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5月13日9时30分,一架南方航空公司空客A380客机平稳地降落在大兴国际机场跑道上,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真机验证,飞行员试飞正式拉开序幕。同时,这也标志着大兴国际机场未来工作重心将由基础建设向准备投运通航转变。
而据了解,此次试飞是大兴国际机场行业验收前最重要的一项节点任务。5月13日进行的是基本试飞,主要是为测试机场的一般保障情况。
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南航(01055-HK)、东航(00670-HK)等多家航空公司“落户”大兴国际机场,但是,民航局同时允许东航将热门的北京-上海航线保留于北京首都机场。不难看出,首都国际机场(00694-HK)的竞争力依然要高于大兴国际机场。
大兴国际机场试飞成功,50多家航空公司欲入驻
5月13日,除了南航之外,同时试飞的还有东航等航空公司的飞机。其中,东航投入试飞的机型是搭载着全球最先进客舱的空客A350-900客机。
事实上,试飞的成功不仅标志着大兴国际机场即将投入运营,也标志着南航、东航等未来即将入住大兴国际机场的航空公司向顺利投运大兴国际机场迈出了坚实一步。
有着“国家发展新的动力源”、“首都的重大标志性工程”之称的大兴国际机场。定位为辐射全球的大型国际枢纽机场,未来将会成为支撑雄安新区建设的京津冀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截止到目前,已经有国内外50多家航空公司有意向入驻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以东航为例,作为大兴国际机场排名第一的主基地航空公司,2017年6月29日,东航北京新机场基地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包括核心工作区、生活服务区货运区、机务维修及特种车辆维修区,航空食品及地面服务区。
项目工程采用分阶段建设,截至目前,一阶段工程总建筑面积为47万平米,已经完成近90%的工程量,二阶段工程70万平方米于2019年3月16日全面开工。
经统计,东航前期基建投资估算132亿元,未来总体投资规模将超1200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将超过200亿元,运营的机队投资规模近1000亿元人民币。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运营,对于东航来说,是重大历史性机遇,是东航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一体化、“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新起点。
不过,作为东航的拳头产品,同时也是中国最赚钱、含金量最高的京沪航线,却并没有跟随东航转战大兴国际机场。毕竟,东航在京沪快线的实力足以碾压竞争对手,大兴国际机场初建,若移师大兴国际机场后,恐怕大量乘客将含泪告别东航。
未来几个月,东航将用最快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快的效率完成转场运营,并加快将大兴国际机场打造成为重要的航空港枢纽中心。
根据规划,到2025年,大兴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达到7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0万吨、飞机起降量63万架次;到2040年,将实现年旅客吞吐量1亿人次、货邮吞吐量400万吨、飞机起降88万架次。
未来,大兴国际机场将与首都国际机场“适度”竞争
按照时间安排,2019年9月30日之前,大兴国际机场将正式投入运营。至此,北京将建成两个机场协调发展,适度竞争的新格局。
从区位上讲,大兴国际机场位于北京大兴与河北廊坊的交界处,对于优化北京功能定位、空间布局、产业布局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作为一项国家级重点工程,大兴国际机场对于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和服务雄安新区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9月30日投入运营后,依托东航、南航等大型航空公司,背靠京津冀,大兴国际机场将着力打造成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源”,大兴国际机场对于雄安新区的建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随着国内、国际航线网络的不断完善,2021年,大兴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有望突破4500万人次,而到了2025年,大兴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将突破7200万人次。
与之相比,首都国际机场定位于大型国际航空枢纽,服务于首都核心功能。未来,首度国际机场将主要依托国航等基地航空公司,调整优化航线网络结构,增强国际航空枢纽的中转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首都机场自投运以来经历了快速发展。目前在使用的3座航站楼分别于1980年、1999年和2008年投入运营。1978年首都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仅为103万人次,2018年达到1亿人次,年均增长达12.1%。
2019年3月,国家发改委、民航局共同批复支持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其规划面积115.7平方公里,空间布局为“一港四区”,即首都空港、航空物流与口岸贸易区、临空产业与城市综合服务区、临空商务与新兴产业区、生态功能区。
首度国际机场根据规划,到2035年,港城融合的国际航空中心核心区基本建成,首都国际机场在打造世界级机场群与城市群核心机场、支撑“一港四区”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而随着大兴国际机场和首度国际机场区位资源的不断整合,引导地区航空运输业的协调发展、适度竞争,有助于打造“这两个机场将要形成协调发展、适度竞争,具有国际一流竞争力的‘双枢纽’机场格局,培养世界级机场群。”
维持“增持”,主流评级机构仍看好首都国际机场
不难看出,在民航局的方案规划中,未来北京的定位是“一市两场”,即大兴国际机场与首都机场均定位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
其中,大兴国际机场投入运营后将打造成为“国际最大航空港”。尽管如此,受益于快速发展的国内航空市场,首都国际机场的未来发展依然被主流评级机构看好。
5月3日,摩根大通发表研究报告称,北京首都机场股份(00694-HK) 目前估值仍然具有吸引力。以企业价值对EBITDA比率计,首都国际机场仍属全球估值最便宜的机场,保持足够吸引人的风险回报。
不过,在大兴国际机场建成后,部分航班将从首都国际机场分流。不过,民航局决定容许东航将热门的北京-上海航线保留于首都机场,反映其竞争力仍高于大兴国际机场。
而在此之前,北京首都机场股份向母企配售2.42亿内资股,发行价每股7.12港元,相当于约6.18元人民币,母企的持股量由56.6%升至58.9%,对现时股东权益带来6%摊薄效应。
这一轮集资所得将主要用于与机场建设相关,而母企的增持足可以看出对首都国际机场未来发展前景的乐观。为此,摩通维持北京首都机场股份的“增持”评级,为反映权益摊薄因素,目标价相应由14.8港元降至13.9港元。
航空运输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1978年首都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仅为103万人次,2018年底达到1亿人次,年均增长达12.1%。机场货邮吞吐量也由1978年的3.4万吨跃升至2018年底的超过200万吨,位居全球主要航空枢纽前列。
随着首都机场临空经济示范区的成功获批,区位资源整合速度的加快,首都国际机场的全球航空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这对于促进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构建北京通达世界的“空中丝绸之路”、打造吸纳全球要素资源的开放门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语
适度竞争,优势互补,随着首都国际机场与大兴国际机场“航空港双枢纽”格局的出现,包括航空运输业在内的,京津冀地区社会发展要素进一步实现整合,以雄安新区为代表的新的经济驱动将会进一步加速,助力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当然,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新机场将会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内地航空运输网络将会更加丰富,更加完善,人们的出行方式,经济理念也会随之更加多元。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https://www.finet.hk/)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