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证券(600837-CN)研究所姜超对本轮经济的五大判断:
1. 政策:财政强于货币政策
2. 经济:消费走势强于投资
3. 物价:CPI表现强于PPI
4. 利润:利润早于经济拐点
5. 资产:股市将远好于房市
在中国资本市场,向来有春季躁动、四月决断的说法。原因是由于春节假期的原因,中国的很多经济数据不会在前两个月公布,因而春季是时间最长的数据空窗期,给了市场充分的时间去炒作。而到了四月份以后,随着一季度经济数据的陆续出台,市场会回归到经济基本面,这时才会决定全年市场走势的真正方向。
比如刚刚过去的18年,股市也曾经在年初上涨,但结果全年走下来成了大熊市,部分原因或在于当1季度经济数据公布以后,经济企稳回升的逻辑被证伪,业绩的下滑推动了股市的下跌。
因此,站在4月份的时点上,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今年以来的经济表现和政策逻辑,看看到底今年的股市上涨是由什么因素推动,未来是否可以持续?
一、政策:财政强于货币政策,今年货币没大放水
虽然今年以来中国股市的表现令人惊艳,但到目前为止股市涨的主要是估值而不是盈利,因而有不少人认为本轮股市是货币宽松推动的大水牛。
但在我们看来,这其实是个非常错误的认识,因为今年的货币政策其实并没有大放水。
首先,货币政策远低预期。
进入19年,由于1月份央行全面降准1%,加上海外货币宽松周期重启,市场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也充满期待,不少人预期很快会有下一次降准,甚至不排除会降息。
但事实上,自1月份央行全面降准之后,除了1月份还有过一次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以外,央行的货币政策就进入了空窗期,到目前为止再也没有任何新的刺激政策出台,甚至在上周央行还专门对降准的消息进行了辟谣,貌似新一轮降准目前还看不到任何迹象。
其实,今年以来虽然央行全面降准,但货币政策的宽松程度远不及去年。在18年全年有3次定向降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了2.5%,而同时央行在公开市场的资金投放也基本平衡,这相当于净释放了4万亿左右的基础货币。
而在19年,虽然有一次1%的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再加上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释放2500亿资金,一共释放1.75万亿基础货币,但今年前3个月央行持续暂停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净回笼货币1.9万亿,综合来看央行甚至还在净回笼货币。
此前总理表态不走大水漫灌老路,而央行易纲行长称中国银行(3.900, 0.01, 0.26%)业的总准备金率已和美日欧等主流央行接近,未来进一步降准的空间和过去相比已经大幅下降,已经预示了今年货币政策空间十分有限。
而央行的放水主要作用在银行体系,而实体经济的流动性其实要看广义货币。但目前的广义货币M2增速仅为8%,位于近20年的最低点附近,也证明在影子银行全面监管之后,中国的货币超发已经全面受控,难以走回到大水漫灌的老路。
其次,减税降费远超预期。
而与货币政策的雷声大雨点小相比,今年的财政政策明显要积极的多,从年初到现在,关于减税降费的政策一直都没有停歇过。
进入1月份,首先开始生效的是6项个人所得税抵扣政策,我们估算可以给居民部门每年减税1000亿元左右。
而在1月份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政府又推出了针对小微企业的普惠性减税计划,包括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减税金额2000亿左右。
在3月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政府进一步提出了2万亿的减税降费计划,包括大幅下调增值税税率、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
从4月1日开始,制造业增值税税率正式从16%下调至13%,我们测算减税规模约为8000亿。而从5月1日起,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正式下调至16%,预计可以减轻社保缴费负担3000多亿元。
而在最新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又提出要降低政府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以及下调对进境物品征收的行邮税税率,其中包括了不动产登记费、专利申请费,民航发展基金,移动网络流量和宽带资费,工商业平均电价,铁路运价,港口收费等等,合计再为企业和居民减负3000多亿。
而除了今年以来的多项减税以外,在18年也有过两次减税,分别是5月份下调1%的增值税税率以及10月份上调个税起征点,而这两次减税的部分效果也会在19年体现。
从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在16、17两年提出的减税降费目标分别为5000亿和5500亿,而2018年升至1.1万亿,到2019年则激增至2万亿,这也充分显示19年的财政减税降费力度空前。
