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资本市场争夺全球优质企业的竞争日渐激烈,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赶赴境外上市的盛宴。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境外上市?这轮港、美股IPO热潮还能持续多久?
5月7日,在北京举办的“第七届港股100强新闻发布会暨Cooley科律2019中华区金融峰会”,特别邀请到老虎证券合伙人方磊,就中企境外IPO发展趋势及融资预测进行解读。
方磊表示,从整体现象看,越来越多公司选择海外上市,整个TMT行业是目前看到新的生产力、新的公司诞生最多的地方。
港股、美股等境外交易所,非常适合有全球性业务布局的企业。登陆境外市场有助于提升公司在海外的知名度,解决企业在全球化业务扩张方面的外币需求。
境外市场上市门槛低、速度快,非常适合未盈利的新经济企业。企业从聘请投资银行到上市交易,香港市场耗时6个月左右。而美股上市,企业从聘请投资银行到上市交易,总耗时大概5个月左右。
从再融资便捷性方面看,港股和美股的监管部门对于再融资无严格的监管和审批机制,易于实现快速融资。
上市费用方面,在香港上市,企业应准备5%~30%的募集资金作为发行成本。由于券商之间竞争激烈,承销保荐费用率较低约在1.5%~4.0%左右。但审计师和律师费用高企抬高最终上市费用。
美国则根据融资规模不同,费用率在4.7%~6.8%之间。1亿美元以下融资平均承销保荐费用率为6.8%,10亿美元以上平均承销保荐费用率为4.7%。
2018年,美股市场共有254宗IPO,总共募资额660亿美元。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仍是最大的两个交易所,分别募资286亿美元、245亿美元。
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共38家,数量达2010年以来最高。总募资额达86亿美元,是2017年的近3倍,仅次于阿里巴巴赴美上市的2014年。
2018年港交所重登上市冠军宝座,在港交所上市公司218家(包括主板和GEM)。新股数量、融资金额均创下纪录 。
方磊认为,政策驱动港股IPO市场繁荣。这背后也看到很多政策的变化,不管是港交所在去年做了调整,还是科创板。
2018年4月,港交所实施上市制度改革,主要变化大概可总结为,一是允许双重股权结构公司上市。二是允许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上市。三是在美国上市的企业,也可回归港股。
自新政实施以来,港交所不断突破自我,一改金融、地产等传统经济当家的局面,迎来大批新经济企业,为上巿版图带来新面貌。
受美国政府停摆影响,一季度美股IPO数量明显放缓,全美IPO公司共计75家,总融资114亿美元,不含OTC市场。仅有7只中概股登陆美股,募资规模前三名为富途控股(FHL)、如涵控股(RUHN)、老虎证券(TIGR)。
上市新股中,金融行业和医疗保健行业公司居多,分别为36家、22家,占总发行量48%和29.3%。
其中,共享出行Lyft(LYFT)以205.83亿美元的IPO估值名列榜首,其次是李维斯(LEVI)。
进入4月,有非洲“阿里巴巴”之称的Jumia、移动会议软件Zoom(ZM)上市首日都创造惊人的涨幅。
港股市场,继2018年IPO表现强劲之后,2019年一季度趋于平缓。趋势表明,香港仍然是科技公司上市的重要市场。
一季度港交所共迎来37家新上市公司,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达26亿美元,约合204亿港元,其中近44%的IPO集资额是来自新经济及生物科技公司。
一季度香港IPO集资额位居全球IPO集资额第二位、亚洲IPO集资额首位。截止至2019年3月底,香港证券市场市价总值为33.8万亿港元,环比上升2%。
第一季度IPO前五大融资规模均为中型,融资共计约95.7亿港元,整体较去年173.8亿港元下降45%。GEM新股数量明显减少,来自房地产行业的融资金额和比重显著下调,TMT行业急速攀升。
新股发售价格受市场环境影响,只有28%IPO定价中间值或以上,较2018年情形倒退31%。前二大为新经济新股,基石药业-B (02616-HK)和猫眼娱乐 (01896-HK),分别融资27.7亿港元和19.6亿港元。
虽然2019年第一季度同比新股数量及融资金额有所下降,但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的重要链接枢纽,港股仍然有足够吸引企业上巿的优势,新股数量与资金流动性足以使其稳坐全球第二位。
不过,港股市场不只面对美股竞争,也面临科创板和大A股的内外夹击。科创板放宽交易制度,A加速审批流程,这些都无形中让港股备受压力。
相较于内地资本市场,港股还是有着天然不可比拟的优势。在对接海外资金方面,资金可以自由进出海外资金充沛,几乎不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并且港股还可以汇率套利。
另外,港股衍生品丰富,可以做空,对部分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而言仍然很有吸引力。
制度改革让港股迎来不少优质新经济企业,此外,仍有不少传统企业未来也仍然有较好的成长性,如万科(02202-HK)、融创(01918-HK)等。
科创板是否会倒逼港交所又一次改革,是否会释放更多的红利吸引企业去香港上市?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3月6日接受采访时已经有所表态,建议允许国际投资者通过沪港通来参与科创板发行。
言语之下,港交所未来或许会有更进一步的改革举措。
在坚持价值投资的当下,不管登陆哪个市场,对于公司来说,扎实经营好主业,让企业获得利润,给投资人带来回报,才是最重要的。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