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年中國境内製造業人口紅利的退坡和人工成本的不斷增長,以及去年以來愈演愈烈的中美貿易糾紛所帶來的諸多壓力,國内不少製造業商家開始將目光投向東南亞地區,將生產基地搬離中國的「走出去」新熱潮漸有興起之勢。
主要從事電子電器產品製造業務的港股上市公司建溢集團(00638-HK)似也有此打算。2月19日建溢集團在港舉行傳媒春茗,主席鄭楚傑便透露公司因應市場情況及客戶的要求確有考慮將部分生產基地搬離内地,並已將目光鎖定在東南亞地區,不過由於此意願尚未落成所以可分享的信息不多。
至於中美雙邊貿易摩擦對建溢集團帶來的影響,鄭楚傑就指由於公司主要是做代工,因此貿易糾紛對建溢本身的影響不是很大,但對公司客戶會有影響。他表示,對公司可能的影響在於通過客戶或會使公司訂單減少,但價格及關稅方面則沒什麽關係。
此外他也表示,公司主要是與iRobot合作,而供應予iRobot的產品在美國銷情很好,雖然訂單或會有影響但目前仍未見到。另一方面,建溢今年也在開發新產品,新品推出肯定會有新價錢,客戶也會考慮用新品,因此鄭楚傑認為總體來看貿易糾紛對公司收入的影響不大。
而2月18日新鮮出爐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也令大灣區收獲了來自投資市場廣泛而熱切的關註,對於同樣發展了小規模地產業務的建溢來說,會否抓住機會在大灣區進行地產業務的投資呢?
對此建溢執行董事廖達鸾就表示不會,鄭楚傑也回應稱地產不是建溢的主業,充其量是公司業務的「點心」,看來建溢是不會湊大灣區這個熱鬧了。不過,儘管地產不是主業,未來也還是有望為集團業績帶來貢獻的,廖達鸾就透露今年開始房地產業務會入賬,業績表現在今年可以見到。
以下是部分訪談實錄:
Q:在東南亞建廠的計劃,有無看好的國家?
A:主席鄭楚傑的兩位公子(鄭子衡及鄭子濤,均為公司執行董事)已在東南亞地區進行過考察,目前考慮前往建廠的國家有孟加拉、柬埔寨、越南及緬甸等地。雖然有意願,但目前還未落成所以可分享的不多。
Q:在東南亞建廠的投資大約有多少?
A:總體大約是1億港元,但會分期進行。離開中國需要摸索,不會一蹴而就。
Q:會否在大灣區做一些房地產業的投資?
A:不會,我們開始房地產業務也是由於建廠的原因,熟悉當地環境所以在廠區附近開展少量的地產業務。地產不是我們的主業,只是一個「點心」而已,不考慮大規模發展房地產業務。
Q:地產業務中參與棚戶區改造的投入有多大?
A:這部分投入沒有很多,大約一個億港元。
Q:抛開地產業,有沒有考慮將製造業務亦打入大灣區?
A:大灣區目前不是公司主要考慮的事情,因為美國目前針對中國的製造業,而我們是以製作為主的,因此怎樣降低成本及部分離開中國生產是我們目前主要考慮的事情。除了貿易戰的影響之外,中國的製造成本也不斷上升,對於傳統製造業來說,降成本是集團主要需考慮的部分。
Q:去年收購了玻璃新業務,今年在收購併購方面有新的計劃嗎?
A:目前沒有,今年主要先鞏固現有的業務,提升我們的利用率。
Q:公司未來的派息率會有調整嗎?
A:我們多年來的派息比例基本上維持不變,總體不會低於期内利潤的30%。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