二、经济:消费走势强于投资
过去经济靠投资拉动。
回顾中国经济在08年之后的三轮回升,几乎每一次都是靠投资拉动,区别只是在于投资的主角不一样。比如09年的经济回升,靠的是基建和地产投资双轮拉动。而13年的经济回升靠的是基建投资拉动,16年的经济回升靠的是地产投资拉动。
但是本轮经济不太可能靠投资拉动,原因是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
由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全面规范,地方层面的基建投资缺乏足够的资金,只有中央层面的项目有8100亿的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但不足以拉动基建投资整体回升。
而在地产投资方面,由于棚改目标的大幅下调,占全国销量七成以上的三线以下城市销量不容乐观,3月份虽然一二线城市地产销售增速回升、但三线以下城市地产销售依旧低迷。而地产销售来源于居民举债,但今年头两个月居民户新增贷款同比出现明显下降。缺乏居民信贷和地产销售回款的支持,地产投资目前的高增长肯定难持续。
本轮经济靠消费企稳。
虽然投资难以指望,但是消费有望异军突起,成为本轮经济企稳的主要动力。
推动消费回升的主要贡献是减税降费。由于今年的减税降费规模达到2万亿,我们测算其中的一半也就是1万亿将归属居民部门,而中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大约在0.8左右,因而1万亿的新增收入有望增加8000亿左右的新增消费。
而18年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8万亿,而计入GDP当中的居民消费约为34万亿,新增8000亿消费可以带动消费增速上升2%,使得社零增速从目前的8%升至10%左右。
目前消费占GDP的比重已经高达55%,几乎是地产投资占比的5倍,因而2%的消费增速回升足以对冲10%的地产投资增速下滑,未来只要地产投资不出现断崖式的下滑,而基建投资和出口增速在目前的低位水平企稳不再下降,那么消费增速的回升就有希望稳住整体经济。
三、物价:CPI表现强于PPI
在物价方面,与消费有关的物价是CPI,而与投资有关的物价是PPI,因而消费强于投资意味着本轮CPI表现或将强于PPI。
过去物价反弹,PPI通常较强。
在过去3轮通胀回升周期,有两轮都是PPI明显强于CPI。比如在09年那一轮,PPI从底部回升了16%,而CPI从底部回升了8%;而在15年那一轮,PPI从底部回升了14%,而CPI则从底部回升了2%。原因或在于这两轮经济回升主要靠地产投资拉动,而地产投资是中国所有投资的核心,其产业链带动效果最强,足以拉动工业品价格整体回升。
而在2013年那一轮的通胀回升周期中,PPI始终为负,因而CPI一直强于PPI。原因或在于13年经济反弹靠的是基建投资,而基建投资的产业链拉动效果远不及地产投资,因而对PPI的拉动也相对较弱。
本轮CPI有望强于PPI。
从投资的表现来看,本轮通胀的表现或更类似于2013年,原因也在于地产投资的回升乏力,对工业品价格整体的拉动有限。
此外,本轮政策以减税降费为主,而增值税税率下调会降低工业品出厂价,带动PPI下行。但对于消费物价而言,减税降费会增加居民收入,增加消费需求并推动物价上涨,对CPI的支撑也要明显强于PPI。
本轮温和通胀更可持续。
但即便我们认为19年的CPI表现相对较强,也不认为19年会发生高通胀,而是预测CPI大部分时间将位于2-3%的温和区间。
原因在于过去的通胀大幅上行都伴随着货币增速的显着回升,但本轮货币增速相对平稳,而一切通胀都是货币现象,这意味着通胀上行的幅度将相对有限。
而过去由于货币超增引发了通胀上行预期,往往很快会引发新一轮货币紧缩,使得物价再度下行。例如13年中爆发的“钱荒”让市场印象深刻,随着货币政策收紧,14年以后通胀很快步入了新一轮下行周期。
但如果本轮没有货币大幅回升的支持,即便猪价大涨推动CPI短期回升,也不会引发货币政策的急剧紧缩,那么与之相应本轮温和通胀持续的时间也有望更长。
四、企业利润:利润拐点早于经济拐点。
过去经济变化在先,利润变化在后。
在理论上,有两个重要的宏观因素会影响企业的利润走势,一是经济的实际增速,代表了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二是物价走势,代表了企业生产的产品价格。而综合了经济实际增速与价格走势的最好指标其实就是GDP的名义增速。
而一旦GDP的名义增速发生了变化,必然会影响到企业利润的走势,因而理论上经济走势会同步甚至领先于利润走势。如果我们比较过去10年A股上市公司的净利润累计增速、和GDP名义增速的走势关系,可以发现这两者的走势基本同步,在部分时期经济表现更为领先。
比如从利润增速的底部来看,在09年1季度、12年3季度A股净利润增速与GDP名义增速几乎同时见底,但在16年2季度的A股净利润增速见底滞后于GDP名义增速两个季度。
减税降费超预期,利润或提前见底。
但是影响企业利润走势的除了经济与物价之外,其实还有第三个因素,也就是税收成本。而今年恰恰是企业的税负水平发生了大幅下降,这会使得企业利润增速领先于经济见底。
从基本面来看,我们判断社会融资增速已经在18年末见底,基于社融对经济的领先关系,预测本轮GDP实际增速或有望在19年2季度见底。而从物价走势来看,虽然今年CPI或全年稳中有升,但由于PPI或要3季度才见底。因此综合来看,本轮GDP名义增速的见底时间或在19年3季度,而到19年4季度才会明显回升。
