩。
我们先来举例看看,这种具有高商誉资产的公司有多么可怕。
以创业板远方信息(300306-CN)刚公布的2018年度业绩预告为例,公司公告称,预计2018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额约4.79亿元至4.84亿元,而上年同期盈利1.28亿元。
公司进一步披露,利润出现巨额亏损的原因归结为控股子公司浙江维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尔科技)业绩大幅下降,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约6亿元。
图片来源:远方信息2018年度业绩预告
我们再回头看该公司历年业绩,近十年之间远方信息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只有2017年高达1.28亿元,其他年份的净利润均不到一亿,而这次公司商誉减值高达6亿元,这相当于2013至2018年该公司六年的净利润总和还多,也就是说这六年投资该公司的股东一分钱都没有赚到。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
另外,反映至股价上那就更惨了,近三年时间远方信息的市值已经缩水约80%。在前几年公司持续并购时,业绩短期持续快速增长,市场投资者也处于兴奋状态,给了公司比较高的估值,但随着时间,高溢价收购的问题逐渐显现,公司业绩一年不如一年,市场也反映过来,重新估值,导致公司股价出现持续性暴跌。
图片来源:同花顺
这只是A股中很普遍的一家由于商誉减值,导致净利润大幅亏损的上市公司,这两年A股诸如此类的公司多如牛毛,尤其是创业板,这也是创业板指数近几年持续下挫的原因之一。那么,在商誉测试正式改为摊销之后,对上市公司有什么影响?
现在的会计政策是对上市公司的商誉每年进行减值测试,如果被收购企业完成所承诺的业绩,那么母公司资产则不会出现减值,反之亦然。
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前几年基本每家的资产负债表多少都会出现商誉,但是,这类公司的业务到底需不需要并购,就是另一回事。
在2015年以前,国内监管层对于上市公司收购政策相对宽松,会计政策对于高溢价收购的弊端,短期也无法显现,且短期还有助于增厚公司净利润,这就导致大股东收购意愿非常强,甚至有的上市公司花几十亿,收购的公司净资产却只有几万元、几十万,明明钱花出去了,但会计上却把这笔虚无缥缈的“钱”,算作一项资产,记在资产负债表美名其曰叫商誉。
这必然会导致利益输送,一些别有用心的大股东,高溢价收购旗下与自己关联的企业,侵害其他中小股东权益。
在商誉由每年减值测试改为摊销之后,上市公司在收购之前涉及高溢价收购,首先就的想公司今年利润多少,如果此次收购出现10亿的商誉资产,每年假设摊销1亿,对公司净利润影响是否过大,例如,像上面我们提到的远方信息,商誉资产最高的时候7个多亿,而公司每年净利润也就几千万,如果分十年摊销,当年净利润就会出现亏损,试问收购方案股东大会能通过吗?证监会能通过吗?
商誉减值测试改摊销对中小股东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也有助于上市公司踏踏实实做好公司,避免大股东恶意掏空上市公司。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