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时候,曾有一段时期非常热心接触天文方面的知识,觉得这对开阔一个人的视野很有帮助。人如果能够明白,自己在宇宙中原来这么渺小,就不会为个人的得失而耿耿于怀。这种心态对我后来的待人处世很有帮助。所以我想趁今次黑洞照片被传媒广泛报道的时候,向读者介绍一下天文常识,希望能引起读者对这方面的兴趣。
我年轻的时候,一直以为黑洞是不能被看见的物体。因为黑洞汇聚的质量太大,其所产生的重力(即万有引力,俗称地心吸力),大到足以令光线也没法逃避,所以走近黑洞某一个距离的物质(包括光线)都会被吸进去。人要看到东西,是靠光线射到东西上所产生的反射;当人的眼睛接收到这些反射之后,人的神经系统才能藉这些反射的刺激,产生事物的外观形象。黑洞不能反射光线,人当然看不到,亦没法为黑洞拍摄到照片。
当初,科学家是透过黑洞附近的星体的异动,去推测黑洞的存在的。天体都有他们移动的轨迹。如果天体的移动偏离了它应有的轨迹,科学家就可以推论,它必然是受到某个强大的引力场影响。但科学家又没法在邻近找到一个可以产生如此强大引力的星体,所以认为附近必然存在着一个质量很大,但人类看不见的星体。而这个星体就是用爱恩斯坦广义相对论已可以预视到的黑洞。没想到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已经可以为黑洞拍照。
我看见很多报章在报道这段新闻时,很多描述都不正确。譬如说,照片揭露了黑洞的庐山真面目,证明爱恩斯坦在一个世纪前的猜想没有错。现实是照片根本拍不到黑洞的庐山真面目――黑洞自身的内部运动情况,它只是拍到黑洞的外围情况,以显示黑洞位置与外形。另一方面,爱恩斯坦的相对论早已得到证实,而科学家亦早已知道多个黑洞的具体存在,不用依靠今次照片也可以证实他们的存在。科学家只不过想透过普通人也可以看得到的照片,令黑洞形象化吧了。其实类似的电脑合成照片,科学家早已发放过,今次特别的地方,是动用了全球八座天文望远镜,花了十年时间收集数据,才去芜存菁,把照片显现出来的。当中一定有很多新的有价值的发现。只不过,今次透过传媒公布的除了照片之外,其余的大部分都是天文爱好者早已知悉的讯息。
今次照片向世人展示的是黑洞的事件视界(Event Horizon)。我尝试用普通人可以明白的文字加以解释一下。所谓事件视界,其实就是黑洞的周边界线。黑洞的重力场有影响范围,离得愈远,影响力就愈小;愈接近中心,重力就愈大。于是在黑洞的引力半径上就会出现一个临界点,向内过了这一点,物质与光线都没法逃逸,成了黑洞的一部分。在物质与光线被吞噬的一刻,时间与空间都会被扭曲,产生高温与辐射,在黑洞的周围形成了一个光环,成了照片可以看到的部分。而光环与黑洞的临界,就是事件视界。我们看到的光环是黑洞的外围系统的组成部分,还可以在视界之内,所以可以拍照。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