但是另一方面,今年对企业部门的减税力度极大,而且几乎全部都集中在2季度释放,4月份起增值税税率大幅下调,5月份起社保单位缴费比例下调,而这近万亿的减税降费并不需要企业的额外付出,其实是直接增加了企业的利润总额。
2018年,我国企业所得税总额为3.5万亿,按照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这对应的我国企业税前总利润约为14万亿。如果减税降费给企业增加了1万亿的总利润,这相当于增加了7%的企业利润增速,而且主要从19年2季度开始体现。
因此,由于大规模减税降费超预期,本轮上市公司利润增速很有可能在19年1季度就提前见底,领先于经济见底半年左右。
五、资产表现:股市将远好于房市
由于本轮政策主要是财政减税降费、而非货币刺激,加之估值的巨大差异,我们认为未来股市的表现或远好于房市。
估值差异天上地下。
首先,当前股市和房市最大的差异在于估值水平不一样。
股市的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哪怕目前上证指数涨了30%,但是上证指数的PE估值依然只有14倍,而代表蓝筹的沪深300指数(4057.229, -5.00, -0.12%)(4057.2286, -5.00, -0.12%)PE估值只有13倍,这一估值水平远低于07年泡沫时期的50多倍,而且从全球比较来看也比美日欧股市便宜。
而房市的估值则处于历史最高位附近。从一线城市房价租金比来看,在08年初的时候只有30倍,而在18年末的时候已经高达60倍。
也就是说,如果目前投资买中国股市,靠企业盈利13、14年可以回本,而如果投资中国一线房市,靠租金需要60年才能回本,因而估值水平股市远远比房市便宜得多。
但很多人说,中国股市估值并不便宜,因为很多企业不分红。而房市看估值就输在起跑线上,因为房子的估值就没有便宜过。
如果不看估值,那么怎么理解过去房市大涨,股市不涨呢?
任何一个资产其实都有两种属性,一是估值、一是收益,当大家愿意为一类资产付出很高估值的时候,肯定是预期这类资产的收益会高速增长。
过去货币超发,地产最为受益。
过去10年,房地产是中国表现最好的资产,而且中国房地产中表现最好的是住宅、而非商业地产。
但是我们想一想,我们把钱买成住宅以后,其实是把钱换成了一堆钢筋水泥,如果不考虑少数住宅附加的教育医疗等属性,大多数住宅唯一的产出就是居住,在这一点上住宅对全社会的贡献甚至远远比不上商业地产,因为商业地产是帮助企业生产经营。因此,之所以过去10年住宅价格大涨,并不是因为住宅创造了多大的居住价值。
如果房子本身不创造太多收益,那么房子的收益来自于哪里?其实是来自于货币贬值!07年时中国的广义货币总量只有40万亿,而目前已经超过了180万亿,货币的增幅接近4倍,而这也差不多是同期中国房价的涨幅。
在07年以后的10年,中国广义货币M2年均增速为15.4%,算上影子银行的话增速更高,这远远超过了同期11%的GDP名义增速。因此,大家之所以在过去拼命买房,其实是为了对抗货币贬值。由于预期货币每年增长15-20%,相当于每隔3、4年货币就贬值了一半,而房子印不出来、尤其是一线城市的房子,所以大家愿意给一线城市的房价60倍的高估值。
虽然在纸币时代,货币天然有超发的冲动,但其实货币超发的程度是会发生变化的,而这就会影响到各类资产价格的表现。
由于货币超发使得中国债务率大幅飙升,货币增速超过GDP名义增速这种状态是无法持续的,因而在过去两年中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去杠杆,其主要目标就是把货币增速降下来,降到和GDP名义增速相当,甚至慢于GDP的名义增速。比如说去年全年的广义货币M2增速为8.1%,已经低于当年9%左右的GDP名义增速。
这意味着在去杠杆之后,从货币贬值角度看房子每年的潜在收益只有8%左右,那么估值给到60倍其实是太贵了。
未来减税让利,股市更有希望。
我们再来看一下中国股市。
股市与房市的区别在于,我们买的股票,最终对应的是实体经济当中的企业,而企业是有生产经营的,所以股市的长期回报是来自于企业的盈利。
而在07年之后的10年,中国上市公司利润平均增速大约是在11%,和同期GDP的名义增速大致相当。但由于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实施,未来中国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速很有希望跑赢GDP的名义增速,跑赢货币增速及其对应的房市潜在收益增速。
回头来看2007年,当时买股票肯定是错误的选择,因为股市估值接近60倍,远高于一线房产的30倍,而从盈利来看,股市每年的盈利增速只有11%,低于每年15-20%的货币增速,而后者是大家眼中的房市收益增速。
但站在2019年,目前股市的估值水平只有13/14倍,远低于一线房市的60倍,再加上未来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速有望跑赢货币增速,那么很可能股市将取代房市,成为居民财富增值的首选。
总结来说,我们认为本轮政策主要是大力减税降费,而并没有重走大水漫灌老路,未来消费将取代投资成为稳增长主力,而CPI表现也将好于PPI,同时企业利润增速有望领先于经济提前见底,而股市也将取代房市成为居民财富增值的主角。
来源:海通证券宏观与债券研究姜超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